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181
安徽黃梅戲劇院2024巡演首發上海,帶來多部經典劇目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這些黃梅戲經典唱段想必大家耳熟能詳。70年前,嚴鳳英與王少舫在上海唱響《天仙配》,讓黃梅戲一舉成名;70年后,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開啟2024年全國巡演,攜《天仙配》《女駙馬》和《紅樓夢》三部黃梅戲看家劇目來到巡演首站上海,再度傳唱經典。
4月2日、4月3日與4月5日三天,該院團將在上海中國大戲院,由袁媛、孫娟、何云三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領銜主演,獻上《天仙配》、《女駙馬》和《紅樓夢》三場經典劇作。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巡演上海站三場演出海報
70年后,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在滬再度唱響《天仙配》
為什么把上海定為全國巡演首站?“我覺得上海的戲曲土壤還是很好的,它的包容性、認可度都很好。”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何云表示,除了上海本身對文化藝術的包容,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以及黃梅戲與上海有著不一般的淵源。

嚴鳳英與王少舫合作演出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劇照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成立于1953年,1954年,該院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來到上海,參加華東地區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大會上合作演出《天仙配》。1955年,二人主演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同名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上映后廣受觀眾追捧。戲曲大會與同名電影讓黃梅戲一炮而紅,從地方性小劇種躋身全國五大戲曲劇種。70年后的今天,《天仙配》將在上海再度唱響,何云表示這也將是一次“感恩演出”。

媒體分享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李思潔拍攝
近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全國巡演正式啟動,從首站上海出發,再到全國10余個城市,舉辦“黃梅戲演出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院長助理、國家一級演員張小威介紹,本次巡演將從上海出發,到蘇州、南京等長三角城市,今年下半年巡演將到達珠三角,總體路線包括北上廣深等多個重點城市。
守正創新需兼顧,傳統戲曲仍在尋找“出圈”密碼
經典作品如何出圈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縱觀短視頻平臺,黃梅戲唱段一直穩居各類戲曲劇種流量之首,《天仙配》《女駙馬》何以一直火爆?國家一級演員、《女駙馬》主演孫娟認為,所謂經典,常演常新,經久不衰,“走進劇場的人他已經知道內容,但是他就想看看這位名家是如何演繹的。”

本次巡演《天仙配》劇照
一代又一代的黃梅戲藝術家,從老一輩到新生代演員,他們演繹同一個角色,同樣的旋律,但是常演常新,因為大家對角色的認知都有所不同,所以總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上海巡演中,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組織了65人左右的強大陣容,演員包括“60后”到“00后”,舞臺上可以看到五代同臺的場面。
在表演劇目的選擇上,這次上海站仍以黃梅戲經典為主,之后的巡演中會篩選更多創新題材的劇目。何云介紹,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大部分觀眾關注的還是《女駙馬》《天仙配》這一類黃梅戲的看家劇目,本次巡演院團從經典作品開始演出,也是為了能通過經典唱段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到黃梅戲。

本次巡演《女駙馬》劇照
何云表示,院團會在舞美、服飾、音樂等方面,結合現代年輕一代的審美進行創新。今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也將根據觀眾的愛好量身定做更多現代題材的戲,比如在七夕節,將會推出黃梅戲音舞劇《鵲橋仙》,其中便融合了許多當下流行元素。
創新的同時不能忘記守正。張小威認為,傳統戲曲舞臺的表現形式,劇目的唱腔和念白等,都是由傳統的韻律而來,不能為了迎合當代審美輕易地去做改動。“在演出前后,如何讓年輕觀眾跟我們有互動感、參與感,我們可以在這上面去下功夫。”

本次巡演《紅樓夢》劇照
孫娟表示,從戲曲劇種的短視頻流量上來看,黃梅戲一直穩居第一,院團不少演員個人號上擁有大量粉絲。平時演員們會拍攝唱段或直播,院團也會根據每位演員個人特色做宣傳推廣,院團與演員都在探索出圈的亮點與機遇。“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某一位演員,某一個亮點會出現,這樣我們的黃梅戲在全國觀眾當中就會更加的火熱。”





- 从竹简到未来
- 中方就美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答问
- 中方正在和多国共同应对美滥施关税

- 蔚来在上海交付达10万台,李斌:蔚来一半的用户来自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长三角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豁免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答记者问

- 奥地利的一位知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变形记》等
- 中国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属于小米集团旗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