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佛山一番街”走紅,一種“假裝在旅行”的商機?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近日,一位日本網友在廣東佛山市發現了一條奇怪的“日本街”。
這條“日本街”位于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黃岐建設大道上。入口處,一個超大鳥居樣子的牌坊格外顯眼,上面的霓虹燈牌寫著三個大大的粗體字——“一番街”,很容易讓人想起日本著名的新宿歌舞伎町一番街。更重要的是,街道兩旁的大樓上同樣也裝飾著密密麻麻地的日式招牌,馬路上寫著“車輛徐行”、“注意”等日文字眼,還有日本紅綠燈、公交車路牌等等。

近日,日本網友在廣東佛山市發現了一條奇怪的“日本街” Twitter截圖
最令人稱奇的是,仔細看招牌上的文字,會發現不少年輕人熟悉的日本動漫作品,如“海賊王”、“犬夜叉”、“EVA”、“足球小將”,甚至連《名偵探柯南》里的“毛利偵探事務所”、《頭文字D》的“籐原豆腐店”等都有。

霓虹燈牌上寫著“秋名山機車”,讓人想起了漫畫《頭文字D》。 Twitter 截圖

《名偵探柯南》里的“毛利偵探事務所”也出現在了“佛山一番街”。Twitter 截圖
該網友將照片上傳到了推特后,立刻引發了許多日本網民們的驚嘆。隨后事件發酵,國內許多網友也發現這條“日本街”。“沒想到佛山還有這樣的地方,仿佛置身日本啊!”、“地方不算大,但布置的很細致!”、“好多制服小姐姐在拍照,隨手出大片!”……“佛山一番街”一夜躥紅。
不過也有一些人覺得噱頭大于內容。“就是一個專門打造的網紅打卡地標,那些招牌只是裝飾”。還有人表示,如此“模仿”,不免涉嫌侵權,跟國外“唐人街”根本不一個概念。
“佛山一番街”是商業炒作,還是旅游目的地新創意?為什么我們喜歡“假裝” 在日本?是欣賞異國文化,還是打卡情結?
一種叫做“假裝在旅行”的商機
你以為照片中的模特正站在意大利哪個古樸的教堂前祈禱,但其實是在上海某珠寶中心的一角,你以為巴黎的埃弗爾鐵塔下還可以野餐,其實是在杭州城郊的山寨“巴黎城”里。打開小紅書、抖音等社交軟件,“#假裝在歐洲”、“#假裝在紐約”、“#假裝在日本”……這樣的標簽隨處可見。

配上美美的濾鏡后,就可以“#假裝在歐洲” 小紅書截圖
或許有人覺得“假裝”引發的攀比之風不免有些虛榮,但不得不說,“不用出國,就可以體驗異國情調”,這其實是一件劃算的事情,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負擔昂貴的出國旅行費用,也不是所有人有時間去慢慢體會這樣的異國風情。

某社交媒體上,有人求問如何“假裝在旅行”的方法。 知乎 截圖
特別是出國旅行在全球疫情影響下仍然遙遙無期的當下,“假裝”之下,更多了一點聊以自慰。
前不久,澳大利亞航空公司推出了一項“flight to nowhere(無目的地)”的航班套餐,乘客可乘飛機“假裝在旅游”。航班從悉尼出發,中途低空飛過數個澳洲著名景點,最后再返回悉尼機場。“游程”共計7小時,票價從787澳元至3787澳元(約合人民幣3883元至18687元)不等。
雖然乘客只能在飛機上鳥瞰美景,但在開售后機票10分鐘內被搶購一空。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推出了一項“flight to nowhere(無目的地)”的航班套餐,乘客可乘飛機“假裝在旅游”。 資料圖
隨后,多家航空公司紛紛效仿,推出“flight to nowhere”航班。乘客甚至可以搭乘飛機,欣賞鄰國的高空美景,過一把“出國癮”。“假裝”的商機,由此誕生。
“佛山一番街”的爆紅也正是抓出這樣的心理。因此即便知道都是仿造的景觀,但只要足夠以假亂真,游客就愿意體驗一把“身處日本”的感覺,為此買單。

“佛山一番街”的爆紅正是抓住了“假裝在日本”的打卡心理。 小紅書截圖
同時,商家也深諳日本動漫文化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充分利用了受人喜愛的二次元元素。換句話說,即便你在日本,也找不到毛利偵探事務所,但在這里,不管是真實的日本還是虛擬的日本,都可以“假裝旅行”一把。
國內旅游市場刮起的“日本風”?
這股假裝在日本之風似乎有跡可循。據攜程發布的《2019年在線簽證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日本蟬聯第一大辦簽目的地國,越來越多非一線城市市民,90、00后年輕人加入赴日旅游隊伍,同時,多次簽證大幅增長。隨著交流的增加,不少中國消費者對日式時尚、日式美學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也成為了一些開發商的目標,一批批帶有日式風情的景區項目出現。
“大連金石灘京都風情街·小京都項目”也是一個典型案例。該項目于2019年7月開始啟動,總投資60億元,用地64萬平方米,以日本京都的歷史保護街區和傳統商業街區為藍本,按照中國唐代及日式傳統建筑風格進行整體規劃建設,打造具有純正日式風情的文旅小鎮。

“大連金石灘京都風情街·小京都項目”計劃打造一個具有純正日式風情的文旅小鎮。資料圖

搬來了原汁原味的日本溫泉。 資料圖
為了把原汁原味的京都“搬”過來,開發商還聘請了日本建筑團隊,建筑用的瓦片據說都是日本某工廠生產的,連排水裝置也是復刻過來的。小鎮建成后,其中200棟別墅開售不久就售罄。而大連“復制”京都風情街一事也火到海外,被日本電視臺報道,引發熱議。

小鎮上的日式別墅開售不久后就售罄,更是賣出“天價”。資料圖
由靈山集團打造的無錫拈花禪意小鎮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人造景區,雖然對外宣稱融入了中國江南小鎮的建筑特色(也有人說是“仿唐風”)。但游客一走進去,無不驚呼仿佛“穿越”到了日本奈良,該項目總投資達48.7億。

不少游客表示,走在無錫拈花禪意小鎮,仿佛來到了日本奈良。

這里的建筑風格到底是“日風”還是“仿唐風”曾在網上也引起過不小的爭論。不過在景區推廣的描述中,承認鎮整體建筑風格與日本奈良非常相似。
我們在討論日風對國內旅游市場的影響,但其實在此之前,歐洲小鎮之風也曾經席卷過中華大地。有人也會質疑為什么我們沉迷打造“日本風情街”、“歐洲小鎮”呢?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就沒有值得提煉的主題嗎?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盡管這些案例備受爭議,它們在商業上獲得的成功和關注又在告訴我們另一個事實:并不是那么多人在乎景區背后的文化底蘊,帶著“到此一游心情”的游客們似乎更在乎,眼前的景色是不是可以成為“美麗的背景板”。
不是幾塊招牌就是“日本街”
有人會問國外也有唐人街、中國城,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有“日本街”、“韓國街”或“歐洲街”呢?
唐人街,專指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里的聚居地,它的范圍也并不限于某條街道,可以擴大至一個區,甚至一個城市。
日本的橫濱中華街是亞洲最大的唐人街,距今有160多年歷史。早在1859年橫濱港開港之時,橫濱市就出現了外國人居留地(類似于租界的形式),一些服務于歐美商社及銀行的中國人與歐美人一起來到日本。后來,橫濱與上海、香港之間開設了定期的船路航班之后,一些中國貿易商也開始往來中日之間,并在居留地的山下町周圍建造了關帝廟、中華會館、中華學校等,這是橫濱中華街最初的起源。1880年代,橫濱中華街的華人居住人口達到2500人。

日本橫濱中華街距今有160多年歷史,是早期華裔族群的聚集地。
雖然現在的唐人街的功能已經發生了變化,看上去更像是華人經營的娛樂中心,但其最初的本質是華裔族群的聚居地,更重要的是這些區域都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人為打造的景觀。
了解了這些后,再來看“佛山一番街”,就知道“佛山一番街”更類似快閃店,只是為了滿足國人一時的需求而打造的網紅地標,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日本街”。
無獨有偶,今年9月27日,蘇州高新區也亮相了一條完全模仿日本風格打造的商業街道——淮海街。改造后的街口也豎起了大大的鳥居牌坊,全長約550米的街道兩邊也裝飾著五花八門的立體霓虹招牌,并增設了櫻花公園、淮海小劇場、時尚外擺區域等設施,迅速成為了人氣打卡勝地。

今年9月27日,蘇州高新區剛剛亮相的日式風情街——淮海街。 資料圖
然而與“佛山一番街”的橫空出世不同,蘇州淮海街確實曾經有“日本街”的味道。
蘇州高新區曾是日資在中國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里開設了許多日企工廠。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來華投資和工作的日本人便開始聚居在淮海街附近。久而久之,街上開始出現了日料店,許多日本人下班了便喜歡來此吃飯喝酒。據說鼎盛時期,日本料理和日本酒吧的數量更是達到了上百家。

改造前的蘇州淮海路。 資料圖
但在2012年,由于“釣魚島事件”爆發、中日關系惡化,淮海街開始走向衰落。有蘇州網友稱,衰敗后的淮海街上,東北燒烤開起來了,火鍋也混進來了,早已失去了當年的味道。如今,升級改造后的淮海街雖然外表看上去更像日本了,但里面到底還保留了多少純正,似乎還有待檢驗。

升級改造后的淮海街外表看上去的確更像“日本”了。 資料圖
所以,不是簡單的幾塊霓虹招牌就是“日本街”,也不是幾棟日式木屋就是“小京都”、“小奈良”,旅游市場在跟風打造人造景觀,開發“網紅景點”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思考,什么才是可以留下來的風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