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
- +120
20天內全國至少發生12起傷醫案,律師再吁醫院裝安檢設備
6月16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療科醫生覃光靈被患者潑灑汽油,身體多處二度、三度燒傷。而5天前的6月11日,河南中牟縣一婦產科醫生在門診室被人用刀刺死。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梳理今年以來的媒體報道發現,截至6月20日,最近20天內,全國連續發生至少12起暴力傷醫案,超過了2012年的總和。
醫院要不要裝安檢設備?在近期頻繁發生的傷醫案后,這個話題再度被提起和熱議。
律師吁醫院設安檢:沒必要掩耳盜鈴
“(醫院安檢)可以防范偶發事件。”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對澎湃新聞表示,他在兩年前即已提出這一建議。
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2012年全年,全國共發生惡性傷醫案件11起,造成35人傷亡,其中死亡7人,受傷28人(其中患者及陪護人員11名、醫護人員16名、保安1名),涉及北京、黑龍江等8省市。
在2013年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暴力傷醫案后,鄧利強提出“在醫院設立安檢制度”的建議。他將這個措施形容為“無奈之舉”,“安檢意味著對人的防范,意味著一種不信任,我們現在看似呼吁,心里也特別糾結,真的不愿意事情去這么處理。”
根據他所在的中國醫師協會的調查統計,全國的傷醫事件數量在逐年增加。
“沒有必要掩耳盜鈴,這是利大于弊的。我之所以堅持(需要安檢),的確是因為情況沒有改善。” 2012年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殺醫案的代理律師李惠娟也是“醫院安檢”的倡導者之一。
而在鄧利強看來,這項制度有象征意義和長遠價值。“最重要的是表明了國家保護醫療從業人員內部職業安全的決心,從長遠來看,這對很多人的職業選擇都會產生影響,最后就是將一些保安人員的財力,轉換成前期防范,這實際上更節省社會的資源和財富。”
學者:應建立獨立第三方糾紛調解機制
“醫院安檢”有人持續倡導,但也有人旗幟鮮明反對。
有觀點認為,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在醫院設安檢是一種不信任的暗示,可能對改善醫患關系不利。
據新華社6月16日報道,前述發生傷醫案的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年來已經從“人防、物防、技防”各方面入手,升級安保措施,但每天4萬人次的人流量等給醫院的安防造成了巨大的挑戰。
對于是否考慮在醫院安裝安檢設備的提問,該醫院副院長唐衛中表示,目前時機還不成熟,“人員進出醫院頻繁,安裝安檢設備以后不僅進一步增加醫院的工作量,最主要是將增加患者等待的時間,這與醫院治病救人的宗旨相悖”。
“給醫院裝安檢設備的思路本身就是錯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醫療改革與醫藥產業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王震對澎湃新聞說,“真要動手的話,徒手也能,那最好給每個醫生都配兩個保鏢。”
在他看來,把每個醫生都重重“武裝”起來,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保障醫務工作者的安全,首先要厘清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原因,并建立有效解決醫療糾紛的正規途徑。
目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醫院,均設有專門處理醫療糾紛的部門,但王震認為,這樣的配置反而引人猜忌,是“很不合理的”,因為不管是醫院還是衛生行政部門,醫療糾紛處理部門都是其下屬的機構,“是爹和兒子的關系”,即便處理不成功,選擇起訴,法院需要的事故鑒定文書還是衛生局下屬的機構出具,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情況,很容易讓患者產生不信任感。
王震說,“大兒子(業務科室)犯了事,讓二兒子(醫療糾紛處理部門)來處理,患者會怎么想呢?”
他認為,現在最需要的是成立一個真正的醫療事故第三方鑒定機構,并建立一個有效的醫療矛盾、糾紛的仲裁機制,這個仲裁必須獨立于醫院及衛生行政部門,且保證零門檻。
“實際上,現在基層的每個社區、政府都有解決糾紛的渠道,但大家覺得‘臉難看,門難進’,(第三方機構)得讓居民覺得走這個解決渠道方便,走這個渠道成本低才行,其次是要有公信力,不能讓居民覺得產生糾紛和解決糾紛的一方是一家的。”王震認為,將現有的醫療糾紛處理、仲裁機構與衛生行政部門脫鉤,可以作為實現這一設想的第一步。
醫患糾紛處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鄧利強坦承,盡管兩年來多次呼吁,但據他了解并沒有醫院真正實施安檢制度。
而在哈爾濱殺醫案發生后,曾有安保設備廠家找上李惠娟,希望通過她向醫院推薦免費的、隱蔽的防衛工具使用,然而她一連與幾位醫院院長溝通,對方的第一反應都是“我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上級領導會認為,是不是因為你管理水平太差,才需要用上這些東西。”李惠娟說。
“所以我自己還是建議由國家層面的部委來推進這種措施,因為沒有哪個地方官方、單個的醫院會冒著讓患者罵的危險,去做這件事。”鄧利強說。
而在李惠娟看來,醫院安檢“治標不治本”。醫患糾紛處理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在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李惠娟援引廣東中山的案例解釋稱,就在全國暴力傷醫事件高發的這兩年,廣東中山市卻從2012年起保持了兩年無醫鬧。
她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治理理念的轉變:醫鬧不只是醫院的事。中山市在2012年制定了20多個相關文件,要求公安要對“醫鬧”的幾種情形快速主動出警,同時為處置醫鬧、醫療糾紛和創建平安醫院提供了明確的依據與指引。
“行政管理不要消極,不要躲,動真格去管理,醫患關系可以迎來一個新局面。” 李惠娟說。



- fire:医院既然来的人多,为什么不能多一点警力?为什么地铁、火车站、机场可以安检?未尝不可安检
- 2015-06-21 ∙ 上海37回复举报

- 22222:医生伤患事件怎么能发生呢?我真的不明白你是什么逻辑。
- 2015-06-21 ∙ 福建回复举报

- 皮质脊髓核束:为什么会有灰色收入,你想过么
- 2015-06-21 ∙ 未知1回复举报







- 小猫莎莎:问题是你有自由可以换家医院或者诊所,医生没有拿刀逼你检查
- 2015-06-24 ∙ 浙江回复举报


- 小猫莎莎:只要国家愿意,自然可以不收钱,嫌贵不如去zf门口情愿
- 2015-06-24 ∙ 浙江回复举报



- 无病找病:买安检设备和配抢都不好使,还是给每名医生身体四周安装移动式铁栅栏好使,病人们在栅栏外望诊。
- 2015-06-22 ∙ 未知2回复举报

- 希望的田野:不是医生的错,是医改造成的。看病贵得要人命,一旦疗效不理想就造成心理不平衡。
- 2015-06-22 ∙ 辽宁回复举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