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
- +1945
深度|多位教練專家吐露心聲:體能很重要,測試不能一刀切

傅園慧預賽第一,卻無緣決賽。
有什么情況會造成預賽總成績排名第一的運動員無緣決賽?這兩天給出了一個新答案——體能測試得分過低。
9月28日,2020全國游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才剛過了3個比賽日,各項預賽中就有不下5位“第一名”無緣晉級決賽,其中包括奧運冠軍葉詩文、破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和刷新全國紀錄的余賀新。
一時間,“體能是否該和競技成績掛鉤”的大討論在網絡展開。而中國游泳協會主席周繼紅也明確表示,“這一競賽改革的方向我們會繼續堅持下去。”
面對爭議和不解,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游泳和體育運動學專家,傾聽他們對于體能測試的心聲。

一場全國游泳冠軍賽,兩名“新紀錄締造者”由于體能成績不夠而無緣決賽,讓整個社交網絡吵翻了天。
那么,冷靜下來思考,“體能大比武”真的是這場論戰的問題根源嗎?
“這次全國比賽中增加基礎體能測試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中國運動員的短板,以提高中國游泳運動員在世界上的競爭力。換言之,加強體能、惡補短板的目的是為了鼓勵運動員在基礎身體能力和專業運動表現上,都能對標世界頂尖水平。”
從中國游泳協會主席周繼紅在接受《中國體育報》采訪時的解析不難看出,作為跳水隊的金牌領隊,她對于“加強體能、惡補短板”是持贊同態度的。
“從體能測試的成績來看,大部分運動員都取得了良好成績,甚至在體能單項上取得了滿分的成績,體現了體能訓練的成果。”
事實上,早在全國田徑錦標賽開始前,不少一線教練就和澎湃新聞記者談到過他們對于體能訓練的看法,“體能很重要,訓練體能也確實讓運動員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將體能成績作為判斷競賽資格的依據和標準,有一些不妥。”
的確,對于運動員來說,練體能無可厚非,但是否該和成績和晉級名額掛鉤?
至少,剛剛破了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持保留意見。

游泳隊進行跑圈測試。
“體能我們也不是說不重視,只是覺得體能可能不能成為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吧。”王簡嘉禾在破紀錄之后就已經知道,自己將無緣決賽,“這一次比賽以體能來定前八名,還是稍微欠缺了一點(考慮)。”
如果只有個別運動員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那或許屬于偶發事件,但在短短三個比賽日,包括王簡嘉禾、余賀新、傅園慧、于靜瑤和剛剛在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預賽中拿到第二的覃海洋,都因為體測分數過低,無緣決賽……
這樣的情況就值得管理者們思考,“新規則”的合理性有多少?
“強化體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讓高水平運動員能在多槍比賽里保持優秀的競技水平,對高強度比賽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一位專業教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如果有機會進入決賽,卻因為體測成績過低只比了一槍,不是反而檢驗不出體能訓練在多槍比賽中的效果了嗎?”

傅園慧微博吐槽跑步。
體能大比武,能否多些變通?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在這項“體能成績和競賽資格直接掛鉤”的新規則下,有很多成績頂尖的運動員都“存活”了下來。這其中就包括如今中國游泳的領軍人物徐嘉余。
再比如此前的全國田徑錦標賽,當不少運動員抱怨著“體能大比武太辛苦”的時候,女子標槍“一姐”呂慧慧的體測成績超過了90分(滿分100分)。
“聽到很多項目的運動員都在議論體能大比武,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于一刀切。”一位地方體科所資深科研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之所以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在“體能大比武”中會出現巨大的成績差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
如今大比武對于每個競技大類都設置了同一套測試,但這不一定對其中各個小項目的運動員具有“普適性”。
“要制定一個科學的標準,不能什么項目都去跑3000米。”這位科研人員解釋,“測試3000米的目的是什么?是測試耐力有氧能力。但這有很多方法,不能讓所有人都去跑3000米。”
其實早在今年5月,短跑名將蘇炳添就曾曬出自己3000米測試的成績,他跑出的13分38秒也在網上被不少網友取笑:“這是什么跑?負重跑嗎?你確定你是運動員?”
而蘇炳添還解釋了一番:“3000米屬于慢速的有氧運動,短跑運動員以力量和爆發力訓練為主,如果太過訓練長跑把快肌變成慢肌影響我們的爆發力,所以教練也不太建議我們把精力過多地放在這塊。”
這項3000米耐力測試同樣難倒了不少游泳名將——對于游泳運動員來說,腳踝的關節柔軟性非常重要,這樣打腿時對身體產生的推動力越大,同時對腰腹及雙腿產生的負荷也會越小,游速才會越來越快。

傅園慧在比賽中。
一位資深游泳教練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游泳運動員平時一直要壓腳,就是要踝關節韌帶拉松壓軟。
“這和田徑運動員的硬勁是截然不同的,且肌肉類型也不同。以前游泳選手練跑步是不需要計算時間的,慢跑是練內力。”
王簡嘉禾在此前被“淘汰”后就無奈地感慨,“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像跑步運動員不可能來水里游得特別好,同樣的道理,游泳運動員也不可能陸上每個項目特別好。”
而傅園慧更是直接在社交網絡上“哀嚎”:“想不到我傅圓圓這輩子也有會跑步的一天。”
“還是要根據每個項目的醒目特點,去細化一些符合項目特點的體能測試。”這位資深科研人員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科學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測試內容和考核標準,才能夠更好地通過體能幫助到運動員。”

中國各個項目運動隊都在體能測試。
如何讓“體能優先,東京領先”成為現實
國家體育總局提出“抓體能、補短板、爭標兵”的要求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
在國內搜索引擎里鍵入“體能大比武”,頁面上立刻就會跳出接近10000條相關新聞,從羽毛球、排球,再到舉重、跆拳道、擊劍、摔跤、游泳、射箭、拳擊、射擊、水上和體操這些夏季奧運會項目,幾乎所有的專業運動隊都在參與這場“比武”。
甚至,在剛剛開展的象棋甲級聯賽中,多位中年老將也需要體能測試,不過他們的標準是跑1000米。有網友笑言,下一步是不是輪到圍棋——“給柯潔上上對抗,想看他體測的樣子。”
如今,當“體能成績與競賽資格直接掛鉤”的嘗試出現在各項全國性比賽中,這項試水在輿論中所激起的“漣漪”,足以引起更多的人的重視和思考,在東京奧運會推后一年的情況下,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這次體測暴露問題也是好事。”一位前中國游泳選手就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了比較積極的觀點,“這次‘出圈’能讓更多人關注游泳項目,也能讓管理者在之后給出更科學和細致的體測標準。”
確實,當中國的大部分精英競技項目都在“抓體能、補短板”的時候,更科學和更細致才顯得彌足珍貴。
一位參與“體能大比武”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包括游泳隊和田徑隊在內,從去年到今年,確實有部分“國字號”運動員在強化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病,甚至影響了專項成績。
“有的運動員是腳踝的傷,有的運動員是跟腱的傷,做了體能測試,但反而因為傷病要歇一段時間,你說教練還會覺得很開心嗎?”

象棋棋手參加體能測試。 楚天都市報 圖
或許,一兩場全國性的比賽,還不足以充分展示出體能對于專項競技成績的幫助,畢竟國家體育總局很早就建立了相關體能專家組。
據相關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個專家組里包括了一些學校的相關專家和教授,也有體科所的專家,所以是具備足夠專業性的,而且設置的項目也不是只針對田徑,其他每個項目都有一套完整的測試標準。”
也正因如此,國家體育總局才會提出“體能優先,東京領先”的口號。
不過,從如今幾項賽事中運動員的競技成績來看,對于體能訓練以及體能成績和競技成績掛鉤,中國體育需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
這就像多位一線教練和澎湃新聞記者感慨的那樣,“體能應該為訓練服務,為運動員服務。”
此外,細讀中國泳協主席周繼紅的表態,其中也有一句——“我們將建立起與游泳項目相適應并緊密結合專項、更加完善的基礎體能訓練和體能競賽體系。”
在重視體能的背景下,中國體育急需加速研究與各專項、各運動貼合的測試項目,并針對不同項目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標準和考核規程,并努力減小對競賽成績的影響。
體能確實是競技體育的基礎,而在這份基礎之上,多一些科學和細節考量,或許才可以讓體能成為“領先東京”的助推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30岁跟20岁的比赛跑1000米
警察的招录标准是4分25秒
项目有差异,岂可量一身。
竞赛有专长,岂可标一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