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8
小翻書黨 | 語言之美與人性之復雜
“小翻書黨”為澎湃新聞·翻書黨欄目最新推出的子欄目,意在分享編輯的私人閱讀體驗。只要是誠意之作,不應簡單用“好”、“壞”來評判,因此我們并不著意推薦,只希望讀者在不經意間邂逅自己想讀的書。

金雯 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
這是一本主要介紹英語學習方法以及英語文學研究路徑的文集,因為作者是在豆瓣和微博都小有名氣的“莫水田”,因此頗受關注。遠在美國的高中同學看到此書訊息,說我肯定感興趣。意料之外,上周收到這本書,寄件人我并不認識,決定先讀完再去尋覓好心人。
關于學習英語的方法,我已有心收集多年,最后發現殊途同歸,只要在一條路上能堅持下去即可。雖然學習語言的確有天賦差別,但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僅是為了應試,只要下真實的苦功夫,也總能學好的。例如一位朋友雖然基礎不好,背誦了幾十篇考研英語閱讀文章后,最后依然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對此,金雯在書中也提出同樣的觀點:

對此金雯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金雯這本書特別切實想提高英語水平或對英語文學研究感興趣的讀者,書中提供了多種學習和研究的途徑、介紹了很多資源,都是從作者多年切身的學習和教學經驗出發的,因此借鑒價值很高。對于那些不喜歡卻又不得不學習英語的讀者來說,選擇其中一種方法先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或許更為重要,因為人并沒有那么容易違背內心而屈從于所謂的“應該”與“不應該”。

溥儀 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8月
因為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熱播,因此一提起此書名,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亦舒。《我的前半生》(全本)今年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再版,講的是溥儀的前半生。
關于《我的前半生》的出版歷程,大致為1964年由群眾出版社首次出版。2007年《我的前半生(全本)》出版,補充了1964年出版時刪掉的16萬字,期間還引發了此書的著作權之爭。2011年1月出版了《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是溥儀最早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所寫的反省筆記,從章節的標題上來看同《全本》差別還不小。后來還有《我的前半生(批校本)》和《我的前半生(圖錄)》兩書出版。
拋開其他不談,單就本書的內容來說,都會讓現在的讀者有很大收獲。如果從西方成長小說和現代個體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和可以同盧梭的《愛彌爾》《懺悔錄》比較閱讀。當然溥儀的經歷是不可復制的,但依然可以同《愛彌爾》中所描繪的現代個體做對比,反觀現代教育應該避免的誤區。
溥儀當上皇帝僅三年就被迫退位,但作為清代皇權的核心存在,他依然被當作皇帝培養。他被塑造成一個至高無上的標志,而他周圍很多人在現實和心理上都需要這樣的標志,所以權威與奴役都在塑造與被塑造中形成。在書中,溥儀講到皇帝的排場,走到哪里都有一個由奴才組成的長長的“尾巴”,“尾巴”需要他,他沒有“尾巴”也覺得不自然。他提到當崇禎的“尾巴”只剩一個小太監時,就這一點也夠他上吊的,我想只有溥儀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崇禎的心情。這大概也是“主奴辯證法”在現實中找到的最恰當的例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