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
這家跨國藥企進駐張江24年,5款靶向藥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走進張江的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景觀水池邊的燈塔和白色風帆映入眼簾。
1994年,羅氏制藥成為率先進駐張江高科的跨國企業,可以說“打響了張江藥谷的第一槍”。2015年,羅氏制藥增資8.63億元人民幣,啟動了羅氏創新中心建設,目前羅氏創新中心已經處于內裝修階段,預計2019年中就將竣工投入使用。
經過24年的發展,羅氏在華已擁有17個產品,覆蓋8個治療領域。目前羅氏共有五款靶向藥物——赫賽汀、安維汀、美羅華、特羅凱、佐博伏——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惠及患者的同時,也為高質量緊缺藥的供應提供了保障。
同時,上海也為羅氏制藥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策支持。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產業投資處獲悉,2009年上海出臺企業技術改造支持政策,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所有制企業進行同等支持。目前,羅氏制藥銷售額連續數年呈雙位數增長。

作為第一家進駐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跨國企業,羅氏制藥率先建成了包括研究、開發、生產、營銷等環節在內的完整醫藥價值產業鏈。
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虹說,入駐張江后,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成為在上海首家獨資設立研發中心的跨國藥企;2007年,羅氏藥品開發中國中心啟用,并于2009年升級為亞太區域第一個全功能藥品臨床研發中心。
在羅氏制藥1000平方米的一期高致敏車間,羅氏生產部高致敏車間負責人曹健透露,治療胃癌等消化道腫瘤的藥物希羅達、器官移植后抗排異藥物驍悉等兩款藥物就是在這個車間生產出來的,車間內從意大利進口的膠囊灌裝機,每小時可灌裝10萬粒膠囊,藥品出廠后主要出口到羅氏歐洲總部,再由總部分配到美國、歐盟市場。
曹健說,5000平方米的二期高致敏車間也于2017年正式投產,產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所產藥品專供中國國內市場。

2015年,羅氏制藥增資8.63億元人民幣,啟動了羅氏創新中心建設。2018年11月1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在張江看到,這座地上四層、地下三層、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的羅氏創新中心已經處于內裝修階段,預計明年年中就將竣工投入使用。周虹表示,得益于上海良好的投資環境,該創新中心建成后將成為類似巴塞爾、舊金山之后的全球第三個羅氏戰略中心,不僅造福中國患者,還將承擔為全球患者研發抗腫瘤、抗感染、抗排異新藥的重任。
在她看來,羅氏看好上海并決定在滬擴大投資建設創新中心,看重的不僅是上海所輻射的巨大中國市場,還有良好的人才和營商環境,進口藥物原材料的通關時間也比過去減少30%,這不僅降低了藥企的運營成本,也可以讓救命藥更快地到達患者身邊。

她感慨道,經過24年的發展,目前羅氏在華已擁有17個產品,覆蓋8個治療領域。以前一些中國患者急需的新藥物比歐洲、美國晚4-6年,如今上海羅氏生產的新款肺癌藥物安圣莎只比美國晚9個月。
目前,得益于中國政府在加速新藥注冊審批流程、更新國家醫保目錄等方面的改革舉措,羅氏共有五款靶向藥物——赫賽汀、安維汀、美羅華、特羅凱、佐博伏——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惠及中國患者。此舉,不但降低了癌癥患者的經濟負擔,也促進了中國腫瘤治療領域的規范化發展。

羅氏制藥并非孤例。
上海市經信委產業投資處相關人士表示,自2009年上海市出臺企業技術改造支持政策以來,通過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所有制企業進行同等支持,有效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發展活力。2016年以來,上海市技術改造專項共支持外資(合資)企業項目111項,項目數占專項項目總數接近一半,支持資金約占全部專項資金總額近六成,項目總投資202億元。
上述人士說,2018年以來,上海一批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領域有代表性的重大外資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如采埃孚公司投資8億元的自動變速器升級項目、海拉電子投資7億元的汽車電子產品改造項目、奧特斯中國投資6億元的新一代半導體封裝載板項目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