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
- +19
廣州回應“210萬征治堵方案是因沒招了”:系往年招標延續

上周,廣州市交通委員會(下簡稱廣州市交委)斥資210萬元對“廣州市交通擁堵點改善計劃編制和方案研究”進行公開招標采購,不想卻引來一番爭議:有網友認為,這是否說明交委對付廣州擁堵已經“沒招”了?如果重金采購的方案仍然無效,該當作何處理?對此,廣州市交委回應稱,方案招標已經連續進行五年,并非對整體方案進行招標,而只是對交通擁堵黑點進行排查和提出初步解決方案,屬于新“治堵30條”之一而已。
210萬元用來調研交通黑點提建議
本月初,廣州市交委委托廣州市廣園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對廣州市交通擁堵點改善計劃編制和方案研究進行公開招標采購。采購價格為210.42萬元,服務年限一年。采購的內容為:
對廣州市中心區過去5年的交通發展情況進行總結,結合過往的治理效果,分析廣州市2016年的交通發展趨勢,研判廣州市2016年的交通運行情況;根據交通擁堵的條件和指標的界定和選取,結合交通運作情況,對全市交通擁堵點(路段)進行摸查;研究分析所篩選交通擁堵點位的擁堵情況及原因,提出初步改造方案。
隨后,針對媒體和社會各界對于“210萬求治堵方案是否意味著沒招了”以及重金方案不奏效如何追責等質疑,廣州市交委公開發表回應如下:日前,市交通部門按照市緩堵辦(設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關于全面推動全市交通擁堵緩解工作部署(共30條措施)中的工作內容之一“排查梳理交通擁堵路段,分析原因,提出初步改造方案”,啟動了相關公開招標工作。該項目是自2011年開始的廣州市每年滾動開展交通擁堵點治理工作的延續。而此次招標內容與往年基本一致,主要是對市區的交通擁堵黑點進行摸查和研究,并提出初步的改善方案和實施建議。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項目并非是對全市交通擁堵治理方案的征集或政策層面的征集或研究,而僅是針對具體交通擁堵點進行摸查、調研和初步改善治理方案研究。
“治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
針對社會各界的質疑和困惑,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廣州治理擁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其根本原因是不斷上升的機動車數量和有限的城市道路資源之間的矛盾,而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購車意愿越發強烈,矛盾調和顯得極為困難,所以廣州目前提出的主要疏解措施,是優先發展公交系統,期待通過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減少上路車輛。而另一方面,廣州雖然實施了“限牌令”,但由于沒有實施配套的“限外”措施,故而在總量控制上的效果,遠沒有北京、上海來得徹底。
“在這種情況下,廣州從來沒有提出過‘徹底解決’擁堵的口號,而只是提出治理擁堵,所以指望以一份方案就可以將廣州交通恢復到十年前的暢順,是不可能的。”業內人士分析稱。據了解,目前廣州仍采取2013年公布的“治堵30條”一攬子解決方案,而其中部分措施尚沒有實施,如征收交通擁堵費等。
近期已有治理黑點措施推出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隨著新光快速和天河區內交通壓力的逐步增大,交通部門近期在市區采取的兩項較為典型的治堵措施,一是在新光快速獵德大橋南上橋位前增設交通燈,二是取消體育西路和體育東路所有的咪表車位。
但兩處擁堵黑點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新光快速沿線出入口在上下班高峰期時,都成了“擁堵黑點”。例如天河路口、新滘路江海大道交界、新光大橋上橋位和下橋位等,其根本原因一是車流量巨大,二是恰好是出入口,車流交匯穿插降低速度。新快報記者了解到,上月下旬,交通部門在獵德大橋南上橋位,新光快速南往北行的單向四車道上,設置了紅綠燈,在早高峰時,四車道同一時間關閉一條或兩條車道,借此緩解由雙塔路、新港路入口帶來的交通壓力,以及由花城大道出口帶來的慢速行駛壓力。不過新快報記者觀察發現,這一舉措在高峰期時將擁堵點提前到了紅綠燈前的新光快速上,嚴重時車龍仍然排到雙塔路入口前,并未明顯緩解擁堵。
另一方面,天河區體育東路和體育西路取消所有咪表車位,實際上是將原來的雙向三車道(一條車道為綠化帶外的公交車道),拓展為雙向四車道,但實際情況是亂停亂放現象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兩條道路兩旁遍布高檔寫字樓、商業大廈以及天河體育中心等重要設施,車流人流密集,咪表車位取消后仍然有車輛停放,需要交警加強巡邏執法。
現成數據告訴你:擁堵黑點有哪些
2015年“中度擁堵”天數達到123天,晚高峰“嚴重擁堵”天數為83天
其實,早在今年初,廣州市交委對外公布的《2015年廣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情況》中,就可以總結出廣州市中心的總體擁堵情況,以及主要的交通擁堵黑點所在。但這份情況報告并沒有提出解決辦法。
廣州擁堵加劇
外地車被指“禍首”
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中心城區道路擁堵狀況在4月突飛猛進,此后多為中度擁堵甚至嚴重擁堵,全年后9個月月均擁堵指數同比漲幅為48%,是前3個月的4倍。去年“中度擁堵”天數達到了123天(2014年僅為3天),晚高峰“嚴重擁堵”的天數為83天(2014年僅為9天),其中集中在4月份以后的天數占了99%。2015年,廣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日均交通擁堵指數為5.57,比2014年上升39%。交通部門還在報告中指出,去年5月起廣州中心城區主干道的外地車比例突然飆升,此后晚高峰外地車比例大多超過16%,且外地車占比變化態勢與擁堵指數變化趨勢基本吻合。
最堵路段共有八條
據報告稱,廣州最堵的路段為廣州大道中、東風路、黃埔大道西、天河北路、獵德大道、廣園快速、三元里大道、工業大道。
“局部路段交通流量明顯增大,交通擁堵明顯加劇”是去年中心城區的另一個擁堵特征。去年在局部交通方面,廣州大道中、東風路、黃埔大道西、天河北路等主干道的交通壓力依然較大;而相比2014年,獵德大道、廣園快速、三元里大道、工業大道等道路的常發擁堵路段范圍明顯擴大。從全市范圍看,影響較大的常發擁堵路段主要分布于毗鄰商業中心進出城主干道、中心城區快速路及內環路的連接道路上。
市交通部門在過去的一年里,還對人民橋、廣州大橋和獵德大橋等13座橋梁早晚高峰期的車流狀況進行了跟蹤。其中早高峰時段速度最低的橋梁是海珠橋北行方向,平均速度約為21公里/小時;晚高峰時段最擁堵的橋梁是人民橋北行方向,速度僅7公里/小時。
重點橋梁的常發擁堵時間段分布情況
橋梁名稱 方向 常發擁堵時段
人民橋 北行 7:30-9:00,10:00-12:00,14:00-20:00
金沙洲大橋 東行 9:30-11:00,14:00-15:00
金沙洲大橋 西行 17:30-20:00
廣州大橋 北行 7:30-10:30,18:00-19:00
海珠橋 北行 7:30-9:00
解放橋 南行 14:30-16:00
海印橋 南行 17:00-19:00
獵德大橋 北行 7:30-10:30,17:00-19:30
新光大橋 南行 18:00-20:30
琶洲大橋 北行 18:00-19:00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