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治日報:莫讓“被滿意”掩蓋了真問題
法治日報11月4日消息,近日,多地正進行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一張圖片顯示,某地一街道掛出橫幅,讓群眾接到12340熱線時回答:我知道!我滿意!后來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稱,掛橫幅的本意是推廣12340熱線,目前橫幅已經撤下。
近年來,基層政府部門為了在各種各樣的滿意度測評工作中有一個好結果,確實是蠻拼的。有的社區居委會下發了模擬調查問卷,問卷里的問題已經全在最佳選項印上了對勾,以此方便居民照本宣科,答出正確答案;有的在調查問卷上,將“很安全、很滿意”這樣的答案粗體加黑。上面赫然寫著“如接到××統計局調查中心的訪問電話,請按以下標準答案(加粗字體)回答”。
上級部門進行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的目的,無疑是了解基層安全建設真實情況,聽取民眾真實的安全感受,為科學決策、政府效能評價提供依據。如果公眾滿意度低,就應該敞開大門,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從群眾的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一件事一件事地改,久久為功,將群眾的不滿意轉化為滿意。如果政府部門政績觀錯位,好大喜功,或明或暗地誘導民眾,讓他們放棄原則,根據政府部門的意愿應對測評,這樣的“被滿意”,自然不能代表真實民意。
這就是說,雖然上級部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了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雖然得到的是“滿意”的結果,但這當中,有的是真滿意,有的是“被滿意”,現在將兩者混為一談,上級部門自然難以分辨出其中之區別,也就難以掌握真實的民意,裨補缺漏、改進工作自然也就沒有了準頭,這樣的滿意度測評,也就或多或少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
世界上任何工作,可能很難讓人百分之百滿意,安全工作同樣如此。進行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有群眾說滿意,有群眾說不滿意,這再正常不過了。反倒是那種千篇一律,幾乎百分之百的群眾滿意,相關部門更應該好好去查一查,搞清楚事情的真相,看這些滿意背后,有多少是真滿意,有多少是“被滿意”。
這也提醒上級部門,在進行諸如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的時候,如果只是電話詢問,未必能夠聽到真正的民聲,要聽到真正的民聲,了解真實的民意,還是那句老話,需要上級部門的領導干部走出去、走下去,去面對面問效于民。
(原題為《莫讓“被滿意”掩蓋了真問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