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1
許斌:我與吳敬璉老師的幾個交往片段
原創 許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我稱呼吳敬璉為“吳老師”而不是“吳老”,有兩個理由。首先,在我眼里,吳老師一點都不老,永遠是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超過我們所有人,毫無老相。其次,我是吳老師的晚輩,而且根據我的計算,我只晚了一輩,所以我還是將“吳老”這個稱呼留給我的后輩吧。當然這是玩笑話,無論長幼,大家都尊稱吳敬璉教授為吳老,我采用吳老師這個稱呼是有私心的,我想和大家不一樣,想要表示我和吳老師的關系更親近些哈。
我比吳老師小35歲。我倆都曾在復旦大學學習經濟學,盡管畢業時間相距了32年。吳老師是中歐的奠基人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歐管理中心CEMI(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的前身)成立之初,就擔任學術委員會成員及教授。而我是在2004年加入中歐的,比吳老師晚了整整17年。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都是吳老師的晚輩,而且是“血緣關系”很近的晚輩。我還計算出我只比吳老師晚一輩,計算過程在未公開發表的附件(unpublished appendix),需要者可向我索取(不要太當真喔)。
從我加入中歐成為吳老師的同事算起,也已有17個年頭了。下面我抽取我與吳老師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略作介紹,作為獻給我敬愛的吳敬璉老師92壽辰的賀禮。

片段1:偷師學藝
我第一次到中歐訪問是在2003年的秋天。那年年初在華盛頓特區召開的美國經濟年會上,我偶遇張維炯老師,他得知我將休學術假,就盛情邀請我訪問中歐。于是我在那年9月踏進了美麗的中歐校園,為MBA開了一門選修課,教了2002級和2003級兩個班。在結束了中歐的半年訪問后,我去了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訪問了半年。我在2004年9月加入了中歐,成為中歐當時為數不多的全職教授之一。2004年是中歐教授招聘的豐收年,收獲了“中歐三許”(許小年、許定波和我)、丁遠、張逸民等生力軍。
吳敬璉是中歐最受尊敬的老師。那時中歐紅楓路校門口的收發室有許多報刊雜志供教授和員工取閱。我珍藏了2004年11月18日的《外灘畫報》,封面報道便是關于中歐的十年故事。這期畫報用了兩個整版刊發了對吳敬璉的采訪,標題為《吳敬璉:我 中歐積極分子》。這篇采訪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位于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紅楓路,1999年,校區落成后,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中歐上課時就住在400多米遠的盈標酒店。這400米路,75歲的吳敬璉已經走了5年了。
當年訪問中歐的教授們大多住在盈標酒店,這段400米的路,丁遠、定波和我都曾走過,但我們肯定沒有吳老師走的次數多。在那次采訪中,吳敬璉提到了他在中歐開設中國經濟這門課的“初心”:
包括一些國有企業領導,還有政府局長這一級的干部,他們對中國經濟體制也沒有完全弄清楚,所以我向校方建議,開設“中國經濟”這門課。校方就說,那就是你了,你正合適。
2003年在中歐訪問時,我給MBA上的是英文的“國際金融”選修課,課評還不錯(4.5左右,5分滿分),但我在教EMBA課程時卻遭遇了滑鐵盧,我自以為傲的“學術范”風格不受歡迎。當時我很苦惱。我一貫認為講課也好,論壇發言也罷,都必須遵守“學術紀律性”。但我也意識到,如果講課內容不接地氣,那么效果會很差。在中歐課堂上怎么教經濟學呢?我想到了吳敬璉和許小年這兩位中歐的教學大師,為什么他們的經濟學課程這么受中歐學生的歡迎呢?于是我開始“偷師”,悄悄地琢磨他們的教學方法。我發現吳老師和小年都能非常好地將學術內容與現實世界聯結起來。這種聯結不是膚淺地在課程中加幾個案例,而是需要提煉出學術精華并以此啟迪學員們對現實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思考。我將這種風格稱為“思想范”。要想在中歐將經濟學課程講得引人入勝,必須是“思想范”。而要有“思想范”,就必須既要有思想,又要善于傳遞思想。

中歐經濟學教授聚會,2014年5月14日。
左起:許斌、許小年、吳敬璉、朱天、蔡江南、胡光宙。
我在中歐的最初十年與吳敬璉老師的私交并不多,但從他那里“偷學”了很多。吳老師平易近人,這點很符合像我這樣的“留洋派”的品味。真正的大咖一定是不擺譜的,而擺譜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大咖。無論是誰,只要一擺譜,在我心里就掉價了。在和吳老師做中歐同事的這些年間,我們幾個海歸經濟學教授和吳老師的關系可以用“歲月靜好、潤物無聲”來形容。吳老師和我們相聚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但吳老師的精神一直與我們同在。吳老師就是一根標桿,無論他人在或不在中歐,這根標桿永遠樹立在中歐的經濟學領域上。
片段2:薪火相傳
2009年、2010年和2014年,我連續三次獲得中歐優秀教師獎(當時規定六年內只能拿三次,我是頂格拿獎),表明我已初步掌握了吳老師的“思想范”授課風格,偷師成功!此時學院開始讓我在各種論壇上亮相。2013年12月11日,我竟然和吳老師一起登上了央視財經論壇!對我而言,那是一次非常震撼的經歷。我坐在主席臺上,眼前觀眾黑壓壓一片,但因為照射在臉上的強光,我完全看不清觀眾的臉。記得當時心跳加劇,頭腦空白。我偷偷看了一眼吳老師,他穩穩地坐在那里,仿佛坐在自己的家里一樣,無比自在。論壇開始后,主持人的火力集中在吳老身上(這里我必須稱一聲吳老!),因為大家都是奔著吳老來的。我人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定海神針,吳老師就是啊!那次經歷讓我對吳老師無比欽佩。吳老師久經沙場而處驚不亂,這不足為奇。讓我驚奇的是83歲的吳老師對所有提問的回答都能舉重若輕,字字珠璣,游刃有余,切中要害卻毫無張揚,實乃中國經濟學界第一高人也!我自忖再努力修煉也煉不到吳老師的功力。由此我也理解了為什么吳老師的著作能一本接著一本地出,他的思想廣度、深度和新鮮度能一直與時俱進。我感慨如果吳老師沒有被歷史耽誤了20多年,那他的學術成就將會有多高啊!

2013年12月11日,央視財經論壇中歐專場嘉賓合影。左起:時任中歐院長朱曉明、央視著名主持人陳偉鴻、吳敬璉、馬蔚華(時任中歐國際顧問委員會中方主席、原招商銀行行長)、許斌、劉強東(京東創始人、中歐EMBA校友)。
當然我也明白,吳老師的成就不僅源于天分,更來自勤奮。在吳曉波寫的《吳敬璉傳: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的肖像》中,我讀到了當時已年過半百(53歲)的吳敬璉在美國耶魯大學的“補課”經歷。書中寫道:
吳敬璉只好從頭開始,從本科生的普修課聽起。在后來的日子里,吳敬璉度過了一生中最辛苦艱難的求知生活。他從非經濟專業的經濟學原理課程補起,循序而進,大量接觸各種理論和新知識。好在他天資聰慧,特別善于融會貫通,語言和專業能力幾乎日日進步,不久后就能夠參與學術討論了。那段時間,他的日常生活極端清苦和枯燥,很多時候吃的就是面條、清水熬白菜。他的老朋友周叔蓮說,吳敬璉從耶魯回來,頭發都白了。
在我看來,吳老師一直保持著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吳老師在中歐的教學量之大讓所有其他教授汗顏。據《中歐國際工商學院,1994-2014》記載:
中歐成立后,吳敬璉教授不顧年邁,奔波于京滬兩地,堅持為中歐學生上課達20年之久。EMBA課程對體力的挑戰最大,連續4天,每天8小時的講課,對一位本該頤養天年的老人而言絕非輕松,但吳敬璉教授風雨無阻,堅守自己的“陣地”。吳敬璉教授也時常被學生包圍,求教或索要簽名,到了夜晚,吳敬璉教授依然會在辦公室工作。學院考慮他年事已高,曾幾次與他商量減少授課量,但他卻一直沒有答應,直到2009年才做了一些變動。
我查了一下,吳老師在中歐的最后一次《中國經濟改革》課程,是在2017年春給MBA2018屆學生講授的。此后吳老師算是退出了第一線。2018年9月27日,中歐聘任吳敬璉為中歐終身榮譽教授。在當天的微信朋友圈上,我寫下了以下的文字:
吳老和我在中歐的辦公室離得很近。每次他來辦公室時,應該是他給學生上課的日子。我觀察到他總是會打印不少資料做研究,他對國際上經濟學的前沿問題特別是國外學者對中國經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當了解。吳老將在中歐工作的報酬捐給了學院,學院用這筆錢在2015年創建了吳敬璉經濟學教席,我非常榮幸地被授予了這個教席。許多在2015年之前和之后都聽過我的課的學生告訴我,現在我的講課水平大漲。我心里知道,這完全是“吳老效應”的結果。講玄一點是吳老附身,講俗一點是我必須對得起這頂帽子。祝愿吳老健康長壽,繼續做中國經濟學界的良心!
2017年5月23日,中歐舉辦了首屆經濟學研討會暨吳敬璉教授87華誕學術慶典,錢穎一、余永定、許成鋼、許小年等中國經濟學界的實力派學者悉數參加。身為吳敬璉教席教授,我主動承擔了這次會議的準備工作,親自挑選了贈送給吳老師的禮物,并代表學院親手將禮物交到了我敬愛的吳敬璉老師手里。在交接禮物時我心潮澎湃,感覺吳老師在接過禮物的同時也將他在中歐所開創的事業交棒給了我們這一輩。
吳老師囑咐要繼續開設中國經濟這門課,我一直記在心上。在吳老師退居二線的第一年,我攜巫和懋、車嘉華兩位教授為MBA2019屆學生講授了吳老師曾教了20多年的MBA中國經濟課程,教材用的是吳老師《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的英文版。同年我攜巫和懋、朱天兩位教授為Global EMBA首次開設了中國經濟課程,該課程后來由我和小巫(巫厚瑋)教授合上,甚獲好評。我們幾位經濟學教授還為EMBA學員講授中國與全球經濟這門必修課。作為中歐負責研究的副教務長,我在2020年完成了在中歐創建研究領域的工作,其中一個是“中國與世界”研究領域,目前由車嘉華教授擔任領域主任。在我做所有這些工作時,我的耳邊仿佛一直都有吳老師的鞭策鼓勵之聲。

2017年5月23日,中歐首屆經濟學研討會暨吳敬璉教授87華誕學術慶典。
片段3:終身之師
曾有一位中歐同事跟我說,每次她打開中歐官網看到(年輕的)吳敬璉和(年輕的)我在一起的照片時,都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她看到了“傳承”。對我而言,能每時每刻和吳老師在一起,盡管是在虛擬世界的網頁上,我都倍感榮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官網,教授/研究主頁
我視吳敬璉老師為終身之師。首先是吳老師的風骨,我要追隨他的正直和良心。其次是吳老師的待人,我要學習他的溫文爾雅和不卑不亢。當然還有吳老師的學問,我要努力像他那樣永遠懷著追求真理之心,永遠奔跑在求知求真的路上。我知道我跑得再快也趕不上吳老師的腳步。但我能清晰地看見吳老師所化身的那根偉岸挺拔的標桿,它就樹立在我的前方,指引著我的前程。
敬愛的吳敬璉老師,您的92華誕是您又翻過了充實人生的一頁,是您又展開了充實人生的新的一頁。我祝愿您的生命之樹常青長青,我堅信您的思想和精神將薪火相傳。人生旅途中有遇到您,何其幸也!中歐的奠基和發展有您的加持,何其幸也!中國經濟學界有您這位良心之師,何其幸也!
2019年4月13日,中歐25周年校慶啟動儀式上,吳老深情回顧了自己“和中歐一同成長”的動人故事!
編輯 | 江雁南
責任編輯 | 岳頂軍
有哪些吳老的觀點讓你印象深刻?歡迎留言分享。
原標題:《許斌:我與吳敬璉老師的幾個交往片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再出发再创业
- 上海浦东打造全新开放平台
- 广电总局: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 减肥药概念走强,金凯生科领涨
- 【开盘】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光伏、减肥药题材逆势走强

- 由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的假说,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和粒子的特质
-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自号,取自他被贬后在黄州开荒自耕的经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