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胸科醫院開“云診間”,省去患者跑醫院復診看片等麻煩

從2022年10月開始,上海市胸科醫院通過優化升級互聯網醫院服務,基于臨床患者的診療需求,正式推出“云診間”。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在臨床上,諸如肺癌等疾病的診斷離不開檢查,過去的診療模式下,一個患者常常需要跑2-3次醫院,一次預約CT、磁共振等檢查項目,一次去拍片,等片子出來后,還需要再掛一個號找醫生解讀。近年來,隨著上海“互聯網醫院”的發展,這一套復雜的流程逐漸變得簡單,省去了患者多次跑醫院的麻煩。

“云診間”登錄和使用說明。
“來我們醫院的病人,往往不僅僅是看一個門診、配個藥那么簡單,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做一些影像學的檢查,如果能讓他們在家里完成預約,就可以避免來院預約等候的麻煩。”2月17日,上海市胸科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彭紅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早在2022年10月開始,該院就通過優化升級互聯網醫院服務,基于臨床患者的診療需求,正式推出“云診間”。
“‘云診間’推出后,網上就診的患者數量逐漸增多,尤其是方便了一些外地初診患者、術后復診患者等,一方面患者可以通過在線咨詢溝通的方式,了解自己是否需要來院、來院之前要做什么,一方面如果患者在醫院做了手術,術后需要長期隨訪,也可以通過‘云診間’的專家遠程閱片,解讀病情發展變化,省去很多病人的時間和交通成本。”

“云診間”登錄和使用說明。
劉小姐是“云診間”的體驗者之一。在2022年下半年,她在一次單位體檢中查出肺泡壁增厚,前往醫院進一步診斷明確為肺癌,需要開刀治療。
2022年9月,劉小姐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做了肺癌手術后,被醫生告知需要在3個月后隨訪。“因為我工作的原因,經常需要出差,平時也看病很少,不了解醫院的診療流程,一想到隨訪還要做檢查、預約、看診,就有些六神無主,當時就聽朋友推薦說醫院開設了‘云診間’,網上也能看病,我就嘗試在網上預約了一個CT檢查,費用也能在網上提前支付掉。”劉小姐說。
當時,劉小姐通過手機登錄上海市胸科醫院掌上醫院的微信號,預約了“云診間”的呼吸內科普通門診,“只要25元一個號,醫生在線幫我開具了一個檢查單子,我按照約定的日期來,還以為要排隊很久,沒想到人到了醫院后,前面就只有3個病人,很快做完了檢查。”
“云診間”可實施精準預約,可以精確到一個小時,病人只要在這個時間段前準時到達醫院,在服務臺或自助機上完成一個“檢查簽到”的手續,就能大幅減少在院的排隊時間。
而等CT診斷報告出來后,劉小姐又嘗試通過“云診間”掛了個放射科主任醫師陳群慧的專家號。“掛號后,系統會給我發來短信,要求我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云診間’,我就發了我的檢查報告過去,醫生會在當日給我看片,并給我留言。”劉小姐說,當在手機里面看到醫師留言給她說“沒什么大礙”,她就放心了。
劉小姐還坦言,“云診間”不僅省去了她跑醫院預約檢查、復診看片的麻煩,也讓她配藥續方不再需要跑醫院,“去年年底,正好遇到了新冠感染高峰,當時我已經吃完了之前醫生給我開的中藥方子,通過‘云診間’,我要求醫生幫我直接續方,3天后,足不出戶,藥就送到我家里來了。”
自上海市胸科醫院“云診間”運行以來,有近80%的門診醫生入駐了“云診間”。2023年1月初,“云診間”就診量最高的一天,幾乎等于當日整個醫院門診量的30%。為了提高網上看診的效率,院方還成立了專門的微信群,方便解決云診療的各類問題。

上海市胸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陳群慧正在“云診間”為一名患者遠程閱片。
“相比線下門診,我們‘云診間’的服務時間從早上8點持續到了晚上9點半,可以實現預約、掛號、付費包括醫保支付等一系列手續。”作為一名“云診間”的入駐醫生,放射科主任醫師陳群慧的工作變得更忙碌,“每周三下午1點半至5點,是我的‘云診間’服務時間,為了能幫助更多的在線患者看診,我經常會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提前在中午就給患者留言,或圖文解答診斷報告,有時候也會在晚上下了班之后繼續解答患者的提問。”
陳群慧介紹,在她的“云診間”里,不少患者來自外地,來上海看一次病很不容易。她坦言,有了“云診間”,工作更忙碌了,但如能盡可能地遠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是在來院前關照他們做好充足的準備,減少他們診療的交通成本、經濟負擔,對于醫生來說,這種付出就是值得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