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 +188
“北京向西一步”的烏蘭察布,每個旗縣都想和你來一場旅游之約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
從北京乘高鐵向西,不到兩小時就可到達位于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市,這里是有名的“燕麥之都”、“草原酸奶之都”和“馬鈴薯之都”。

輝騰錫勒草原的小火車。 朱麗萍 圖
近年來,隨著旅游產業的火爆,各地文旅花式“整活”吸引游客,擁有豐富旅游資源和良好區位優勢的烏蘭察布市,也推出了一系列極具特色的文旅品牌。
6月16日-6月18日,澎湃新聞記者隨“幸福就在這里”內蒙古參訪團走訪了烏蘭察布多個旗縣,了解當地的旅游建設和“之”系列文旅品牌打造。

輝騰錫勒草原的祭敖包儀式。 朱麗萍 圖
烏蘭察布之夜
夏日夜晚的烏蘭察布,一改白天的曠野風情,變得溫柔涼爽。烏蘭察布站南側,一條500米長的街區,燈火通明,人潮涌動,成為烏蘭察布5.45萬平方公里區域里,最炫麗的地方。

“北京向西一步,嗨耍新境界”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這是一條投資10億打造的“國潮+沉浸互動”游玩街道。街道中間,設有主題演繹舞臺12處,專職演藝人員定時表演;設有娛樂打卡裝置21處,供游客留念。街道兩邊是娛樂設施,以及美食、非遺、旅拍、民族飾品等方面的商鋪。街道東頭南北兩側,有劇場,正上演《金雕飛起的烏蘭察布》,還有大馬戲游樂場等設施。走在街上,游客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被全方位激發。

“烏蘭察布之夜”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這條街道被命名為“烏蘭察布之夜”。這多少讓人聯想到著名歌曲《烏蘭巴托之夜》,毫不掩飾烏蘭察布對“走紅”的追求。街頭的牌樓上打出了響亮的口號:北京向西一步,嗨耍新境界。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烏蘭察布距北京僅240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距離北京最近的盟市,也是蒙晉冀交界之地。“烏蘭察布之夜”的巡邏工作人員介紹,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很多京津冀的客人會自駕到烏蘭察布,而這個夜市就是專門為他們打造的。
烏蘭察布境內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涼城縣有內蒙古第三大內陸湖岱海;興和縣有華北地區最大人工林場蘇木山;四子王旗有全國首批4A級旅游景區之一的格根塔拉草原;察右中旗則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高山草甸草原輝騰錫勒草原;卓資縣的林胡古塞是集觀光、體驗、休閑、養老、度假、娛樂為一體的山水休閑目的地;察右后旗的草原上,則分布著一片火山群。總之,烏蘭察布11個旗縣市區,幾乎均有自己的特色資源。
“烏蘭察布之夜”的建設始于2023年,由察哈爾右翼前旗(以下簡稱察右前旗)打造。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去年6月,“烏蘭察布之夜”開街120天,客流量突破500萬人次,直接營業額達1400余萬元,并提供了2000余個就業崗位。而今年端午節開街首日,客流量突破25萬人次。5月31日,“烏蘭察布之夜”入選2024年自治區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
“烏蘭察布之夜”之后,察右前旗又開展了一次冰雪活動主題的烏蘭察布“冬之夜”活動。烏蘭察布希望游客們不只是在夏天來享受涼爽的夜晚,在下雪的冬天也能來。那句烏蘭察布人家喻戶曉的口號又添了一句:“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四季旅游好去處。”
烏蘭察布似乎捕捉到了“之”系列里的文藝強調。2023年“中國旅游日”,烏蘭察布市一口氣推出了12個“之”系列文旅品牌活動,如“草原之旅”“火山之約”“森林之韻”“原味之道”“冰雪之戀”。

輝騰錫勒高山草甸。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2024年1月,烏蘭察布市給11個旗縣市區下了明確的旅游目標:爭取每個縣都組織至少一場“之”系列文旅品牌活動。
烏蘭察布市文旅局產業科付強介紹,目前11個旗縣市區均已上報了活動方案,部分已經開展,有的還在計劃之中。由于活動由當地政府主辦,在資金籌備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奏。
很多地區在利用旅游資源的同時,會結合當地的特色產業經濟開展文旅活動。如集寧區舉辦的“草原絲綢之路”第九屆集寧區國際皮草節,因其本來就是全國知名的皮草交易地。卓資縣的熏雞很有名,則舉辦“原味之道”第二屆熏雞文化旅游節;豐鎮市的月餅出名,則取名為“舌尖之福”月餅文化節等;四子王旗草原文化深厚,延續其傳統項目“草原之旅”那達慕;察右后旗有火山資源,則結合當地奶酪資源,舉辦“火山之約”奶酪文化月。
“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讓相應的客商、感興趣的游客都能被吸引過來。”付強說。
草原火山之約
“之”系列旅游活動背后,凸顯出市政府發展旅游產業的策略。這種自上而下的重視,下面有沒有壓力?
“完全沒壓力。”察右中旗旗長楊麗梅說。察右中旗的輝騰錫勒草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發旅游,有較好的旅游配套和運營經驗。2023年,輝騰錫勒旅游景區接待游客3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4.85億元。“對我們來說,舉辦‘之’系列活動不需要做額外宣傳,游客本身就在。旗里在8月下旬舉辦‘燕麥之香’金秋豐收季旅游活動,對游客而言是加分項,對旗里的燕麥產業更是有帶動作用。”楊麗梅頗為驕傲地說。

察右中旗果的二架子村馬隊。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有壓力,也是動力。”察右后旗主管旅游的副旗長喬曉燕回答。早在2021年任職以來,她就感覺到了旗市兩級對旅游業的空前重視,“可以說,我們是舉全旗之力在打造旅游”。
去年,她看到各地文旅局長“卷”得很厲害,她也在琢磨想做點什么,準備做時又暫停了下來。“要說草原,你卷得過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嗎?要說配套,輝騰錫勒的黃花溝景區都是現成的。”喬曉燕說,“但我們有火山,而且是全國稀有的草原火山。”
2015年,《國家地理》封面以“察哈爾火山群低調的高品質火山景觀”為題,介紹了察右后旗烏蘭哈達火山群。這是一座直到2012年才由北京地質大學項目組考察出來的、全新世(約一萬年前至今)有噴發的草原火山。

察右前旗南村。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遼闊的草原上,這幾座被當地人視為稀疏平常、并命名為“北煉丹爐”“中煉丹爐”“南煉丹爐”的山頭,突然一下子成為了學界的新發現,和外地人向往的景觀。
近年,烏蘭察布順勢推出“火山草原等了你3萬年”的旅游品牌。烏蘭察布火山旅游基礎建設項目總投資為3.3億元,在400平方公里的火山遺跡區域,圍繞8座主要火山頭,修建了單線27公里的旅游公路;建設了南、北兩個游客服務接待中心、停車場,配套了景區內標識標牌、景區圍封、景觀大門、公共服務驛站、擺渡車接駁站、生態保護區棧道、輸變電等工程等,目前仍然是免門票的試運營階段。
呼和浩特的導游們發現,去年開始,烏蘭察布火山突然成為了爆款網紅打卡地。各地散客們身著航空服、手持煙花,站在曾因采礦被挖開過的6號火山口邊,模擬星際旅行。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到處是來自烏蘭察布的“外星人”。

察右后旗烏蘭哈達三號火山口。 烏蘭察布市新聞中心 圖
今年五一小長假,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不約而同地赴一場“火山之約”。
“五一期間,我們所有的班子成員都上了,幾個副區長每人包幾個山頭,確保游客的安全和防止草原植被破壞。”喬曉燕說,由于游客不熟悉景點,她還在大巴車上充當導游。但局面還是超出了她的意料。蜂擁而至的游客,將火山公園內的旅游道路堵得鐵板一塊,烏蘭哈達蘇木(“蘇木”為內蒙古自治區特有的行政區劃,級別同鄉)的路也堵了。

烏蘭哈達6號火山口。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我們旗常住人口10萬,一個五一小長假我們這來了18萬人次。”喬曉燕說,“很多明星都來打卡,前段時間小宋佳來了,之前王一博、樸振英、古力娜扎來過。他們自己來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游客來了,領導也來了。五一期間,市里兩位主要領導到火山來視察,幾天之后,自治區的領導也來調研。

游客在火山口拍攝航空服照。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如何接住這潑天的流量,成為喬曉燕必須思考的問題。目前,旗里圍繞火山文旅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繼續火山景區的建設。比如雙向封閉管理,實行自駕預約進入火山地質公園。與草場牧民建立利益連接機制,讓游客在擁有良好體驗的同時,不破壞草原生態環境。
二是政策引導旅游配套設施升級。目前,察右后旗的民宿總數達到117家,居烏蘭察布市第一。區里出臺獎勵政策,對于評為國家甲級民宿的,獎勵15萬元,評為乙級的獎勵10萬元。今年旗里對12家民宿獎勵了70萬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引導民宿商家為游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三是招商引資豐富業態。“專家說有火山的地方就有溫泉,去年我們已經在火山邊打出溫泉,規劃建設一座溫泉酒店。此外,還有星空小鎮、滑雪場等規劃,希望更多社會資本過來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16日-19日的走訪中,澎湃新聞注意到,作為“燕麥之都”“馬鈴薯之都”,當地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和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分別建有馬鈴薯博物館和燕麥博物館。尤其是陰山優麥公司,近年引進了馬鈴薯加工線,建設有中國最大低溫油浴薯條單體廠家,也借著烏蘭察布的旅游熱潮朝工業旅游的方向開發。
旅游致富之夢
對于旅游開發建設,當地老百姓比政府更迫切。
民宿老板班玉寶介紹,最開始他是在城區開了一個有56個客房的酒店。但他發現,來察右后旗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都是來看火山的。2021年,他索性就在3號火山口附近的烏蘭哈達蘇木牛明村,辦了有蒙古包、星空木屋等18個客房的“魅力火山”民宿。
據官方數據,2023年,察右后旗全旗民宿接待住宿游客8.8萬余人,民宿產業收入達80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家門口就業300多人。
打造了“烏蘭察布之夜”的察右前旗,也在完善旅游配套和開掘旅游項目。

察右前旗南村大棚種植戶周勝利正在采摘葡萄。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離城區僅7公里的察右前旗平地泉鎮南村,是農業農村部2023年公布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村子里的最大特色,是大棚采摘。不同季節里草莓、油桃、黃瓜、圣女果、葡萄、黃瓜、西紅柿等采摘品接連成熟,南村大棚“十里香飄”。南村大棚采摘區是利用京蒙協作資金建設的,共有冷暖大棚512座,單座大棚建設面積1.2畝,于2013年正式投入運營。
6月16日,“幸福就在這里”參訪團來到了南村周勝利家。周勝利今年55歲,他和老伴以前是種大田的。2022年,在專家的指導下,他把玉米地流轉出去,開始種大棚葡萄。他投入1萬多元,2023年的采摘收入就達到7萬元。他種了陽光玫瑰等4種葡萄,6-10月的周末,京津冀地區的游客就會過來采摘,他感覺“這比種玉米強多了”。

南村薯宿蔬外形民宿。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2022年,大學生曹騰也懷揣著致富夢回到南村創業。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和當地政府合作,總投資580萬元,在當地建設一家名為“薯宿”的民宿。民宿的房間全部是蔬菜瓜果造型,并配有星空屋、鄉村酒吧、書吧、直播間等休閑娛樂功能。

魅力火山民宿正在給游客敬下馬酒、獻哈達。 朱麗萍 圖
6月16日下午,一家相親機構正在組織一場“搭子局”,寫著“萬物皆可搭不熟朋友社交局”的條幅張貼在村頭農舍之間,“崗!要山要海要自由有棱有角會發光”,這條年輕人宣言,使村落生出都市的文藝氣息。
“崗,就是大哥的意思。”曹騰介紹。他看好在烏蘭察布郊區的轟趴民宿的前景。這里平均氣溫18.8度,夏天好避暑。這里交通便利,但地廣人稀,可以放煙花。他太希望政府舉辦主題旅游活動,烏蘭察布文旅熱起來,他這樣的創業者才有發財機會。
“雖然我們旗的旅游資源已經很好,但還可以做得更好。旅游這個產業是富民的,將一直會是我們的支柱產業。”楊麗梅說。

察右后旗火山地質公園新修的旅游路。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
去年旅游季期間,察右中旗124戶農家樂戶均收入50萬元左右。老百姓自發創建的馬術體驗項目中,戶均收入可達5萬元左右。“我們牧區有567牧戶,其實我們可以把游客從輝騰錫勒帶到科布爾,帶到牧戶家里,讓他們沉浸式體驗牧區的生活,看看牛犢子是怎么生下來,裸燕麥是怎么收的。”楊麗梅說,“我們不光有綠色的草原,還有大青山抗日游擊戰主要根據地紅色文化,有金色的世界燕麥黃金產區,有可以滑雪的白色旅游。‘之’系列品牌文旅只是我們的小目標,我們要做的是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業態旅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