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0,偶像“爆雷”
原創 范志輝 音樂先聲
收錄于話題 #偶像經濟 17個

作者 | Nicole 編輯 | 范志輝
2020年,堪稱"偶像爆雷年"。
先是龍丹妮掌舵的哇唧唧哇,旗下藝人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年初肖戰因為"227事件"被網友狙到現在,近期R1SE成員任豪戀愛往事被爆,大海和月亮的故事還沒完,夏之光又與女友上演甜蜜摸頭殺。
公司剛向后援會發布兩人的處置聲明不久,周震南又上演了"曲線救團",父母被爆出是"老賴","富二代"人設崩塌。
內娛另一巨頭樂華娛樂,旗下藝人也沒讓老板杜華省心。年初,旗下練習生黃智博涉嫌口罩詐騙案被拘捕,近期旗下年僅16歲的YHBOYS成員張銘浩又被曝光大尺度聊天記錄,內容不堪入目。
國內這邊吵得火熱,隔壁韓國娛樂圈也風聲四起。10月29日,EXO成員樸燦烈被未公開女友發長文爆料稱三年內出軌十余次包括空姐、女團成員、熟人等等,自己手里有錄音為證,并曬出疑似在樸燦烈家拍攝的照片。

房子一塌再塌,偶像與粉絲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正在慢慢被打破。事實上,看上去崩塌的只是偶像的人設,但對于粉絲們來說,崩潰的卻是"想象的共同體"。背后折射出來的選秀節目的造星機制、權利反轉的飯圈,則是更加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偶像為何接連"爆雷"?
最近,關于"偶像失格"的新聞集中爆發,看似偶然,其實潛藏著底層邏輯的必然性。當粉絲、偶像、公司三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藝人的人設塑造、公司的運營營銷、粉絲對偶像形象的塑造都在暗流涌動中悄悄發生著變化。
從大環境來看,隨著互聯網的爆發、普及,藝人的個人隱私被完全暴露在社交媒體下,一言一行都在被全網審視,新的妝發、節目中的造型、有沒有穿秋褲、是不是胖了,甚至是發微博的時分秒,都會被無限放大進行解讀。

日常的"營業"尚且如此,在戀愛這種原則性問題上更會受到全網的關注,粉絲還會化身顯微鏡女孩,從每一個蛛絲馬跡杜絕自家有可能戀愛的任何可能性。在互聯網時代,如果說普通人的隱私權受到了侵犯,那么對于公眾人物而言,個人隱私只能是一種奢望。
在這樣的背景下,社交媒體成為了連接偶像與粉絲的主要平臺,生活分享、日常營業、觀點表達都在塑造著偶像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呆萌的、冷酷的、學霸的,明星的人設由此形成并區分開來,過程中也離不開公司的運營與維護。于是,偶像的"公眾形象"在這個過程中被不斷加強、固化,一旦實際中出現與人設不相吻合的情況就會產生"爆雷"的情況。

那為什么爆雷的大都是選秀節目出來的藝人呢?這與近年來偶像的批量輸出不無關系。
2018年被稱為是中國的"偶像元年",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后,幾乎每年都會有一檔全民打投的選秀節目出現,大量的素人選手"被速成"。在各大平臺爭搶偶像紅利的同時,選秀機制的不完善也使得藝人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新人只是一副好皮囊以半成品的形式推向市場。
比如,飯圈詞匯"九漏魚"——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形容的就是未完成初中學業就入行的練習生和偶像。在此前文章《年齡越來越小,學歷越來越低,偶像到底該如何培養?》中,音樂先聲就發現,從超女時代到101系列,選秀選手們的年齡在變小,學歷也漸漸從本科變為高中,甚至出現了初中、小學輟學投入練習的孩子。某種程度上,隨著準入門檻越來越低,選手的素質也不斷降低,"學藝先學德"也成為輿論場中老生常談的話題。

此外,即使這些不成熟的選手能夠出道,公司后期的運營的能力也飽受弊病,售后能力不佳導致"出道即巔峰"成為業內常態,"回鍋肉"選手層出不窮。飯圈市場就這么大,娛樂資源是有限的,好苗子短期內也沒辦法快速復制,選秀市場的浮躁帶來的惡性循環,也讓偶像們處于不利地位。
整體來看,國內偶像產業的不成熟是造成偶像接連"爆雷"的重要因素。

權力結構反轉的飯圈
可以看到,被爆雷的偶像大多離不開談戀愛,而在飯圈,愛豆不能談戀愛已然成為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旦被曝光就勢必腥風血雨。
究其原因,這是因為偶像從出道起就在滿足著粉絲對于"男友"的幻想。"暖男"、"酷蓋"這些標簽更像是固化的標尺,在不知不覺中規范著藝人自身的言行,也在持續滿足著粉絲們的"想象"。
整個飯圈其實就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精心打造的人設經由媒體的傳播不斷被強化,粉絲也因為相同的信念團結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粉絲團、后援會就像是一個無比嚴密的組織,小到超話里的語言組織,大到偶像生日應援,都有一套嚴格的體系。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指出,"當個人加入群體后,自己的獨立意識便會消失,完全地隨大流,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接受簡單理想化的主張。"值得注意的是,《烏合之眾》的"群體",并不是指一群聚集在一起的人,而是指有著共同目標的"心理群體"。這一定義,很符合社交網絡上自由集結的粉絲群體。
一方面,這個龐大的群體蘊藏著極強的消費能力,成為了品牌方"割韭菜"的最佳人選,而另一方面,粉絲群體的強大能量也在逐步主導偶像的話語權、決策權,很多時候的"偶像失語"都是出于對流量的考慮。
而追根溯源,偶像話語權的轉移與偶像選拔的機制有關。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選秀節目幾乎都是通過公演、粉絲投票的形式進行排名最終決定出道,這種"養成式"的選拔機制,將選手們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交給了"打投"的粉絲們。
當粉絲參與到出道的過程中,偶像的一部分權利便被讓渡給他們,從穿搭到言行舉止,"媽媽粉""女友粉"的需求都需要被滿足,偶像的話語權就在這過程中被削弱,粉絲的話語權逐漸占據上風,甚至影響著后續的事業發展。相比早期的仰望式追星模式,粉絲經濟的甚囂塵上早已讓飯圈的權力結構徹底反轉。

粉絲砸重金投票,購買專輯和各種周邊,只是為了喜歡的選手能夠出道,品牌方依托粉絲對于選手的追逐來進行營銷推廣,以獲得經濟利益。在這個過程中,粉絲既是推動者又是消費者,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從粉絲經濟的視角看,偶像讓渡的部分權力也使得粉絲們能夠心甘情愿地被"割韭菜",這是品牌方和藝人方之間互惠互利的共識。長此以往,隨著飯圈權力的反轉,偶像獨立人格的式微,藝人更多時候只能"亦步亦趨",一個不小心就是人設崩塌。

偶像運營如何做好風控?
在偶像頻頻"爆雷"的情況下,偶像公司、運營平臺首先要做的就是風險控制,這也是當下非常稀缺的。
據了解,為《創造營2020》輸送練習生的47家經紀公司中有22家都是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練習生的訓練時間就更短了。在資本的推動下,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偶像經紀公司的練習生們也逐漸被掏空,很多練習生只能變成"回鍋肉"才能避免"畢業就失業"的尷尬局面。

而節目組為了追求節目效果,也討巧地將目標轉向了自帶粉絲的演員和網紅,例如不少MCN公司會批量向節目輸送大量網紅選手,一方面偶像、網紅、演員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另一方面也偏離的偶像選秀的初心,變成了一場砸錢打投秀。

據了解,在韓國,培養一個練習生一般在3年左右,甚至還會有培訓期超過5年的練習生。反觀國內,被譽為擁有最正統的韓國造星血統的樂華娛樂也正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境地,這不得不讓人反思。
回頭來看,偶像紛紛"爆雷",其實是偶像工業在發出預警,選秀浪潮中的平臺方、藝人方、品牌方需要一步步建立起規模和規則,共同推動整個市場秩序的建立,例如完善練習生的培養計劃、增強對藝人的引導和考察等。
換句話說,現階段偶像培養需要的是逐步實現偶像產業各個環節的專業化,而無疑偶像本身是最重要的品控環節。不論在什么時候,唱跳實力都是偶像產業發展應該堅持的底線,揠苗助長必然會破壞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偶像“爆雷”后,你會選擇繼續支持還是脫粉?
排版 | 安林

音樂先聲工作室介紹
音樂先聲,即專注音樂產業,先發未來之聲。懷抱對文字和產業的敬畏之心,我們致力于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通過對國內外音樂產業案例、現象的研究分析,拆解背后的邏輯、規律和趨勢,持續輸出深度干貨,爭取領先行業半步。
目前,音樂先聲在虎嗅、36氪、鈦媒體、界面等核心平臺累計發文近800篇,內容穿透力、行業影響力居音樂垂直領域第一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