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114
單身時代:一周城市生活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是獨居狀態,2020年民政部預計,到2021年,獨居人口將上升到9200萬。獨居被人們看作是獨立與自強的標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追求自我實現與組建家庭是同樣重要的。
本周的回顧板塊,將從單身女性群體的視角出發,通過總結2021年中涉及單身權益的新聞事件,和大家共同探討該如何在獨居生活中應對孤獨,充實自我,追求公平與自由。
(本期主持:劉懿琛)
近期回顧
想象單身或非婚關系的未來
每到年末,盤點某個領域的“十大事件”,是許多媒體的常規內容。近年來,隨著性別議題的話題度高漲,女性與性別平等的年度新聞評選也多了起來。但其中有多少是和單身者或非婚關系者的權益息息相關的呢?
以《中國婦女報》2012年至今的評選為例,除了廣義的就業歧視和性別暴力事件可能涉及到單身女性,只有兩起事件是直接關乎非婚權益的,巧的是都和反家暴法的人身保護令制度有關,一個針對同居暴力,一個是離婚后的判決。
2021年12月初,在性別研究學者和博主@voiceyaya的提議下,4位女權伙伴加入了“2021單身-非婚權益十大事件”的評選工作中,隨之成立了“單身非婚權益關注小組”。成員或為“資深單身人士”,或經歷過婚外親密關系,或正處在同性伴侶關系中。大家一致認同和支持倡導單身-非婚權益,但并不贊同將單女與婚女簡單對立起來,因為成立小組的目的并不是要消滅婚姻,只是希望在婚姻內外的人的權益都能得到同等的關注和保障,讓更多人擁有選擇的自由。

1月9日下午,小組舉辦了一場線上發布會,吸引了100多人報名參加。從報名信息反饋來看,單身者的社會壓力、就業歧視、稅務、醫療自決權、養老和財產繼承權等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隨著小組成員陸續揭曉和點評十大事件,單身非婚權益的概念也被逐步厘清。
獨居女性的安全問題、非婚生育媽媽拿不到生育金、單身者的購房權,會后被讀者選為最關注的“TOP3”,其他事件包括:生育和親子關系方面,單身女性沒有凍卵權、代孕媽媽未獲監護權;多元關系方面,開放關系中的女性、婚姻中的第三者、有非婚性行為的大學生的權益問題,以及同居女友的財產繼承權、前女友的分手費糾紛。

發布會的互動環節,上海離婚律師Candice談到,婚姻制度同時具有私有制的財產屬性和父權制的社會管理屬性,在離婚自由、勞務價值、生育保障方面,都對當代女性顯得“不夠友好”。而婚外關系中的女性,容易遭受情感和生理的雙重傷害,采取非理性維權,可能觸犯法律,涉及重婚罪、敲詐勒索罪、名譽權侵權。她希望女性可以團體互助,學習法律保護自己。
作為“代孕媽媽監護權案”的代理律師,高明月律師也作了線上回應。他認為,法院在處理代孕或同性伴侶爭奪撫養權的爭議案例時,應從兒童最佳利益出發,而不是考慮“支不支持代孕、同性婚姻”的社會影響而瞻前顧后。對于避免同性伴侶之間的法律糾紛,高明月建議妥善使用法律協議或公證的手段,保障雙方的財產、醫療和子女撫養權益。
發布會還請到一位資深公證員,為大家講解意定監護制度的現行實踐。他分析了大陸法國家和判例法國家對“遺囑自由”不同程度的尊重和限制,與“維護公序良俗”(通常情況下保障法定配偶的權益)之間存在的張力。但他表示,除非雙方關系違反法律上明確禁止性的規定,公證人員只關注這種關系構建的真實性,即雙方信任的基礎,以及訂立契約或遺囑的真實意愿。
該公證員還提到,疫情后越來越多單身女性,出于醫療方面防風險的需要,咨詢和辦理意定監護。他已經見證不少身心障礙家長或失獨父母抱團建立監護組織,互助養老,單身女性同樣可以與沒有親屬關系的朋友,基于信任建立意定監護。
經濟學家任澤平說,在生育這件事上,“90后、00后是指望不上的”。這句話可能只說對了一半,傳統核心家庭或將衰退,但如果單身、非婚生育權益得到充分保障,一個與單身互助社群攜手并進的多元家庭的未來,仍然值得期許。
(文/竹子,“單身非婚權益關注小組”成員、Belonging Space主理人)
本周主題推薦
書單|女性呼喚
《單身社會》

作者認為“我們的責任是,讓孩子們成長在一個能夠包容他們婚姻狀況的社會。社會已經進步了這么多、能夠接受多元族群。我們就只差這一步,而我們也一定能夠再多跨出這一步。”他力圖為單身人士指明一條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道路,并展示了每個人如何從接受單身生活中受益(已婚人士同樣適用)。
《獨老時代:20個大齡生活提案,迎接一個人的老后》

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平均期望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降低,世界人口結構開始向老齡化發展。而今,這一現象越來越被全球各國所關注。該書提出應對老齡化社會需要社會、醫院、社區、家庭和個人力量的共同參與,從獨居老人與健康老齡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總結。
《單身女性的時代》

這是一部關于21世紀美國單身女性議題的紀實作品。作者特雷斯特從近百個訪談中選取了約三十位女性的故事,這些單身女性積極為自身爭取權益,通過她們的故事展現出美國當代單身女性的生活群像。
《巴黎評論·女性作家訪談》

該書是《巴黎評論》編輯部自2017年起推出的特輯,書中收錄了包括《第二性》的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等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訪談,結合她們的生活經歷,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出女性文學中所特有的精神特質、文化意蘊和審美特征等。
《成為波伏瓦》

法國作家波伏瓦認為現實生活中女性可以分為四類:“結了婚的、結過婚的、打算結婚的、因結不了婚而痛苦的”。該書是根據波伏瓦的私人信件、早期日記等材料撰寫的傳記,為讀者呈現此前不為人所知的故事細節,進一步展現出一個更為真實立體的波伏瓦,也讓我們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薩特的關系。
《知曉我姓名》

作者香奈兒·米勒是一個華裔女孩,中文名字是張小夏。她是2015年斯坦福校園性侵案中的受害者,面對法庭的不公判決寫下七千字的證詞,陳述自己自案件發生以來的心路歷程,揭露美國司法體系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她選擇站出來,為眾多性侵案件中被符號化的女性受害者們重新獲得療愈、尊嚴和力量。
線下活動推薦
上海·嘉年華|“猛虎下山”閑下來年味市集

詳情請關注 閑下來合作社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2050年,我的工作會消失嗎?

詳情請關注 都市評論總局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馬軍《鐵門內外:上海租界時代的故事》

時間:2022年1月16日 14:00
地點: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二樓影視廳(長海路366號)
詳情請關注
海派文化之聲微信公眾號
上海·戲劇|心思劇團一人一故事劇場:味道

詳情請關注 小心思s微信公眾號
上海·戲劇分享|口述紀錄劇場《長樂路愛美麗》影像放映+現場Live

時間:1月15日 14:00-15:30
地點:古宜路125號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四樓多功能廳
詳情請關注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沈杰實驗動畫短片放映與分享

詳情請關注 假雜志微信公眾號
上海·親子活動|童心童手送愛心

詳情請關注 大魚營造微信公眾號
上海·派對|花種 新年派對

詳情請關注 那行微信公眾號
上海·研學營|藝術狂想曲

詳情請關注 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對談|覓地而棲:找個時代的角落安頓自己

詳情請關注 青年志微信公眾號
上海·藝術沙龍|無浪海·海人·海灘

詳情請關注 上海久事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藝術沙龍|當孤島遇到群嶼

詳情請關注 拋開書本微信公眾號
上海·實驗劇場|水面之下

詳情請關注 三明治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忒休斯遠航

詳情請關注 東畫廊Don Gallery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年度書單:假雜志編輯部2019-2021的選擇

詳情請關注 假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遺物整理展

詳情請關注 宅疏一日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在“皮膚之下,機器之間”

詳情請關注 HOW昊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寶山風華——紀念寶山命名610周年文獻史料手跡展

詳情請關注 上海寶山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演出|愚者的音樂——費史獨奏

詳情請關注 明室書房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點——郅敏作品展

詳情請關注 北京市海淀區壹美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Beta 2

詳情請關注 石米之窗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李欣蔚:我是一種感覺 Just One of My Sensations

詳情請關注 廣州在地文化微信公眾號
成都·分享會|大吉大“利”年夜飯

詳情請關注 麓湖A4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人造風景——亞洲酒店計劃

詳情請關注 成都時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重慶· 展覽|龐茂琨個展 “副本2022”

詳情請關注 重慶龍的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海口·詩會|新年詩會暨褶子詩歌獎頒獎典禮

詳情請關注 飛地微信公眾號
福州·展覽|兩代人的廚房

詳情請關注 放羊姑娘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覽|金宇澄&陸元敏:此河舊影——從繁花到蘇州河

詳情請關注 Place M微信公眾號
成都·沙龍|走出理想國:一次西南當代藝術生態的重新觀察

詳情請關注 艾幾ART微信公眾號
桂林·展覽|“下米”——廣西當代攝影邀請展

詳情請關注 井田藝術微信公眾號
三城聯映|《“煉”愛》

活動時間:2022年1月15日-16日
活動地點:上海 朵云軒杜比全景聲影城店;成都 太平洋電影城(春熙店);杭州 博納國際影城(杭州大悅城);*無錫 無錫和平電影院(中山路店)
詳情請關注
拋開書本微信公眾號
線上活動推薦
線上講座|老上海的新房子:華蓋對話鄔達克

詳情請關注 Harvard CAMLab微信公眾號
講座|午夜與太陽:豆瓣讀書年度榜單系列對談

詳情請戳 這里
課程|給西安的身體課:生機舞動特別課程

詳情請關注 永舞團 Wingdancetheatre微信公眾號
線上講座|“希望的原理”對談 Xper.Xr:黑暗中的噪音

詳情請關注 北京中間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線上工作坊|愛的對白

詳情請關注 塵心工作室 CherisHeart Studio微信公眾號
講座|中英 XR 線上對談系列

詳情請關注 YOUNG劇場微信公眾號
(如果您想聯系我們,請發郵件至dongyl@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