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聲優流量化這道題,該如何解開?
原創 壹娛觀察編輯部 壹娛觀察

文/王心怡
《鬢邊不是海棠紅》等熱播影視作品的廣播劇同樣收割不少流量紅利;
B站推出聲音演員競技綜藝《我是特優聲》,吳磊開口“秒變白起”而登上微博熱搜;
《有翡》中兩位主演的配音也成為眾多吐槽聲中的一環;
......
在近期,原本“圈地自萌”的聲優們從娛樂話題的旁觀者,轉身成為了重點參與者。聲優以及其涉及、關聯的內容也被一次次推向了主流舞臺,從而集中推至了更廣大的受眾視線中。
這背后與不斷增長的二次元用戶規模不無關系。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二次元用戶規模呈現增長趨勢,2019年達到3.32億,預計2021年將突破4億。同時,不少聲優們或憑借影視劇作品,或憑借ACG角色成功吸引關注,并走至臺前,成為出圈的頭部配音演員。

《陳情令》將雙男主CV名字放置官方宣傳海報
聲優的關注度急升也直接反映在職業的選擇上。早在新華網2017年發布的《95后的迷之就業觀》中,配音員就以17%的占比位于“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的第二位。
然而,配音演員們、配音行業以及背后的大多數垂直受眾對于這樣的熱度、流量和話題還未做好準備。“目前,配音行業沒有行業標準,沒有工會,仍處于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還不是很規范”,九紫文化創始人、資深配音導演李龍濱總結了當下行業的現狀,“所以,它可能并不能算個行業,只是個行當。”
不論主動或被動,配音演員以及聲優這個后端幕后行業都已被推至臺前。
關注與爭議之下,配音演員究竟是怎樣的職業?配音演員的生存現狀如何?聲優“偶像化”是否可行?聲優的未來發展趨勢又會如何?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采訪了克拉克拉CEO王瑜,九紫聲優團創始人、著名配音導演李龍濱,九紫文化企劃總監、九紫聲優團經紀人魏嶠,九紫聲優團簽約配音演員蘇染,九紫聲優團執行經紀人鍋巴,試圖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聲優現狀:新人得“熬”,女性演員飽和
每天上午在牛街的一個學校教完音樂課,下午騎車到西邊跟棚,這是2016年前后剛入行的配音演員蘇染的生活。
2020年11月剛加入九紫的鍋巴,也走上了執行經紀人(正職)+配音演員(“學員”)的道路。
幾年過去了,很多新人配音演員,尤其是剛入行的,在前期由于還處在起步階段,生存狀況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魏嶠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根據我們的觀察和統計,現在大多數的新人配音演員入行前期,由于能力、技術有限等原因,在收入上還是不盡如人意。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提升或有了一定的作品積累后,會慢慢地好起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配音演員是個需要“熬”的職業。
2020年,蘇染開始嘗試廣播劇的策劃,工作的內容包括主題曲的把控、海報風格的確定、與PV團隊溝通、劇本的審核解讀、全程跟配音演員錄制等,基本“全線貫通”。配音演員的升級之路,從策劃到策導,從而成為配音導演,這算得上一種配音演員的職業路徑。不論是以其它工作“養”配音演員,還是嘗試策劃之職,都有種“曲線救國”的感覺。

九紫聲優團參與的廣播劇《娛樂圈是我的》
配音演員除了面臨上述提到的經濟壓力之外,職業的工作方式、工作強度也是不可避免的壓力。李龍濱老師將配音演員形容為“一碗青春飯”。
據李龍濱介紹,一部電影100分鐘左右,一般會最多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去供配音演員不斷打磨。
相比之下,劇集配音的強度大得多。很多情況下,幾十集的戲給到配音的時間是十五天左右,而這十五天還包括配音導演瀏覽整部劇集的畫面、組建配音演員團隊的時間。因此,一個配音演員一天要完成5—10集的臺詞內容,還會出現給到的劇本存在問題的情況。配音演員的工作強度可見一斑。
即便如此,大多數的配音演員都會選擇ACG內容和影視劇共同嘗試。
原因之一在于ACG內容產出的數量仍然有限,較影視劇大批量的產出仍有較大差距;同時,影視劇配音與ACG配音也屬于不同的“軌道”—— 能配影視劇不代表能配動畫和游戲,反之亦然。
僅憑某一領域的配音內容,很多配音演員無法生存。
而對于女性配音演員來說,生存環境更加殘酷。

著名配音演員季冠霖參與B站《我是特優聲》
市場環境、用戶需求、消費狀態等因素都在影響著創作方向,影視作品女性觀眾占比超高的情況下,男性角色占有優勢,女性受眾對于男配音演員的需求是大于女配音的。然而,在配音演員這一職業中,女性的數量又要遠遠多于男性,這也直接導致女性配音演員的相對飽和,而男性配音演員更加“吃香”。
即使頂住壓力、曲線救國,配音演員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據了解,以電影配音為例,有的配音演員按天收費,有的按小時收費,甚至一小時幾千元。而在游戲配音方面,一句話3000元的情況也會出現,只是基本為男配音演員。這當然與配音演員多年積累下的能力,以及市場認可等因素有關,但也不乏與流量話題掛鉤的情況。
聲優行業同樣開始出現對流量的追逐,再加上競爭、生存的壓力,以及機會的缺乏,等等變化加速下,從某種程度也促使越來越多的聲優走到臺前,活躍在社交媒體上,建立自己的流量池,甚至是“塑造”討喜人設。

聲優“偶像化”?聲優藝人化!
簽約配音演員對于公司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并不是傳統配音演員的工作,也不是所謂的“出師”模式。
早期新人獲得學習機會的常見方式是“跟棚”,即每天來配音老師的錄音棚,棚里開戲,新人就可以坐在后面觀看,在老師需要輔助的時候進去錄一錄、試一試。
蘇染對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介紹道:“以前這個圈子里都是這樣的,跟不同的組,哪個老師用你就多配一些他的戲。現在可能更多的是培訓班模式。”新人報名或是老師的、或是公司的培訓班,經過培訓、考核,最終通過的新人將會被留下。
2016年左右,行業內不少公司開始嘗試聲優經紀業務。知名聲優服務公司北斗企鵝于2016年開始轉型,藝人經紀就是業務內容的其中一項,如今的音熊聯萌、729聲工廠、九紫文化等公司都有了相關的布局和業務。
給到新人足夠的安全感、降低機會獲取難度或許是經紀模式出現在聲優行業里的原因之一。

九紫聲優團的新人培訓
“這個圈子人脈很重要。你認識一個老師、一個前輩,他可能就會給你一個機會。但關鍵是你怎么能認識前輩,或者是你怎么能夠讓老師給你一些機會,這是有難度的。對于那些沒有簽公司,可能是自己在跑的配音演員,他們的生存狀況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背后沒有一個所謂的公司或者是類似的一個職稱。”魏嶠向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解釋道。
聲優行業經紀化背后其實也跟平臺方對于流量的追逐有著一定關系。“有的平臺會提要求,比如說給到我們配音的這部戲必須配置一個有流量的配音演員,必須用誰,又或者要選擇的配音演員社交平臺的粉絲數達多少萬。我們需要去找符合條件的配音演員,但極有可能面臨被此配音演員拒絕的情況。所以,我們就決定自己培養,自己做流量出來。這樣平臺如果有要求,我們就不用去借人了。”
在完成經紀簽約后,公司對于聲優的打造也是全方位的。在確保聲音能力的基礎之上,唱歌等相關輔助才藝也會成為考核、培養的一環,公司也會進行一定的宣傳,比如練習、錄音時的小花絮等內容都會被安排傳播。
以長期關注聲優培養的克拉克拉為例,它會對聲優的養成有整個平臺式的閉環。通過《優等聲來了》等相關活動選拔新人,然后與專業的直播公會一起培養,再入駐克拉克拉直播,并給予流量扶持,后續給予如克拉漫播出品的廣播劇角色可供選擇,從而進行聲優個人的作品打造。

微博截圖
魏嶠告訴我們,今年九紫的面試已經增加了一分鐘的自我介紹和才藝展示,同時他們也在尋求跟克拉克拉的培訓合作,希望找到合適的主播給聲優進行直播方面的培訓。直播方面的邏輯表現也會是新人配音演員日后的考核內容之一。
二次元用戶的不斷增長、ACG內容的流行,以及粉圈的形成,等等原因作用下,讓聲優們不再只是一個話筒背后的“紙片人”。伴隨著市場的變化,聲優團隊和公司也需要嘗試新的辦法,從而打破傳統業務模式的天花板。
例如在日本,聲優上雜志、出寫真、舉辦演唱會等等形式已經趟出了一條較為完善的偶像化道路,這似乎讓國內聲優產業看到了更多的可行性。然而,當越來越多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從幕后走至臺前,有關聲優追逐偶像化、流量化的質疑也頻頻出現。
目前來看,開始以自己形象示人的更多集中在商業配音工作室。但早期這類配音演員以自己形象示人也并不是在尋求偶像化發展,而是在自己的角色受到關注之后,走至臺前。

邊江參與湖南衛視《聲臨其境》錄制
在克拉克拉CEO王瑜看來,當這樣的一些聲優老師需要去做一些臺前的工作,但仍然是以聲音演繹的技能作為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舉動并不能算是偶像化。
九紫文化創始人李龍濱也提到,會不會偶像化與個人定位有關。“要把自己的定位想清楚。你定位在偶像,你就要練舞臺鏡頭前燈光下的能力。如果把自己定位是配音演員,你就要訓練自己話筒前的能力。”
或許,與其說的是聲優“偶像化”,不如說是聲優經紀化發展下的“藝人化”趨勢。

矛盾與被動的后端產業
即使聲優對于現在的娛樂環境,不再是個陌生而又小眾的行業,也曾因為個別事件抵達過輿論的頂峰,并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認為逐漸走出了二次元領域,但配音行業、配音演員與背后的市場依然處在糾結中。
配音演員的“自我糾結”最有代表性。
大部分配音演員更偏愛二次元作品。想要完成影視配音必須要根據劇中演員的表演、口型、節奏、畫面等進行配音,對于配音演員來說,不能信馬由韁。同時,由于社交媒體平臺的普及,大眾已經熟悉地了解演員在現實中的聲音,如何在配音時能夠讓觀眾不出戲也是難點之一。相比之下,二次元內容沒有口型和真人演員本身等原因的限制,配音演員的自由度更高,更像是獨立地完全塑造一個形象。
如上文所說,只在一個領域深耕,對于配音演員而言,很多時候可能面臨無法生存的狀況,尤其是二次元內容的產量還不足以支撐聲優的工作量。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得以好轉,面對分眾內容的需求越來越大,各平臺已經對廣播劇、國創內容等方面發力布局。
以廣播劇為例,據克拉克拉CEO王瑜介紹,單部廣播劇的制作成本其實是要遠遠低于影視作品的制作成本的。因為它不需要視頻的拍攝的過程,演員的費用相比于影視演員來講,也要低很多。同時,諸如廣播劇這樣以聲音演繹作為內容核心的內容形態,也會助力將配音演員往“臺前”推,讓受眾更多關注到配音演員,從而增加新人被看到的機會。
從目前來看,廣播劇“造星”,以及受關注程度正在上升。微博動漫超話榜上,排在二、三位的CV羊仔、CV倒霉死勒都是廣播劇的配音演員。截至發稿,在克拉漫播上線的廣播劇《針鋒對決》播至第十集,播放量達到23.6萬,而《鬢邊不是海棠紅》上線至第五集,播放量為8.7萬。

《針鋒對決》第一季宣傳圖
在流量化消費的大環境下,大眾的審美在影響甚至倒逼內容領域的創作,而面對著前端制作方、以及參與感很高的粉絲團體,常常處于被選擇境地的配音演員,這一后端產業也在試圖找到些主動權。
比如,廣播劇到影視化的一站式“打包”,廣播劇的配音演員作為影視化后的配音演員,既減輕了創作團隊的工作量,聲音的延續也可成為宣傳的一個點,同時,粉絲的粘性也會利于作品的代入感。
影視寒冬再加上疫情的不確定性,讓本來稍有起色的配音行業陷入了低谷,很多配音演員一個多月沒有工作,有的工作室因為疫情直接放假。如今,伴隨著行業的復蘇和疫情的有效控制,配音行業似乎開始緩過神來。
不過,李龍濱已經開始表示出了對于流量的擔憂。“配音圈正處在前幾年影視圈流量當道的‘大流量+大IP=票房’的時代,這是一個非常不良的時期,雖然這是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
對于處于更加一線的配音演員們來說,希望大眾更加了解真正的配音演員也是心愿之一。畢竟,那些在短視頻上很火的蘿莉音、少女音的“討巧”展示,只是配音演員最基本的操作。Recommend
原標題:《聲優流量化這道題,該如何解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