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震南塌房了,擋不住“富二代”人設的吃香……
原創 王秦怡 全現在 收錄于話題#全文娛95個
作者 | 王秦怡
全文共 4383 字,閱讀大約需要 9 分鐘
繼RISE成員任豪“大海和月亮的故事”之后,同組成員“渝商富少”周震南也塌房了。
事件發展了一周多,概括一下就是,周震南父母被曝光欠下巨額債務,累計金額高達數億,而周震南作為失信被執行人子女依舊過著富貴奢侈的生活。
這引發了眾怒:從以往采訪看,即使周的父母被列為失信執行人期間,仍把兒子送去幾十萬一年的國際學校,去韓國JYP娛樂當練習生。而且周震南在出道前,已經能輕松穿上Chanel、Guccl等各類大牌,手上一塊表動輒60萬。

有債務償還能力卻拒不執行,反而是吃著“富二代”人設的紅利。2017年,《明日之子》節目組曾前往周震南家中拍攝,別墅裝修奢華,母親穿金戴銀。自此,粉絲們認為他呆萌天真的性格和家境優渥不無關系,稱呼其“渝商富少”、“人間Chanel”。
不只是周震南,近兩年來,選秀圈中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粉絲們也都很吃這種人設。
借《偶像練習生》出道的黃明昊被扒出家里是溫州富商,而得名“溫州少爺”;朱正廷因日常穿Gucci,粉絲們喊他“人間Gucci”;《青春有你2》成團夜,趙小棠媽媽手上鴿子蛋引人注目,“大魚海棠”cp走向從“趙小棠吸血蛭”演變為“京城公主和滬上名媛的正常社交”;諸如此類的還有海南富婆吳宣儀、蕭山闊少何洛洛、茶莊少爺焉栩嘉、低調總裁王子異……

而遙想十多年前,選秀圈上至官方包裝,下至粉絲安利,整體上還沒有這種“慕富風氣”。
以2004年《超級女生》為起點,國內選秀綜藝的大幕被拉開。彼時,節目魅力正在于“素人選手一夜成名”的故事戲劇性,“想唱就唱,唱得響亮”成為家喻戶曉的口號。到了選秀2.0時代,草根的夢想被進一步強化,每當《中國好聲音》中汪峰問出“你的夢想是什么”,總能引出一段催人淚下的故事。
從“素人選秀”到“節目賣慘”,再到“遍地富二代”,選秀圈到底發生了什么?粉絲們又為何獨愛“富二代”人設?
01////
"素人"的主場
有網友調侃“普通人玩不起選秀”,此話不假。事實上,在粉絲們吃下“富二代”這口安利之前,選秀圈就確實更樂于向“富二代”們敞開大門。
根本原因在于選秀模式的變化。
1.0時代的選秀跟現在幾乎是兩個模樣。選手們基本上都是從學校走上熒幕的普通學生,沒有參加過節目,沒有精致外表,也沒有接受過專業舞臺訓練。以至于十幾年過去,《超級女生》海選現場依然是B站的鎮站之寶,不開心時翻出來看一看,一邊笑到發抖,一邊覺得親切無比。

當時也不乏一些“富二代”的傳聞,對家粉為了拉票,以此為黑點在各個論壇屠版。但回到當時的報道,傳言富豪的周筆暢一個月生活費也就1500元,比大部分學生多了一倍而已。又鑒于這是深圳的物價水平,還可以打個折扣。
至于其他選手,就更是普通家庭了。根據公開采訪,李宇春(2005年《超級女生》冠軍)父親是一名鐵路警擦,母親是一名全職主婦;張杰(2007年《快樂男生》第四名)母親擺攤賣米線,父親在工廠看門,他在考上大學后就去酒吧駐唱掙錢;紀敏佳(2005年《超級女生》第五名)上藝術院校,學費是家里東拼西湊的。

在整個選秀過程中,外界發揮作用有限。彼時,百度貼吧、天涯八卦區雖不時被粉絲們攻陷,但這些對選秀結果構成不了實質性影響。粉絲們除了走上街頭、號召路人短信投票外,很難通過其他渠道pick自家偶像,選秀結果更多取決于評委的“一言堂”。
在這種背景下,評委們受到的關注有時比選手還多。像包小柏、柯以敏、楊二車娜姆等都以“毒舌”出名,評委間經常出現意見不合、憤而離席的場面,類似“楊二PK柯以敏,紅花(楊二車娜姆喜歡頭戴大紅花)遭遇毒舌”、“楊二柯以敏兩大毒舌狹路相逢互掐俱傷”的報道動不動就上了娛樂頭條。

02////
普通人玩不起選秀
不管是“超女快男”時期,還是緊隨其后的“好聲音”系列,本質上都是大型歌唱比賽,連年的舉辦已耗盡了觀眾們的熱情。受韓潮影響,2018年,一種區別于日系慢養成的“快速養成”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橫空出世。
這類節目更注重音樂的視覺化,投注大量精力于舞蹈編排和舞臺效果呈現,從海選時就要求參賽選手唱跳俱佳。
與之對應,節目中的素人選手越來越少,而是多來自娛樂公司的專業練習生,經過系統的唱跳訓練,被“造星工廠”輸送到選秀中。即使一些個人練習生,也并非完全的素人。比如,蔡徐坤在參加《偶像練習生》之前,就憑借《星動亞洲》15強身份前往韓國封閉訓練3個月,后又加入偶像男團SWIN。
在此類節目模式下,偶像成名路徑都遵循同一模式:簽約經紀公司→唱跳訓練→參加選秀節目→充分曝光→出道/不出道。


但這種模式有著明顯的弊端:經紀公司都抱著“賭”的心態,寄希望于自家練習生在節目上一夜爆紅,整個公司才能活下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不像韓國那樣,偶像音樂市場規模大,賣賣專輯和周邊也能賺回成本。這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經紀公司本身沒什么競爭力,偶像行業就是看著熱鬧,實際上沒有資本青睞。
而練習生培養又是一門燒錢生意,從選拔到選秀出道都要花錢,回流機會很少,很多經紀公司在一開始簽人時,就不考慮窮人的孩子。一位創立六年的上海偶像公司CEO自述:很看重藝人家境,家境好、長得好在偶像行業就像大企業招聘中的名校學歷——
“需要錢,為了賺錢的,他今天因為偶像離錢近就來當訓練生,明天也可能因為直播賺錢多就去當主播了。而且你不知道他為了錢會干出什么事,像黃智博。你也不知道她以前干過什么事,像我簽的那個上海小三。
家境好的、不缺錢的,他如果來這行大概率是真的喜歡,想要長遠發展。這樣的人容易心無旁騖,能容忍長時間的訓練和籍籍無名,跟公司規劃達成一致的概率較高。”

更重要的是,沒錢,參加選秀節目,也爭不到資源。TOV娛樂旗下練習生陸柯燃參加《青春有你2》成功出道,其老板AKA YOON來自于韓國,他說在中國參加綜藝選秀“快被物料搞瘋了”,韓國練習生參加偶像節目,都由節目組安排,經紀公司做的宣傳只是輔助,而且精力集中在作品上;但國內對流量更在乎,微博、微信、抖音各個平臺都需要熱度。
而根據業內的粗略計算,假設每次找20個營銷號,平均價格7000元,兩次營銷費就是28萬。另一個廣泛流傳的案例是,為了幫王菊拿下名次,王菊姐姐賣了上海兩家咖啡店,在王菊身上砸下幾百萬。

所以,醒醒吧。不是粉絲們先愛上了“富二代”人設,而是這個圈子的門檻早已在無形中提高,普通人要入場,只會越來越難。
03////
被偏愛的“富二代”人設
早些年間,有網友發帖稱超女選手周筆暢家境不俗,“渾身上下都是名牌”,這遭到粉絲們的一致討伐。那時,“有錢”容易和“內幕”、“無才”等不好的印象關聯在一起。
十多年過去,選秀圈因家境好而吸粉,似乎從未像現在這么多,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很難切實論證選秀圈從“仇富”到“慕富”的轉變,到底是因為什么?是否確實因為對勵志敘事、“賣慘”套路的厭倦?亦或和一種普遍的社會情緒相關——不再相信階層跨越的選秀夢以及逆天改命的傳說?

或許,我們只能從當下的粉絲言行中一窺“富二代”人設走紅的原因。
在粉絲圈,有一點和資本層的言論不謀而合,“有錢”即等于“純粹”、“純潔”。類似“哥哥不做明星,就要回去繼承家產了”的金句,調侃中又帶著對有錢階層的真實想象。言下之意,家中有礦,還來當明星,除了真心熱愛之外,很難找出其他原因。加上娛樂圈向來不乏各類潛規則、紙醉金迷的傳聞,家中有錢自然就避免了娛樂圈大染缸的侵蝕。
尤其是一些普通大眾難以置信的行為,在粉絲們看來,如果匹配在富公子/富家女身上,就合理化為一種閃光點。周震南曾在李佳琦的直播間一臉疑惑地問“包郵是什么”,惹來路人嘲笑,在粉絲眼中卻是一種“天然呆”、“富公子不需要網上購物”。

《青春有你2》剛播出時,虞書欣被很多網友罵“做作”,但隨著其富二代身份的暴露,輿論開始轉為:因為一直有家庭庇護,她還是個單純的小女孩,而所謂的做作不過是小女孩的正常反應。
除了“純粹”、“純潔”的想象之外,“富二代”人設還帶來一種爽文男/女主的錯覺。
如果說言情小說承載著讀者對于愛情的完美希冀,那么,謙卑有禮、長相不俗且家境優渥的男/女偶像則將粉絲們的想象映照到現實中。尤其是配合粉圈寫手“豪門總裁”、“翩翩公子”的同人文食用,更帶來一種不斷交織的真實感和虛幻感,使得追星過程中的“爽”度不斷升級。

當然,偶像人生的爽文設定不能代表粉絲的人生,但,粉什么樣的偶像,卻足以透露出有關個人品位的蛛絲馬跡。
這時候,偶像明星的生活、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種高級品位。大到帽子外套,小到偶像的水杯、鑰匙串,從牌子到價格,都有粉絲專門考究,幾乎是每家粉絲的必然操作。當粉絲發現自家愛豆最早穿上了某品牌最新款,或者使用的是一款完全沒聽過的小眾品牌時,便會產生一種莫名的自豪感。

而為這樣的明星花錢,似乎也說明了自己的品位足夠好。
反過來,家境普通可能成為無端被攻擊的一個點。比如與虞書欣同時出道的孔雪兒,被扒出節目中戴的飾品都不到50塊錢,身邊永遠只有3個包,其中一個還是公司送的。該帖本是孔雪兒粉絲發出,號召大家積極應援。
但意想不到的是,這篇帖子惹來一片質疑,認為她故意走“賣慘”營銷路線。在另一些人筆下,孔雪兒被描述為“自卑又自負”、“小縣城女孩氣質”、“對名利極度想要,但是又羞于流露”……

還有人“出謀劃策”:走作精(做作精致)路線吧,賣慘路線不如作精路線。
這似乎道出了選秀圈“富二代”人設的真相,這個時代,“富二代”人設就是容易吸粉。但也要注意的是,人設建立的越根深蒂固,房子塌得越驚險。
與其鞏固“富二代”人設,不如讓它成為所有人設中最不重要的一點吧。
參考資料:
娛理,《偶像公司CEO自述:為什么我不愿簽窮人的孩子?》
娛理,《為了捧紅陸柯燃,我親自給“競品”藝人上課 | 韓國偶像公司老板自述》
傳媒圈,《中國偶像選秀十五年》
原標題:《周震南塌房了,擋不住“富二代”人設的吃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