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

盧楚麒:“漢服”為何成城市沉浸式體驗的新寵 | 政邦茶座

2024-06-27 14:04
江苏
来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号

政邦茶座>>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漢服”再次爆紅。上海媒體稱,穿漢服、包粽子、投壺、做面塑、拍古風照……自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挪威、加拿大、泰國、馬來西亞等十余個國家而來的近三十組國際家庭齊聚上海,在一場融合了非遺表演、古風游園的市集活動中,中外游客一起體驗了豐富的“海派文旅大餐”。

盧楚麒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知道他近年來長期研究、倡導、推廣“漢服”,本期政邦茶座請他談談在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下,如何看待一撥又一撥的“漢服熱”?

本期政邦茶座嘉賓:盧楚麒 中國生活美學倡導者、新質中式融合時尚研究者、中國文化新商業推動者。現任華帝股份有限公司CMO;孔博織造(孔子博物館官方織造IP)聯合創始人;叁己漢元素服裝品牌聯合創始人;廣東冼太夫人文化產業公司戰略顧問。

政邦茶座主持人:高明勇 政邦智庫理事長

高明勇:如何看待近些年的“漢服熱”?

盧楚麒:我理解的“熱”即為潮流,我認為這種“漢服熱”是必要的,因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人苦無文化自信標桿久矣,穿漢服可以說是現代中國人重拾文化自信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漢服”長年以來沒有一個清晰的官方定義的概念,很難要求民眾馬上進入到學術理解層面,這個時候,首先從“熱愛”開始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十幾年前,穿漢服上街仍會被視為奇裝異服招人睥睨,而短短十多年的時間,隨處可見身穿漢服穿街過巷的國人,這說明了從“不理解”到“認知”到“熱愛”的發展,這也可以理解為是現代化中國社會的一種文化復興潮流。

高明勇:逢年過節,朋友圈里經常可以刷到“漢服”元素的短視頻,也算是一種“漢服熱”吧?

盧楚麒: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股“漢服熱”,可以分為:屏幕里的“熱”、文旅里的“熱”、政策里的“熱”。

屏幕里的“熱”,指從央媒、黨媒的官方宣傳到民間百姓的手機里,通過社交媒體分發的素材,含有大量的以漢服美學為元素的“潮流”;

文旅里的“熱”,主要指在旅游景區,“漢服體驗”已經成為游人的必備項目之一,無關理解與否,在文旅景區大家抱著“來都來了,不妨一試”的心態,放下現實的身份,忽視他人的眼光去體驗新奇,這是一種特定時空里的趨同性潮流;

政策里的“熱”,指的是各級政府都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其中“漢服”作為鮮明的文化符號自然而然成為了主角,尤其在教育系統內,不少院校皆著力推動漢服在校園內的普及,這是從國到民的一種思潮。

當然,任何的文化潮流背后都會產生一定的排異性,這些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比如說DIOR馬面裙事件發展后續、部分漢服商家的創新嘗試一不小心就被口誅筆伐、盲目對比否定他國傳統服飾、對亞洲其他國家傳統服飾的貶低等等,其背后復雜的社會性原因和引導方法是有待研究的。

高明勇:之前有一些年輕人認為“漢服”能帶來一定的儀式感和氛圍感,您怎么看?

盧楚麒:我認為首先應該思考的,是什么時候應該穿什么樣的漢服問題。其實“漢服”在現代中國尚未有清晰的官方定義,什么時候更適合穿傳統服飾,這個可能暫時還沒有答案。我們縱觀世界各國,他們大多把傳統服飾定義為“慶典服”“禮服”,主要用于重要的節慶、活動、社交場合等。從歷史上看,本來從周禮開始,服飾就與“禮儀”相關聯,隨著社會文化穩固性發展趨勢,最終漢服應該也是大同小異的。

高明勇:“儀式化”的“漢服”,“生活化”的“漢服”,您更認可哪一種?

盧楚麒:目前年輕人們穿漢服,主要還是以追求美學潮流、展現個性為主要目的,相對來說,美學需求和氛圍感、情緒價值應該略大于儀式感,畢竟古代的服裝是和古代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漢服對現代生活方式仍有許多不是太友好的場合以及不太契合的場景,比如說在乘坐電梯、手扶梯、上下車、乘坐交通工具等情況下,可能有一些安全隱患或者不便。此外,我們視野當中常見的漢服均為王侯將相、命婦貴族、士大夫等華麗的服飾,適合當時勞動人民生活方式的庶民服飾仍是比較罕見的,通俗地說,就是現代人穿漢服追求美是第一的,因此“漢服生活化”我認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就我看來,現代年輕人是活在社媒的一代,展現更美好的自我是漢服提供給他們最大的情緒價值吧。

高明勇:我也比較好奇,作為“漢服”愛好者,是什么機緣,讓您開啟了“漢服”文化推廣之路?

盧楚麒:簡單說,我與“漢服”結緣可以分為三個重要的節點時期:萌芽期、覺醒期和踐行期。

和大多數的80后一樣,看著古裝劇(當時的叫法)長大的我對寬袍大袖、俊雅飄逸的古代服飾總是情有獨鐘,也曾與當年的小伙伴們一起披著床單、門簾去模仿劇中的角色。80后這一代人應該是同時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海外文化影響,五味雜陳的一代,這邊看著《西游記》《三國演義》《天書奇談》《葫蘆兄弟》《紅樓夢》《聊齋》,那邊看著《忍者神龜》《米老鼠唐老鴨》《圣斗士》《灌籃高手》《機器貓》等,相比于海外熱血英雄主義,總是會對于中式文學作品中的中式浪漫有一種隱約的偏愛。從小跟著父母走南闖北的我,一直對古代建筑遺址、古代家具、中式庭院等傳統美學情有獨鐘——這算是“萌芽期”吧。

后來,因為喜歡動漫游戲,我選擇了日本語言文化專業,原因很簡單,從小喜歡的很多游戲和動漫作品里,似乎有一種說不清楚的來自東方的浪漫美學在吸引著我,總能在很多日本古建、動漫題材里看到古代中國的影子,比如說動漫《犬夜叉》《龍狼傳》《不思議游戲》、紅白機游戲《三國志霸王大陸》《封神榜》《忍者龍劍傳》等等。大學時代還特別流行cosplay,我也出于好奇會去參與一些活動。

高明勇:有沒有特別難忘的事情?

盧楚麒:2001年,一次偶然的機遇,我出席JICA世界日本青年文化交流協會活動,經歷了一次畢生難忘的事件,也因此種下了對“漢服”(當時還沒有官方叫漢服)的情結。當時我作為青年代表參加活動,其他還有33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代表,我們到達日本大阪后,收到通知要求每一位代表穿上各自國家民族的正裝出席開幕式。當時我犯難了,因為當時箱子里按照老師叮囑的,事先只準備了一套正裝——西裝領帶白襯衫。那一刻腦子里閃過了無數個服飾造型,竟然沒想到哪種衣服可以作為代表中國的服飾正裝,再看其他國家地區的代表紛紛穿上各自的盛裝,而接待方的日本人穿上了和服。那一瞬間,我的內心是沮喪的,乃至有些悲傷,最后我沒有穿西裝打領帶,只是穿上了西褲白襯衫出席活動。當時, 我暗暗祈愿,希望總有一天穿上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穿街過巷,出席各種公開場合——這算是“覺醒期”。

高明勇:我也知道,您還從事“漢服”的相關研究。

盧楚麒:是的,其實真正意義的研究是最近這些年的事情。2017年,我意外在方所看到了一本沈從文先生的著作《中國傳統服飾》,之后便有意識的通過互聯網關注了很多漢服相關的信息,也會經常到淘寶上去搜索漢服品牌的產品,之后也購入了我第一套漢服——來自漢尚華蓮的一套唐制漢服,算是正式入“坑”(年輕人服裝三“坑”:漢服、JK、洛麗塔),從一開始只是欣賞漢服的美,到逐漸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和歷史背景。

同時喜歡時尚行業的我,在2018年還促成了華帝和先鋒設計師胡社光老師,還有李文濤老師的合作,作為全是中國人和中國品牌的班底,第一次把品牌發布會和時裝秀搬到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第一次把中國傳統美學和國際時尚元素做了融合的嘗試,當時在倫敦當地引起的轟動,讓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國潮”的威力。在過去這兩年,漢服逐漸走入國際視野,因其高貴端莊、華麗多彩的獨特東方美學,受到更多海外人士的關注與青睞,這也是中國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的具體表現吧。

高明勇:結合這么多年的從業經歷,您如何給當下的“漢服”定義?

盧楚麒:其實,對于“漢服”和“華服”的概念與定義,大多數人都是混淆的。首先,從廣義看“漢服”定義,我認為橫向劃分人群可以分為漢服同袍、易裝愛好者、國風愛好者、傳統服飾體驗者,除了漢服同袍以外,其他的幾個人群大部分仍然沒有達到能夠清晰區分漢服形制、朝代、搭配、禮制等深度,基本上停留在對美學的欣賞上,甚至很多人會把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清代服裝、唐裝等都納入“漢服”的理解范疇,其實在華夏文明影響下,為便于大眾認知,叫“華服”更合適。

其次,從狹義上看,漢服玩家又可以分為復原派、創新派、COS派,而“漢服”顧名思義,本來是漢文化的傳統禮制下的產物,其形制、配色、面料、工藝、紋樣、禮制、場合、穿搭規范等,都有著嚴謹的歷史文化體系,“復原派”是強調正本清源的群體,他們深入研究歷代服飾禮制和形制,對于版型、紋樣、用色、形制、搭配都要求尊重歷史及文物1:1還原。“創新派”則基于文物復原形制基礎上,對于新色彩、新面料、新搭配、新紋樣進行創新,但他們仍然遵守漢服基本的朝代形制,不會出現跨朝代形制混搭的情況。“COS派”則源自于原來二次元cosplay人群跨界而來,他們融合了國際的審美、動漫游戲元素對漢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變成了另一種帶有演出目的服飾。目前國內對于“漢服”缺乏統一的學術標準定義,在專業類用戶(也就是常說的漢服同袍)和非漢服圈人士之間很容易出現排異性和學術爭議。因此,單就正統“漢服”定義而言,我個人認為主流媒體有必要做“正視聽”的科普內容,不只是單純展示其“視覺美”,更應把傳統服飾的華夏文明、東方美學背后的文化傳達出來。

高明勇:今天提到“漢服”,很多人會想到洛陽、西安、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在今天很多城市都大力推行文旅資源的語境下,“漢服”也屢屢出圈,您認為“漢服”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盧楚麒:就像剛才所說,漢服背后是歷史文化背景,這些有著悠久深厚的漢文化歷史沉淀的城市,和漢服深刻捆綁是必然的,城市的歷史天然成就了漢服潮流盛行的土壤。在這些城市的文旅資源中,漢服是沉浸式穿越體驗的必須條件,從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時空穿越體驗另一個知之甚少的文明時空,伴隨著美學的探秘感,這是何等的魅力啊!

高明勇:您還一直致力于“東方美學”的傳播,該如何界定您所理解的“東方美學”?

盧楚麒:談論“東方美學”之前,我想有必要提到另一個概念,就是之前說到的“華夏文明”。美學是文化的衍生品,文化是文明的具體表現,五千年華夏文明是成就整個“東方美學”的基石,中國作為東方最大的文明古國,其文化一直影響著整個亞洲乃至近代的歐洲,這也是為何經常會出現一些文化溯源上爭議性的話題,如和服、朝鮮服、越南奧黛等,本都源自華夏文明的衍生產物,甚至歐洲的洛可可風格里都能清晰地找到“中式美學”或者“東方美學”的蛛絲馬跡。

但不得不說的是,我認為國人理解的“東方美學”,和國際上理解的“東方美學”是有差異的,國人理解的“東方美學”更清晰的表述應該是“中華文化美學”,而國際上理解的“東方美學”則包含了中式美學、日式美學、印度為代表的佛教美學、阿拉伯為代表的中東美學等,因此國際上對于東方文化的理解顯然是更廣域的。因此,我個人更希望致力于推動以華夏美學、中式美學為本,融合世界文化的新中式融合美學。

高明勇:您認為“漢服”在“東方美學”中處于什么樣的一個坐標?

盧楚麒:漢服作為更顯著的“漢文化”代表,它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漢服由于其完整的形制、禮制、儀軌,與我們很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服飾一起,都是“東方美學”的重要載體。漢服應該是可以成為立足亞洲、走向世界的“東方美學”標桿,從其歷史來看,可以說是整個亞洲地區的服飾美學鼻祖。

高明勇:有數據顯示,目前的“漢服”市場整體還是偏重價格低廉層面,我知道您致力于“漢服”的品質化推廣,主要出于什么考慮?

盧楚麒:這個問題我想可以從“兩端”去思考,一端是用戶端,一端是供給端。從用戶端來看,目前漢服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和租賃商家,這兩類用戶天然對于價格的敏感度較高,而對于面料、設計、工藝、品質等方面則不會有太高要求,因此如何讓更多有消費力和追求品位的用戶接受漢服,是一個攻堅課題。

從供應鏈端來看,目前的漢服廠家基本上兩極分化,一類只做預訂單的高端定制商家,但其產能和訂單量均在市場占比較低,另一類是傳承了多年傳統形制服裝加工的規模化廠家(如菏澤曹縣等地),其有著極高的成本優勢,但是卻因為毛利太低導致無法提升開發設計能力。

同時,面料商方面也兩極分化嚴重,主要原因是如果真正去還原漢服的面料和工藝,本身對技術的要求還是很高的,目前的市場售價無法支撐其使用高端的面料和復雜的工藝。因此,充斥市面的基本主要還是那些沒有考慮過多舒適性、透氣性、質感,只考慮視覺上接近的數字印刷合成面料,其價格低廉也便于快速量產。

如果漢服要實現品質化發展,首先還是需要從用戶群體出發,在足夠的市場價格支撐下,才能促進整個中上游的優化改革。

高明勇:之前也有一些新聞顯示,不少人連“漢服”與“和服”都分不清,導致一些誤解,您認為問題出在哪?

盧楚麒:確實,很多人分不清唐制漢服、明制漢服與和服、朝鮮服的異同。說到原因,我想首先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幾十年,現代中國人受到日韓服飾相關的文化作品,包括影視平面畫作,這種沖擊是很大的,也是潛移默化的,美學上的印記要比復興歷史只有短短十來年的漢服要深刻,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與之同時,一些國人潛在的民族情緒,讓他們對于日韓文化會帶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容易出現捕風捉影的情況,至于張冠李戴之類的現象也不難理解。當然,這不能說完全都是這些人的過錯,更多還是認知上的不足,稍加時日,在漢服文化日益普及的當下,相信類似現象會逐步減少的。

高明勇:今天在各方都比較重視傳統文化的情況下,傳統文化更應該是一種生態,從這個角度看,“漢服”如何“生態化”?比如與故宮、敦煌、永樂宮的結合?

盧楚麒:構筑文化的底層邏輯無非是時間、空間、生命的相互作用力。中華文明遺跡天然承載了時間和空間的要素,也記錄著那個時代最輝煌的歷史和美術,我們應該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做好平衡,圍繞這些歷史遺跡和考古研究成果,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對這些文明留下的印記、美術、元素賦予新的生命力,比如說從敦煌挖掘魏晉唐代美學、健陀羅、佛教元素,從永樂宮挖掘宋元美學、道教元素,從故宮挖掘明清美學、皇家宮廷文化元素等,通過服飾形制復原、紋樣應用、面料工藝研究等重構到漢服服飾上,通過當代高級審美的美學拍攝,重現歷史之美。整個“生態化”的過程,應該是結合研究、設計、開發、重構、生產的完整產學研一體模型,整個產業鏈涉及到面料、工藝師、科學研究、設計師、工廠、營銷等全鏈路。從這個角度看,漢服無疑是具備把另一個時空的歷史文化在現代進行重構的最佳載體之一。(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1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时时博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投注翻倍方法| 百家乐官网翻天粤qvod| 百家乐官网bp| 大发888注册bet| 百家乐官网破解方法技巧| 大发888国际| 属猪的做生意门朝向| 足彩大赢家| 24山辅星水法分阴阳| bet9全讯网查询| 百家乐时时彩网站| 百家乐官网模拟游戏下载| 百家乐博彩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免费百家乐官网追号| 最新皇冠网止| 电脑打百家乐怎么赢| 百家乐官网手机游戏下载| 威尼斯人娱乐代理注测| 做生意的好风水好吗| 新世纪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德州扑克 下载| 麻将百家乐筹码| 郑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hanpa| 百家乐风云人物| 百家乐官网如何看面| 威尼斯人娱乐场积分| 澳门百家乐玩大小| 百家乐官网台布兄弟| 新全讯| 大发888网址怎么找| 门赌场百家乐的规则| 百家乐官网庄比闲多多少| 大发888博彩网站| 永利高百家乐怎样开户| 百家乐官网高手的心得| 鄂温| 瑞博| 新蔡县| 浩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