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瞻丨頂尖學者云集,潘建偉主持:這場論壇帶你入門量子世界

量子科學是一門在微觀世界操控粒子的藝術。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等熱門技術,都從中演化而來。
澎湃新聞獲悉,5位國際頂尖的量子力學與量子信息學專家,將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演“糾纏”對話。利用光學微腔囚禁單個原子、捕獲大量超冷原子、用離子阱進行量子計算、闡明微觀系統的不變之變、把光子編成防竊聽的密碼……
他們,無疑都是微觀世界的杰出魔術師。
光學腔、冷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量子糾纏、離子阱、量子密鑰分發……這些名詞聽起來晦澀深奧,但卻是量子科學研究的必備工具。在他們的講述中,我們可以將這些入門量子世界的“鑰匙”一網打盡。
① 塞爾日·阿羅什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這位法國物理學家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在實驗量子力學領域享有盛名。他在一個腔體中觀察到單原子自發輻射有所增強;利用光學微腔實現了對單個原子的囚禁;單個光子的量子非破壞測量;直接測定了腔體中的場量子化;直接監控介觀量子退相干現象;實現了光子存儲;完成了量子信息過程的許多步驟比如產生原子 - 原子、原子 - 光子的糾纏態;實現了將光子和原子作為“量子比特”的量子邏輯門操作。
②沃爾夫岡·克特勒 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這名德國物理學家的研究領域是原子物理學和激光光譜學,特別是在激光冷卻和捕獲中性原子方面。氣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一團超冷原子,被稱作除固態、液態、氣態和等離子態以外的第五種物質形態。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它們成為一個有趣的新穎多體系統,是研究量子力學的重要實驗工具。
克特勒的研究小組已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用作光和原子的放大器,并對原子位置和速度實現了前所未有控制,可以應用于高精度原子干涉測量。
③ 伊格納西奧·西拉克 2013年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
這名西班牙物理學家是離子阱量子計算的奠基人之一。1995年,他和彼得·佐勒提出了一個利用被囚禁的離子實現量子計算的具體模型,隨后激發了世界各地許多研究小組的成功實驗。此外,他在光學晶格上的工作開創了量子模擬領域。把氣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這種冷原子團當做通用工具箱,科學家們可以探索多體物理學,并模擬凝聚態問題。這些量子模擬器已經在量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
西拉克目前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作者之一。
④ 邁克爾·貝里 1998年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
這位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因“阿哈羅諾夫-玻姆效應”(AB效應)、“貝里相”及其在許多物理領域中而成名。AB效應與貝里相位的發現對量子力學基本理論的完善有著不可替代作用。此外,貝里相位并不依賴于參數變化的路徑,這種特性事實上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拓撲,即在連續形變下保持不變,這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物理學中的拓撲效應。
現在凝聚態物理學中非?;馃岬耐負浣^緣體與拓撲超導體,都與貝里相位息息相關。而近年來馬約拉納費米子引發廣泛報道,這種準粒子的激發離不開AB效應。
⑤潘建偉 中科院院士
量子大咖們云集的論壇,由中國量子信息領域的明星科學家潘建偉擔當壓場主持人。潘建偉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了著名的“量子通信夢之隊”,帶領國內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迅速走到世界前沿,并在量子計算、冷原子等方向上不斷拓展。他也是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首席科學家。
在本場論壇中,潘建偉還會探討通過衛星網絡進行全球量子密碼傳輸的方法和可能性。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除了量子話題,黑洞、引力波、光遺傳學、DNA芯片儲存、新冠病毒研究等前沿關鍵詞也將被列入討論。
論壇期間將有130余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余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