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恭王府里的一場“海棠雅集”
春風又到海棠時,乙巳海棠之約如期而至。3月31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第十四屆(乙巳)“海棠雅集”在恭王府博物館東二區舉辦。

活動現場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來已久,自清代恭親王奕?時期便是定制,其后人載瀅及其孫輩溥儒一以貫之,至輔仁大學時期,陳垣校長以《紅樓夢》中人物探春所起的“海棠詩社”為題,每到司鐸書院(今恭王府)海棠花開之際,遍邀京城學人來府雅集,寫詩品茗,暢談古今,極盡風雅。此后,幾番時遷事易,“海棠雅集”逐漸沉寂下去。
2011年初春,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在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的倡議下,邀請名家鴻儒重聚滿園海棠樹下,以古典詩詞的吟誦唱和來彰顯新的時代精神。2011年至今,“海棠雅集”重啟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間,恭王府博物館著力打造活態文化空間,推出了“海棠雅集”“良辰美景”等系列文化活動。
伴隨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吳釗先生的琴曲《欸乃》,活動拉開帷幕。活動伊始,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黨委書記馮乃恩談道,在中國詩詞文化的長河中,海棠以其花姿瀟灑、爛漫似錦的動人韻致,一直被視為高雅與純潔的象征。它的獨特魅力,令無數人為之傾倒,也催生出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而在恭王府,海棠花與古建園林相互映襯,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訴說著歲月的詩意。
“歷年雅集,以海棠為媒,恭王府匯聚了眾多文人墨客、藝術大家,共同欣賞海棠之美,交流詩詞心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留下了無數難忘的回憶和諸多斐然成章的詩詞佳作。”馮乃恩介紹。

馮乃恩
據悉,去年,第十三屆恭王府海棠雅集活動得到杭州市義橋鎮人民政府的熱情邀請,第一次走出京津地區,來到了素有“浙東唐詩之路源頭”的漁浦。今年,第十四屆“海棠雅集”活動回到北京恭王府,以“浩氣長存詩祭史·丹心共詠海棠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為主題。通過詩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抗戰精神,歌頌祖國的大好山河。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峰在致辭中提到,抗日戰爭時期,恭王府雖歷經如磐風雨,但其承載的文化精神始終沒有頹廢。今天,我們用詩詞重溫那段歷史,以詩詞致敬抗戰英烈,既是對前輩先賢的緬懷,更是對和平世界的珍視。他們高度肯定了恭王府“海棠雅集”活動推動詩詞發展的現實作用,共同表達了對詩詞文化代代傳承、發揚光大的美好祝愿。

昆曲表演
活動中,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付佳與北方昆曲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鮑思雨,分別通過京劇與昆曲的精彩表演展現了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北京市第十三中學的師生,通過用葉調詩詞吟誦的方式,以聲傳情,以樂和詩,以此追思葉嘉瑩先生對詩詞傳承的貢獻。

葉調詩詞吟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