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跌破8米極枯水位,江西針對生物保護發布雙“紅色預警”
10月9日19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7.99米,退至極枯水位以下,湖區通江水體面積291平方公里,容積9.25億立方米,達到水文干旱藍色預警標準。江西省水文監測中心發布水文干旱藍色預警。
隨著星子站水位持續走低并降至8米極枯水位,10月10日,江西啟動鄱陽湖枯水位水生生物保護紅色預警和長江江豚保護紅色預警。

圖源:央視新聞
鄱陽湖跌破極枯水位并持續走低
據央視新聞報道,9月以來,江西平均降雨量6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成,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持續偏低,鄱陽湖星子站分別于9月10日、16日退至枯水位12米、低枯水位10米以下,此后繼續下降。
10月9日19時水位7.99米,跌破極枯水位8米,為有記錄以來第二早(2022年9月6日),鄱陽湖通江水體面積291平方公里、容積9.25億立方米,分別縮小至年最高水位時的1/13、1/31。
10月11日8時,鄱陽湖的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7.80米,湖區溝壑縱橫、裸露的灘涂長滿綠草,航拍鏡頭下,豐水期煙波浩渺的湖區漸成“大草原”。

圖源:央視新聞
江西省水文部門介紹,根據當前雨水情及未來天氣形勢分析,預計鄱陽湖水位仍將持續走低,提請沿岸相關單位及社會公眾加強防范應對,及時做好節水保水工作,防范鄱陽湖低水位對湖區周邊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江西針對生物保護發布雙“紅色預警”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處處長詹書品告訴記者,極枯水位下,鄱陽湖整個水域面積持續縮小,長江江豚等水生生物可活動區域空間也大幅縮小。
10月10日,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對公眾發布水生生物保護紅色預警和長江江豚保護紅色預警。江西省開展一次長江江豚分布及部分水域餌料情況應急調查分析,同時啟動長江江豚應急監測,對長江江豚集中分布區域開展重點水域定期監測。江西省交通部門將對鄱陽湖重點保護水域內的通航水域實行船舶限航限速管理。
對存在擱淺、圍困風險的水域,相關部門將開展清溝放魚、蓄水養魚或捕撈異地放流等措施,對已經出現魚類擱淺現象的水域及時開展救助,對已經死亡或瀕臨死亡的魚類采取公益化或無害化方式處置。
新制定的江西省鄱陽湖枯水位水生生物保護工作預警機制,和江西省鄱陽湖枯水期長江江豚保護工作預警機制一樣,分為黃橙紅三級預警,但預警保護的物種從單一的長江江豚擴大至湖區所有水生生物,保護措施更加嚴密。增加了預警期內嚴禁車輛、人員進入湖床(濕地)的臨時管控,加強了魚類擱淺水域灘涂的現場監管,防止群眾聚集摸魚、撿魚以及隨意拍攝,嚴厲打擊摸魚、撿魚所得漁獲物的交易行為。

圖源:央視新聞
公開資料顯示,鄱陽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
鄱陽湖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共有魚類21科122種,既有定居性的湖泊型魚類,又有回游、半回游性的魚類。其中,以鯉科魚類最多,計65種53.3%,其次為鮠科、鰍科、銀魚科魚類。鄱陽湖有記載的鰣魚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保護魚類。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央視網、央視新聞、人民網、江西日報、公開資料等;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