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
《21世紀資本論》為何讓富人害怕?
美國亞馬遜上現在最暢銷書的是什么,你知道嗎?就是這本已經在網上賣脫銷的《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沒辦法,右派報紙雜志拼命罵它,克魯格曼這類自由派連發三篇贊美它的評論,那這到底是本什么樣的書呢?跟老馬的《資本論》到底什么關系?
???《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是42歲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巴黎商學院教授托馬斯·皮克迪( Thomas Piketty),他現在可是經濟學界的明星式人物。這本《21世紀資本論》英文版在美國出版2個月時間,就已經賣出5萬冊以上,并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這對于一本將近700頁的學術著作來講,相當牛逼。
??皮克迪將新書命名為《21世紀資本論》,顯然有向馬克思的《資本論》致敬的意思。他自己并不否認這一點:“我試圖讓分配問題以及對長期趨勢的研究回歸經濟學的中心。在這個意義上,我所追隨的是19世紀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和卡爾`馬克思開創的傳統。我與他們一個最重要區別在于我使用大量歷史數據。”??
不過皮克迪并非馬克思式的革命者,他在接受采訪時稱:“我贊同私有財產,但資本主義和市場應該成為民主的奴隸,而不是相反。”他偏愛資本主義,因為它能有效地分配資源。但他并不欣賞資本主義下的工資分配方式。他認為,幾乎任何財富累積都是違反道德的。要徹底鏟除經濟中的這種不平等現象事關公正。要實現公正,就要消除高薪,并通過向富人征稅減少其現有財富。
??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說,看來,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法國經濟學家托馬?皮克提的代表作《21世紀資本論》將成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甚或將是這個10年最重要的一本。皮克提可以說是世界上研究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公領域數一數二的專家,他不單單是記錄了如何有越來越多的收入匯聚到一小群經濟精英的手中。他還有力地證明,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的年代。在這樣的制度下,經濟的制高點不僅由財富決定,還由承襲的財富決定,因而出身的重要性要高過后天的努力和才能。??
皮克迪在這本書里提出的主要觀點:由于投資回報率傾向于高于增長率,貧富不均是資本主義固有的東西,所以需要對富人征收累進的全球稅收來保護民主社會。最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為勞動創造了財富,只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富有。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通過收入可以衡量,但最富有的那批管理階層、資本投資者,他們的收入該用什么標準衡量?他們配得上這么高收入嗎?一句話:人生而不平等。??
皮克迪認為唯有低收入工人的生產力可予以客觀衡量。他假定,若一份工作具有重復性,諸如“流水線工人或快餐服務員,”要衡量他們每個人的貢獻價值相對容易。因此,這些工人有權享有他們的薪酬。但他認為高收入者的生產力就較難衡量,且他們的工資到頭來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任意性。”他們所反映出的是一種“意識構想”而非價值。作者認為沒有哪個首席執行官的工作表現配得上他的收入。到底哪種職業有權獲得高薪,——是運動員還是內科醫生?
??他確實承認企業家們對促進經濟發展而言“必不可少”,但是他們的成功通常存在污點。有些企業家的成功,靠的是“真正的創業努力,”而一些企業家的成功則僅憑運氣或“完全的盜竊。”甚至那些通過創業努力得來的財富很快也發展成“極度持久的資本集中。”這是個滾雪球般不斷加劇地不公平現象,因為“有時財產始于盜竊,任意的資本收益很容易會在基礎犯罪中根深蒂固下來。”??
在皮克迪的分析中,在1914年之前,經濟狀況非常不平等。在1910年,最富有的10%的歐洲家庭掌控著社會總財富的大約90%。由資本產生的租金和紅利讓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更高;最富有的10%獲得了社會總收入的45%以上。皮克迪的著作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幾乎沒有跡象顯示不平等現象出現任何自然的下降。
??1914年至1950年的戰爭和經濟蕭條把富人拉回到現實。戰爭對資本、國有化、稅收和通脹造成了物質上的破壞,而“大蕭條”則通過資本虧損和破產毀掉了財富。但是,資本后來得以重建,而且資本所有者再一次繁榮發展。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財富與收入的比例隨著收入不平等的加大而增長,而且財富集中程度也正在接近一戰前的水平。
??在皮克迪的描述中,由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或者人口增長帶來的經濟快速增長是經濟收斂的推動力。原來的財富對每年產生的新收入的政治經濟影響逐漸減少。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大約占1700年至2012年全球GDP平均增長的一半。??
據皮克迪估計,目前人口增長率的下降正在把財富集中的水平推回到維多利亞時代的水平。財富與收入的比例在那些受到人口問題挑戰的經濟體中最高,比如意大利和日本。皮克迪認為,在當今世界,資本回報率一直高于經濟增長才是更加“正常”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財富增長速度要高于產出的增長或收入的增長。新技術同樣讓機器更加容易地代替人工。這會讓資本吞食更大份額的國民收入,進而增加資本回報。自動化進入了新一輪的爆發過程,財富集中和不平等可能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為一個非常19世紀的問題增添一些現代特點。
??最后的結論很簡單,整個世界目前正在向“拼爹資本主義”回歸,作者的原文“遺產型資本主義(capitalisme patrimonial)”,即子女的社會經濟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在這種典型的資本主義下,貧富差距必然只會加大,而不會縮小。
皮克迪的父母參與了法國1960年代的學生造反運動,他曾經擔任法國社會黨羅雅爾競選總統的經濟顧問。如果匹克迪的理論成立,那么除了大規模“劫富濟貧”的稅收政策,或者通過暴力革命的社會大洗牌,現有資本主義制度永遠無法解決貧富兩極分化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和危機。(本文綜合多篇相關書評和評論)?

- 常来常往亲如一家
- 二十届中央第五轮巡视进驻过半
- 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加征245%关税

- 毕马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融资热度持续上升,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英伟达跌近7%

- 法国哲学家,曾提出著名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
-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使用象征性的手法和黑白灰三色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