- 40
- +13
翻譯回憶鄧小平:印象最深是眼神
8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所所長張維為在上海社聯大樓群言廳做了一場主題為“鄧小平時代與中國大轉折——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講座。主講人張維為除了作為一名學者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過鄧小平及其他領導人的英文翻譯工作。

鄧小平打橋牌,誰輸誰鉆桌子
整場講座基本是圍繞著張維為在翻譯工作中對鄧小平的個人印象而展開,張維為首先從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談起,“我自己覺得演員總體上是可以的,特別是講話、聲音、用詞、方式很真、很像,但是如果說有一點點遺憾,他沒有鄧小平的眼神,鄧小平的眼神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般情況是很淡定、慈祥的老人,但你仔細觀察他,特別是他的講話,哪怕一刻鐘,他一定會給你非常深刻的眼神,非常犀利、堅定、深邃。”
1987年,張維為給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萬里做翻譯,當時采訪萬里的是一名美國記者索爾茲伯,在采訪中萬里無意中透露出鄧小平會打橋牌。于是記者問:“打橋牌是很有意思的游戲,一般玩游戲都希望有一點刺激,有的人喜歡有點錢,有的喜歡其它事情,你們中共領導人一起打橋牌有沒有什么刺激的?”萬里說:“我們也有,我們是誰輸了就鉆桌子。”
不過當記者追問鄧小平輸了的話會不會鉆桌子這一問題時,萬里只是說這是我們的硬規矩,誰輸了都要鉆,但始終沒有說鄧小平鉆桌子,說完之后就大聲笑。“這說明一個特點,鄧小平是喜歡遵守規矩的,定了規矩就要遵守。我們改革開放以后的治理,還有接班制、梯隊制,漸進的形成很大的體系,這個制度的成功現在看來怎么評價都不過分。”張維為說。

“我們都是毛主席的學生”
1985年8月28日,張維為第一次給鄧小平做翻譯,當時會見的是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這次會見令張維為印象深刻,他說穆加貝是很有意思的領導人,也是游擊隊打仗出身,而且對毛主席非常感恩。
穆加貝曾經當著鄧小平的面說不能接受你們否定毛主席,而鄧小平則解釋說我們沒有否定毛主席,我們都是毛主席的學生,對毛主席三七開,大部分還是好事情。第二次穆加貝見到鄧小平還是擔心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鄧小平就反復跟他解釋我們還是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實際那次會談有點不歡而散。

“因為我給鄧小平做過蠻多次翻譯,發現有兩條是不變的,他講過很多次,那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占主體。這樣即使改革出現了問題,糾正起來也比西方模式要快得多。比如地區貧富差距大,我們有一個西部大開發計劃,醫療保險市場化走得太遠了,我們可以推翻重來,這是我對鄧的理解。”張維為說。
此外,張維為還對鄧小平關于戈爾巴喬夫的一句評論印象深刻,“給領導做翻譯有個好處,就是能得知一些領導見完外國領導人隨意的發表一些評論,不會見報的”。張維為在1991年蘇聯解體后,曾經向自己以前外交部的同事詢問鄧小平有沒有評論過戈爾巴喬夫?結果同事告訴他鄧小平說過“戈爾巴喬夫看上去很聰明,實際上很蠢”。張維為覺得這個評論非常到位。
不能照搬中國模式
張維為接下來還回憶了鄧小平與加納的領導人羅林斯的會談,說羅林斯是真心誠意地想向中國學習,1985年9月,當時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代表會議。鄧小平直接從人民大會堂會場走過去,到了福建廳之后就問了羅林斯三個問題:加納的政局穩不穩?老百姓的生活這些年有沒有改善?加納和西方的關系處理得怎么樣?
對此,張維為說:“我也走過很多非洲國家,政局普遍不穩,包括加納總理本人三次政變上臺,老百姓的生活大部分沒有多少改善,現在又有埃博拉病毒。但我們總特別謙虛,說我們還有很多的貧困人口,有一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我去看過貴州、四川的窮地方。我覺得這些窮人到非洲國家怎么都是中產階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社會主義制度經歷過土地改革,我們的農民有地有房子,他們就是缺錢,即使每天掙一兩美元不到的農戶,吃飯還是三菜一湯。這個不是用西方聯合國的標準,這是用我自己的標準橫向比較的。”
那次會談之后,羅林斯表示接下來要去廈門特區,鄧小平說你可以去看一看,但不要照搬中國的發展模式,然后張維為就陪同羅林斯直接去廈門了。“當時習近平是廈門的市委副書記,我當時還見到了。羅林斯一路上就不停地感嘆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績,我接觸過這么多的非洲領導人,羅林斯是印象比較深的一位,他是真心想學習別人的東西,為自己國家做點事。”
“最后羅林斯請鄧小平介紹改革開放的經驗,鄧小平說如果說有什么適用的經驗,恐怕就是實事求是,也就是說按照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計劃。在前進的過程中要及時總結經驗,好的堅持貫徹下去,不好的不大對頭的就及時糾正,恐怕這條經驗比較實用”,張維為覺得鄧小平的這番話非常坦率。

翻譯眼中的鄧小平
“我自己總結一下鄧小平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幾個特點,第一是眼光,他是一位具有超長戰略思維的領導人,我給鄧小平做翻譯時他已經81歲了,但談的都是今后10年、20年、30年自己看不到的事情,而且還是制定中國這么一個超大型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
此外,鄧小平的思考者形象也給張維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一直在思考問題的人,每次聽完外交部的領導匯報之后,他一般都會有三五分鐘的時間一句話不說,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抽香煙,眼睛看著遠方,就是一個思考者的形象。”
“另外,鄧小平立場清醒,什么東西都要強調親自去看一看,實踐一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連續劇我昨天看了,有一點是可取的,那就是劇中的鄧小平在談到很多問題時會反復說‘要結合中國的事實’,這的確是他的風格。”
張維為認為鄧小平給他留下的最后一個印象是“講話非常睿智、大氣,畢竟是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有一次,某個外賓問他,當時你們和越南打仗,因中越邊界沖突而爆發自衛反擊戰,你們沒有擔心蘇聯介入嗎?(因為當時蘇聯是個超級大國,軍事比中國強大很多。)鄧小平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蘇聯是個超級大國,但是一個小小的阿富汗都打不下來,怎么敢打中國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