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潘建偉:搶占新一輪量子革命先機,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闡述了我國量子科技深化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該領域的高度重視。
量子科技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量子科技國家戰略布局時說,“在組織實施長周期重大項目中加強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多技術領域集成創新,形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體系化能力”“要統籌量子科技領域人才、基地、項目,實現全要素一體化配置,加快推進量子科技重大項目實施”。
量子科技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領域,必須將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需要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布局。創新全鏈條有賴于長期的積累,因此特別需要面向長遠目標,通過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整合優勢資源形成自主創新的體系化能力。黨中央已經作出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組建國家實驗室、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戰略決策。國家實驗室是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多技術領域集成創新,統籌人才、基地、項目的最佳實施平臺,將為我國量子科技的長遠健康發展打開新的局面。
關于量子科技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頂尖科學家負責制,給他們充分的人財物自主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鼓勵優秀青年人才勇挑重擔”。
科技創新最終還是要依靠優秀的人才來實現,既需要“創新思維活躍”的優秀青年人才,也需要“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善于統籌協調”的領軍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頂尖科學家負責制”,為在量子科技領域創新管理體制和科研組織機制提供了遵循。頂尖科學家負責制,一方面要在國家戰略任務中強化目標導向、壓實責任,這是科學家的“責”;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優秀科學家的學術水平和領軍才能,讓他們能夠“揭榜掛帥”,在科技攻關中起到主導作用,這是科學家的“權”。責權明確,是量子科技領域國家戰略任務順利完成的有力保證。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講到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的投入,“要提高量子科技理論研究成果向實用化、工程化轉化的速度和效率,積極吸納企業參與量子科技發展”“帶動地方、企業、社會加大投入力度”。
企業和社會資本的投入具有方式靈活、對高端人才吸引力較大的優勢,可以和國家科研經費互為補充,最大程度地激發創新活力。我們知道,由于科技金融體系的相對完善,美國企業熱衷于面向長遠的風險投入,搶占顛覆性技術的先機。例如就在量子科技領域,谷歌、微軟、IBM、英特爾等國際巨頭企業積極投入量子計算研發;去年10月,谷歌率先實現了針對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超越超級計算機的量子計算系統。而我國企業對量子計算的投入熱情相比美國還有不小的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量子科技領域要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是對我國創新科技金融體系,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明確指導。
量子科技發展需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統籌建設
當前,量子科技已進入到深化發展、快速突破的歷史新階段,迫切需要多學科的密切交叉以及各項關鍵技術的系統集成。在量子科技領域整合科技資源、集中力量突破,已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形成廣泛共識。歐美發達國家的政府、科研機構和產業資本正在加速進行戰略部署,大幅度增加研發投入,對我國取得的局部領先優勢發起強烈沖擊。
在這一總體發展趨勢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明了必須將量子科技的發展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作為國家戰略來實施。無論是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前瞻性布局、統籌量子科技領域的創新要素、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還是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都特別需要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量子科技領域堅持自主創新,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的同時,也指出要加強量子科技領域國際合作。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此前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作出的在優勢領域打造“長板”、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論述一脈相承,明確了量子科技領域要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的總體發展思路。
事實上,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量子科技。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在該領域形成了具有相當體量和布局較為全面的研究隊伍,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產出了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原型機等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體上看我國已經具備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這是我國量子科技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堅實基礎。隨著量子科技領域國家實驗室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推進落實,我國將迎來在該領域占據國際制高點的重大歷史機遇。
培育量子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量子科技的具體應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個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研發,培育量子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是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總體切入點。
在量子通信領域,我國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一方面要加快發展下一代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體系,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另一方面需要和用戶部門密切配合,特別是在安全性測評的基礎上推進標準體系的建立,進而推廣在國防、政務、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將研究的優勢轉化為產業的優勢。
在量子計算領域,我國整體上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水平線。鑒于當前量子計算的發展態勢迅猛,在加大國家科研經費支持力度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企業的投入。同時也需要潛在的用戶部門提前布局,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探索量子計算在近期和中遠期的應用方式。
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我國整體上相比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發展迅速。為使我國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盡早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需要在建設一流支撐平臺的基礎上,突破與導航、醫學檢驗、科學研究等領域密切相關的一系列量子精密測量關鍵技術,完成一批重要量子精密測量設備的研制。
現階段,量子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先后啟動了量子科技領域的戰略計劃,例如,英國于2016年啟動“國家量子技術專項”,歐盟于2018年啟動“量子技術旗艦項目”,美國于2018年啟動“國家量子行動法案”等。
因此,為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進一步擴大我國已經取得的領先優勢,在新一輪量子革命中搶占先機,我們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凝聚全國各方面的創新力量,形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體系化能力。
(原標題:潘建偉:凝聚創新力量,形成量子科技發展體系化能力 作者系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