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親愛的麻洋街》:懷舊味濃,火候稍欠
近段時間,懷舊青春劇成了青春劇里的一大支流。《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家人之名》《如此可愛的我們》《風犬少年的天空》等劇,均獲得不錯的評價。許魏洲、譚松韻、牛駿峰領銜主演的《親愛的麻洋街》,亦是一部懷舊青春劇,以1980年代改革開放時期的廣州為背景,講述廣州麻洋街上馬、歐、易、梁、孫、曾六個家庭30余年的生活故事。

《親愛的麻洋街》海報
劇集一開篇,是1984年,易家大大小小從湖南遷入廣州麻洋街。麻洋街的住戶集體圍坐一起,在觀看奧運比賽,許海峰為中國贏得第一枚奧運金牌。司機因為走神,車撞向麻洋街鄰居。
易父雖然在麻洋街出生成長,但他離開麻洋街也有二十余年了,他重新回到這里更像是一個“闖入者”的角色。劇集是以易家下一代易東東(牛駿峰 飾)的視點展開敘事。這個視點的選擇討巧,因為易東東最接近觀眾的角度,他屬于這里又不屬于這里,他對麻洋街的講述才會有一種新鮮感。

易東東(牛駿峰 飾)
很多粉絲不喜歡評論者將這部劇與韓劇《請回答1988》對比,但還是得承認,《親愛的麻洋街》不少地方讓人忍不住想起《請回答1988》。比如以動畫的形式介紹麻洋街各個家庭的方位;比如敘事的主軸也是兩條,一條是六個家庭各自的日常生活、鄰里之間的互動,另外一條是青春少男少女們的成長,以及他們曖昧不清的情愫。

兩部劇均以動畫形式介紹街坊布局
“請回答系列”的另一個名稱是“猜老公系列”。《親愛的麻洋街》感情線也有“猜老公”的特點。馬曉曉(譚松韻 飾)、歐小劍(許魏洲 飾)、易東東之間的三角戀,目前看不太出走向。雖然現在的劇情里,馬曉曉和歐小劍是雙箭頭(歐小劍是一番);但電視劇的備案信息里,馬曉曉和易東東走到最后(易東東是講述者,戲份更吃重)。這部劇沒有太明確的男一號,女一號跟誰在一起也就變得撲朔迷離。這增加了《親愛的麻洋街》感情戲的趣味。

馬曉曉(譚松韻 飾)

歐小劍(許魏洲 飾)
還值得表揚的是,《親愛的麻洋街》是一部肉眼可見拍攝很認真的劇集,對時代氛圍的還原很到位。無論是人物的服飾、造型,還是樓宇的建筑風格、路邊的招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物什,讓人秒回80年代。美術和置景的確是下了功夫。

置景上懷舊感很濃
年代感上呈現的不足,主要是方言文化的缺失。易家有點像外來人口,說普通話可以理解,但麻洋街也有不少“土著”,結果每個人開口都是一口“京普”,稍顯違和。歐小劍每一次出場,那服飾都像是從今天穿越過去的,太偶像化。
在懷舊情緒的營造上,《親愛的麻洋街》很好地完成了任務。麻洋街上的六戶人家,各家有各家的歡喜,也有各自難念的經。劇中有不少鮮活生動的細節,讓我們恍然想起自己的少年時代。
比如易家有三個小孩,開學第一天家里雞飛狗跳的,因為每個孩子開口都是,“媽,我的XX呢?”這的確是小孩最常對母親說的話之一,一到上學前就各種東西找不到。

比如梁父,因為與妻子缺乏共同語言,“離家出走”。為了安慰梁小寶,麻洋街的小伙伴們帶著梁小寶逛街散心,打游戲、喝汽水。這也是很多人青春里有過的經歷,吃喝玩樂一晃蕩,悲傷拋腦后,日子總過得特別快。
再比如1984年那會兒,方便面還是很新奇的東西。易東東和妹妹第一次吃完方便面后,妹妹一臉困惑地問易東東,“哥,你覺得這好吃嗎?”易東東袋子一抖,調料包掉了出來。兄妹這才知道,原來吃方便面得放調料。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也得有生活經驗才寫得出來。
觀眾愛懷舊,愛的是過去歲月里的那份溫情。那時物質雖不像現在這樣富足,但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個共同體里,相互熟識、充滿信任、休戚與共。這樣的圖景在當下這個高度個人化和原子化的時代里,愈發罕見了。當然,只要是懷舊,必然就有美化。往事里也有太多不堪的部分,它們與溫情是硬幣的兩面,但我們懷舊時只盯住那些溫情的美好,是因為站在時間的這頭回望,就意味著我們已經挨過那些不堪。從這個意義上看,懷舊說明我們變得寬闊與強大,我們選擇性地看到美好為的是汲取當下缺失的養分。比如在這樣一個原子化時代,如何重建街坊鄰居間的聯結?現在的孩子在哪里尋找玩伴?這是《親愛的麻洋街》讓我們駐足思考的地方。
《請回答1988》之所以被奉為懷舊青春劇巔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就像是一鍋“慢火細燉”的雞湯,小火慢熬、充滿耐心。編劇對人世間的種種感悟都體現在那些習焉不察的日常里,濃郁的香氣化為湯汁,觀眾一品嘗就能感受到它的醇美。
這樣的寫法太考驗編劇的積累和筆力了,如果沒有“料”,慢火細燉一鍋白開水,它最后也只是溫吞的白開水。因此,編劇們普遍采用的手法是,“加雞精”,有意制造各種強烈的戲劇沖突和話題。表面上看,可看性提高了,不寡淡有味道了,但人物“人設化”、劇情“粗線條化”,與慢火細燉的真雞湯比,質感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
《親愛的麻洋街》牛駿峰飾演的易東東非常出彩,但這部劇整體還是少了一些“慢火細燉”的耐心,一些主要角色的人設以及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都很套路。比如陳瑾老師,在劇中又飾演了一個類似蘇明玉她媽媽的角色,有觀眾就吐槽,“以后再看她演媽媽就會直接嚇到”;主人公人設雖有細微調整,比如譚松韻終于演了一回學霸,但馬曉曉與歐小劍感情的起承轉合就完全是偶像劇的模板;歐小劍的臥底線與整部劇的氣質違和……
無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朋友之間還是情侶之間,那種細微的、當時為我們所忽略、通過劇集我們才意識到、并瞬間被溫柔包裹的情感互動,《親愛的麻洋街》捕捉得還不夠。不過,雖然火候稍欠,《親愛的麻洋街》仍是一部制作認真、也可一看的劇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