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11
中山大學科考船開建:系目前國內在建噸位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大學院校是本輪訂造科考船熱潮中的一大主力,近年交付的有:廈門大學3000噸級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嘉庚”號、清華大學1000噸級海洋科考船“清研海試1”號、中國海洋大學5000噸級新型深遠海大型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號等,中山大學6000噸級科考船是目前國內在建的噸位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船。該船總設計師、七〇八所研究員吳剛介紹,該船將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面向全球開放的海上移動科研平臺與人才培養基地,滿足國家對深遠海科學研究、高新技術研發以及高端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
“中山大學科考船的建造管理人員基本為‘雪龍2’號的原班團隊,該船的鋁合金制作也將由江南造船的精兵強將負責施工。”該船總建造師、江南造船生產運行二部民船室副主任張文龍表示,近年來通過“東方紅3”號、“雪龍2”號等項目,江南造船已積累了豐富的科考船建造經驗,中山大學科考船將采用三大巨型總段建造法,目前江南造船已滿足連續開工狀態,后續將更加重點推進技術圖紙/資料固化、生產準備物資到廠等工作,保證按序按需建造。
中山大學的科考船還具備哪些技術亮點?具體來看:
新型防氣泡隱形球首+曲面式側推隧道封蓋--專利設計
該船針對科考船底部聲學設備對防氣泡干擾要求較高的特點,采用帶有氣泡引導槽的新型防氣泡隱形球首,并結合水動力進行一體化設計,極大降低了氣泡下泄風險,同時保證了快速性。
直流母排+儲能蓄電池--國內首創
為充分發揮直流母排的優點,在科考船上首創性的采用直流母排+儲能蓄電池的組合設計,大大降低船舶燃油消耗和CO2及其他有害氣體的排放;尤其是采用蓄電池組,大大延展了電網的生命力,為科考工況增加了超靜音模式,同時能起到電力削峰填谷的作用。
無人裝備初具集群規模--設計前瞻
為考慮未來無人裝備的集群式作業發展,該船舯前特設有能停放多個無人機的專用儲藏艙,舯后甲板具備多個無人艇、ROV的存放和布放空間,使得科考作業更加靈活多樣。此外該船艏部設有可供直升機臨時降落的甲板。
科考專用儲藏空間成倍增加--可擴展設計
設計專門的集裝箱專用儲藏艙和科考儲藏艙,成倍提高該船的科考儲藏空間,并設計專用集裝箱移運系統和樣品物流通道,大大提高該船作為綜合科考船的作業甲板和實驗室工作效率。
被動減搖轉向主動減搖--人性化設計
針對南海特殊海況,為降低暈船率,該船設有1對全航速主動型減搖鰭,區別于傳統的“被動式減搖鰭+減搖水艙”形式,極大提高了高海況下全航速尤其是零速作業下的耐波性,同時也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我國設備配套創新產業的支持。
首次采用輪緣永磁側推--解決DP工況噪聲的關鍵
海洋科考船在動力定位工況下由于常規齒輪式側推引起的艙室振動噪聲逐漸引起重視,輪緣永磁側推則是一種新型的推進器形式,通過水下電機的轉子與定子的相對旋轉來推動水流,可有效減少振動、降低噪聲,并簡化安裝、維護和保養工作。該船為國內首次采用輪緣永磁側推的綜合科考船,動力定位工況能完全達到CCS COMF(N2/V2)的舒適度級別。
水下輻射噪聲和動力定位--兩者最佳兼顧
該船采用多手段、多技術應用為一體。在艉部采用齒輪全回轉主推進器確保動力定位能力的前提下,重點圍繞主機隔振、機艙開口布置、永磁驅動電機、齒輪加工嚙合以及靜音螺旋槳設計加工等方面開展評估和風險控制,使得該船水下輻射噪聲指標預測能達到DNV GL 的Silent F(Light search)高指標要求,并有望成為國內第一艘同時具有Silent F和超強DP能力的海洋綜合科考船。
排放滿足國際最新要求--環境友好型
該船將取得CCS Clean標志,零污水排放時間72小時;設置專門的垃圾打包和低溫垃圾儲藏間,確保生活垃圾及時處理;主機安裝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SCR),主機廢氣處理后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 Tier III排放要求;全船排氣排水口均得到合理布置,確保對大氣環境等調查的影響降至最低。
科考功能齊全--綜合性能強大
該船科考功能涉及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大氣海洋、物理海洋、海洋物理、海洋遙感、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工程與技術以及海洋人文等多學科領域,該船的投入使用將促進中山大學、教育部乃至整個國家創新學科群的建設,使之成為我國海洋人才的培養基地,為實現我國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原題為《中山大學科考船開建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