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125
懂得“取一舍九”,是管理者一生的必修課
隨著中國經濟的巨大進步和宏觀環境的成熟,機會主義、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企業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如何在紛繁的管理流程中刪繁就簡,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一招制勝,加強自身經營力成為了每位企業經營者不得不面對的關鍵問題。
中國“新贏利模式之父”——李踐,將自己經營企業30余年、做管理教育工作17年洞察到的經驗,提煉為“取一舍九”的經營管理哲學。
李踐在《取一舍九》這本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讀者從紛繁復雜的表象中抽絲剝繭,洞察企業經營的真相,聚焦企業經營本質,回歸企業發展實踐,擊穿企業發展瓶頸,實現企業經營的永續發展。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新書《取一舍九》
行動教育創始人李踐新作,2023年8月出版
為什么要懂得“取舍之道”?
世間安得雙全法。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想做好,往往哪樣都做不好;看似什么都有,往往是一無所有。經營企業為什么要取一舍九?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三點。
1.所有的動作都是成本
企業每分每秒都在花錢,產品研發、人員工資、土地和廠房的租賃或購買、生產線設置、市場開發都是成本。決策一失誤,成本增三倍。企業經營者做出的錯誤決策,會導致企業在戰略、價值創造、產品等方面的成本增三倍。要重新找方向,重新出發,重新配置資源,這都在無形中增加成本。
企業里真正的降低成本不是大刀闊斧地削減支出,而是經營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把錢花在“刀刃”上。

2.有限對無限
任何企業都面臨一個經營難題:有限對無限。企業經營者要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面對無限的市場競爭、用戶和管理等,而且還要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就要求企業經營者學會有效地分配時間、精力和資源,讓每一分鐘、每一分錢、每一個最小單元、每一個動作都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戰略的取舍:只取戰略的第一本質
戰略是一種選擇或取舍。“戰”是做或取,解決的是“企業選擇做什么或取什么”的問題。“略”是不做或舍棄,解決的是“企業選擇不做什么或舍棄什么”的問題。
大企業往往具備足夠的資源和實力,即使出現戰略失誤也有調整或者彌補的空間。而中小企業往往沒有這么幸運。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弱勢地位,無論資金實力、人才、資源還是技術能力都不夠強大。這時,企業經營者的一個錯誤決策就能將企業推入萬丈深淵。
1.戰略之難,難在選擇
企業經營者在戰略上要想清楚選擇做什么才是正確的,從而確保企業前進的方向是對的。選擇的動作看似簡單,技術含量卻很高,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贏的策略上。

2.選擇之難,難在人性中的“貪”和“怕”
“貪”是指企業經營者看到什么機會都想取,什么都不想放棄,什么錢都想賺;“怕”是指企業經營者害怕失去,不敢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做事追求四平八穩。商業世界的誘惑無處不在,戰略的取舍要求企業經營者克服人性中的弱點,只取戰略的第一本質,放棄非第一本質的其他所有戰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經營者做戰略的過程,就是戰勝人性中的貪、怕、急功近利等弱點的過程。企業經營者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企業的資源和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做所有想做的事情。
因此,一個好戰略往往能做到取一舍九,找到戰略的第一本質,然后把所有的精力、時間和資源都聚焦在第一本質上。只有戰略上取一舍九,戰術上才能力出一孔。兩個“一”融合,企業才能打贏市場戰,打贏全球競爭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價值創造的取舍:打造絕對差異化
戰略和價值創造的關系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戰略解決的是企業發展方向的問題,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落地戰略。戰略落地的第一步是把戰略變成企業的價值。
“創造價值”四個字中,“創”是最重要的。這里的“創”指“創新”,它并非指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是指差異化。差異化的力度還不夠,我們還要在前面加上“絕對”二字—絕對差異化,是別人無法復制、不可替代的。
1.“十全十美”可能是“全軍覆沒”
很多人覺得“全”是面面俱到和萬無一失,殊不知,“全”也可能意味著“全軍覆沒”。當這位企業經營者說出“高效、安全、穩定、多元化”時,這幾個詞其實是自相矛盾的。穩定可能就沒有那么高效,高效可能就沒有那么安全,安全就不得不舍棄多元化。
人無完人,企業也是如此。迄今為止,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十全十美。當一家企業想把“高效、安全、穩定、多元化”等所有的用戶價值都做到極致時,這意味著它一個都做不好。因為時間、精力和資源有限,樣樣通等于樣樣松。

2.警惕割喉式的價格戰
絕對差異化的反面是什么?是“你有我也有,你賣我也賣”。企業用同樣的產品、同樣的用戶價值來爭奪有限的市場。
無論身處什么時代,在任何行業、任何領域,只要有利益就有商業,有利益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價格戰。企業如果沒有價值創新,沒有做絕對差異化,一旦陷入價格戰,就會想全身而退可又無路可退。
3.構建外部視角
“向內看”即企業以自我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戶價值,這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致命的。這種思維方式會蒙蔽我們的眼睛,麻痹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對市場競爭中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
企業經營者要想找到企業的絕對差異化價值點,就要構建外部視角,學會“向外看”。“外部視角”是指企業在思考用戶價值的問題時,不是站在企業自身的視角,而是站在用戶和競爭對手的視角看待用戶價值,是“向外看”。
向外看,看的是風險。政策的變化、商業環境的變化、用戶需求的變化、技術的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的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海嘯”,都是一次“洗牌”。如果看不到這些變化,我們定的戰略、做的產品就只能是“自嗨”。
向外看,看的是機會。彼得·德魯克指出:“所有的創新機會都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機會,藏在變化里。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無數互聯網企業倒下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卻在此時確立了互聯網巨頭地位。企業經營者要永遠記住一句話:阻礙你取得成功的,從來不是能力,而是目光的狹隘。
組織的取舍:成就用戶
企業“開門三件事”:做戰略、找價值、搭組織。戰略決定組織,組織創造用戶價值。管理學大師吉姆·柯林斯說:“一個企業真正的偉大,不是某個人的偉大,不是某個產品的偉大,而是組織的偉大。”
偉大的組織,該如何做取舍?答案是:不為股東而戰,不為員工而戰,不為企業經營者而戰,只為用戶而戰。你的腦袋對著誰,就會從哪里收獲結果。
無論如何變革,都不能丟失組織的第一本質: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而戰。只有不斷地為用戶創造價值,才能激發組織的活力,使組織真正具有生命力,在不斷提升用戶價值的過程中提升組織的價值。

企業的愿景或使命當以用戶為中心,聚焦在為用戶創造價值上。以谷歌的使命為例:“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它的使命是“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企業為用戶創造價值,使用戶受益之后,營收和利潤自然源源不斷。反之,如果企業確立的是“每年實現利潤翻番”這樣的愿景和使命就決定了企業一切朝錢看,眼里根本沒有用戶,沒有用戶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談何利潤?
做一只不一樣的“鷹”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企業經營者無論是選擇做大事業還是做小生意,從選擇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布局“人、財、物、供、產、銷、研、服”等,一個環節也少不了。大事和小事都會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會帶來挑戰和心理壓力,但目標不同,結果可能千差萬別。
做一只不一樣的“鷹”吧,學會取舍之道,學會取一招,舍九招,找回商業最簡單的本質,打造一個最豐富的整體!
“贏利教練”李踐全新力作
展示企業管理的“一”招制勝方法論
-End-
2023.8.21
原標題:《懂得“取一舍九”,是管理者一生的必修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