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刷三集,這瘋狗有戲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提起國產青春劇你會想到什么?
要么,十級磨皮濾鏡給你撒狗血的虐戀;
要么,架在高大上寫字樓里給你打雞血的奮斗;
要么……
算了別提了。
Sir對于國產青春,等的就是另一種可能。
終于。
今天它來了——
風犬少年的天空

彭昱暢+張一白。
上線前Sir就關注了。
不是因為陣容,而是看中簡介里一句話:
該劇的故事發生在重慶29中,而該劇的編劇里則林與導演張一白都是重慶29中的校友。
真實故事,感同身受。
注定它有別于那些扭扭捏捏的偽青春。
區別在于——
這不是一枚以青春為名的情緒炸彈。
而是一次以青春為幕布,私人的尋寶之旅。
01
從校服里找
撲面而來的日常感。
一次傻白甜的表白拉出整個故事。
第一集開頭,航拍鏡頭掠過林立的高樓,露出被包圍著的赭紅操場。
解放碑中學,高中部新來的教導主任潘肖正在臺上慷慨陳詞。
突然,天臺飆出一句幾乎破音的嚎叫……
馮!程!程!
不對。
陳——圓——圓!
誰?
臺下學生齊刷刷一扭頭。
噢,原來是高三出名的墊底學長。

一臉嫌棄地側過臉去。
看反應,不是第一次了。
可此時人群中又傳出幾聲格格不入的喊話——
炸!
嘿,不炸了。
4個K!炸不炸!

新學期大會,老師在上面講話,學生在下面又是表白,又是斗地主。
對味!
哪個學校沒幾個差生嘛。
樓上表白的,樓下打牌的,人群中看熱鬧的,講臺上一本正經的……瞬間臨摹出平凡校園里的眾生相。
可如果你以為這幾組鏡頭只是圖個熱鬧,介紹下人物,那就錯了。
熱鬧之下,還有一層黑色幽默。
注意這段老師與差生間的“對話”。
教導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哪三把?
主任下面說:
第一把,提升你們高三考大學的實力。
男孩在上面喊:
雖然,我沒有考大學的實力!
主任在下面說:
第二把,充分調動你們考試的智力。
男孩又在上面喊:
而且我,也沒有學習的智力!
主任依然堅持:
第三把,幫助你們找到尋夢的動力。
男孩又又又接上:
但是,圓圓!陳圓圓,你是我活下去的動力!!

好笑只是第一層。
更深一層,是少年對于成年世界的戲謔。
同一空間,兩組機位,折射出兩個不同的世界。
屬于大人/老師的,是“創造未來,走向世界”的昂揚;而讓規矩與教條變成哄然大笑的,則是以復調進行的意義消融。
你喊你的口號。
我追我的女孩。
17歲的日子,就是這么簡單。
僅開場5分鐘,就體現出導演對“青春”的精準把握。
可真只是沒心沒肺嗎?
千萬別被它看似混不吝的形式騙了。
鏡頭里每個細節,甚至設計到一條拉鏈上。
就剛剛那段,你還記不全主角誰是誰吧。
看校服。
其他學生校服都穿著整齊,外套拉鏈拉到領口。

做事一根筋,性格沖動。
校服在他手上,就是個旗幟,隨便甩。

稍微乖點的,女娃大力嬌,男娃大嘴,校服胸前坦蕩蕩,絕不拉拉鏈。
四人組中領頭的,老狗。
他最不一樣。
顯然對自己造型精心搭配過——
外套與短袖之間,留意小細節。
來一件花襯衫疊穿。

這一看就是校霸級的存在,外套肯定是集會后就要脫掉。
17歲的年紀,就是這么矛盾。
表面越是沒心沒肺,內里,越是帶著超越年紀的成熟。
看四人組的介紹。
外號都很接地氣:老狗、大力嬌、咪咪、大嘴。
可仔細看下面一行字,你發現他們都或多或少背負著多一份的煩惱。
老狗為什么“老”?媽媽改嫁;
大力嬌為什么“大力”?看她身后的擔子;
咪咪為什么不肯斷奶,大嘴為什么要裝不學無術……




日常之下,還多了一點高度提純的生猛。
通過極盡漫畫式的夸張戲謔手法,初步建立起四個主角人設,奠定出故事基調。
一邊提醒你,它都是做出來的戲;一邊又用“無濾鏡去美顏”的表演,現出少年們基于真實之上的情緒與反應。
什么是青春片?什么是“很重要的十七歲”?

一面,是不信。不相信權威,不相信改變,不相信失敗。
一面,是信。相信未來,相信誓言,相信永遠。
這份矛盾,它找到了。
下一步就是找到那份不管不顧的信念。
從哪里找?
不遠,身邊的人。
02
在一碗面里找
《風犬》的故事發生地在重慶,“賽博朋克之城”。
一閃而過的鏡頭里,當然少不了那些早成打卡熱門的網紅地標:解放碑,夜色下的洪崖洞,從居民樓中穿行而過的輕軌列車……

而不標配的,一早出現在了王源演唱的《風犬》插曲《圓舞曲》MV里。
MV以什么開頭?
居民樓底的尖叫眼鏡面攤,大力嬌操著一口重普話,教學校新轉來的高富帥馬田吃面。
吃面要教?
她教的是,“小面的正確吃法”。
三步驟:
把腿踩到板凳上;
褲腿拉起來;
面端起來;
還有最重要的環節:邊抖(腿)邊吃。

從頭到尾說著重慶話的《風犬》,就如手上這兩碗小面。
有青春的鮮香,也有生活帶來的麻辣滾燙。
故事主角們就讀的解放碑中學,現實里是重慶29中。
有人叫它“霓虹燈下的中學”,它處于重慶母城的中心地帶,走出校門周邊就是鬧市區。
導演張一白與編劇里則林在此分別度過自己的青春;這片交匯著市井與純真、喧囂與靜寂的天空,造就風犬少年們的相遇——
來自“重慶下半城”院壩的大興村四兄弟:老狗(彭昱暢 飾)、大力嬌(周依然 飾)、咪咪(張宥浩 飾)、大嘴(郭丞 飾),與“新來的”家境優渥的安然(張婧儀 飾)、馬田(梁靖康 飾),就像河里的與海里的蝦,居然游在了一起。

青春期的我們,能看到的東西不多,視野窄。
瘋狂對外界事物好奇,卻每天在身邊的幾條巷子里打轉。
于是,最先讓我們與那個龐大世界發生碰撞的。
不是社會。
就是你身邊的人。
朋友、親人、親戚、學長……都是青春必經之路。
劇里也一樣。
走出象牙塔來到街頭巷尾,他們便要面對現實最直接的沖擊。
一個新角色,劉聞欽。
他是老狗一幫屁孩眼中的“大哥”,也曾是學校里的萬人迷。

退學經營燒烤攤,三天兩頭被收“保護費”。
飾演者周游曾用“陽光下的陰影”來形容他在劇中的作用。
他比他們大一歲。
卻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沒選上要保送的籃球隊,父親又得了重病,只好退學養家糊口,在社會的漩渦中浮沉。
金錢的重量可以壓垮一個成年人的肩膀,更何況是與父親相依為命的少年?
而劉聞欽百般拒絕下的不舍與不甘,都藏在了那句嘶吼里:
“生活啥子時候給過我十八歲?!”

Sir覺得不。
的確,以往明亮溫暖的國產青春劇中,這種特別“熟”的角色很少出現。
我們的認知中的“青春劇”——
有的是生活,少的是生存。
有的是情竇初開,少的是價值碰撞。
有兩個細節,不動聲色地勾畫出少年意氣與酷烈現實相擊的鈍痛。
時隔一年,大興村四兄弟與退學的劉聞欽在燒烤攤前相遇。
昔日在學校叱咤風云的大哥,反而烤上了串。
鏡頭切過私語和老狗僵住的臉,“生活所迫”四個字,含住了一年來的苦與酸。

安然悄悄跟著劉聞欽,走過窮街陋巷。
步伐盡頭,是心愛少年的家。
而身穿雪白大衣的安然,渾如誤入兔子洞的愛麗絲。

它不用把墮胎車禍包裝成“現實的一錘”把角色撂倒,再向你展示逆襲的暢快。
一碗面,一身衣服,構建起立體的角色。
然后讓這群像在不同命運中碰撞。
你自然能感受到他們流露出的酸楚和困惑。
還有那壓抑著的一團火。
03
從時代里找
《風犬》剛上線。
但有一點,讓Sir對它莫名有信心。
時代。
故事很巧妙地抓住了一個非常適合描述“青春”的時代背景。
2004年到2005年。
幾乎是千禧年后,新舊交替最迅猛的一年。
網絡作家痞子蔡的代表作《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被搬上了熒屏。

也是在那一年,超女“想唱就唱”的口號響徹中國,800萬短信投票劃過決賽當晚的夜空。


那是可以做夢、歡迎做夢的年代,恰如少年。
時代的多重奏,促成了《風犬》更豐富的色彩,把總是隱身青春劇幕后的“家長”帶了出來。
從小耍到大的大興村四兄弟,有底層人家相互拉扯的暖。

重慶霧蒙蒙的夜色中,在樓底支開長桌,四家人湊一起吃頓熱乎飯,用熱鬧煙火氣驅趕開貧寒。

依然被夾在縫隙中。
老狗,八歲時親眼送走了媽,被屋頭“老漢兒”黃覺嚷著“龜兒子”地叫大。
就像那雙開了口的鞋,老狗雖然可以用膠水一點點把底粘上,可卻仍擋不住哪天再面臨漏風的寒。

飯桌上,飾演安然爸爸的果靖霖提起“父母教育失敗”的“壞孩子”,名兒都記不清,卻清楚記得他爸是“殺豬的”。

老狗去成都看老媽,沒等來她的出現。
去到他媽家,瞅見的是笑意盈盈的一家三口,其實早就沒了他的位置,他卻到此刻才發現。

大人自己呢?
不也是被另一個世界,逐漸拋下的人。
22年前,張一白導演的《將愛情進行到底》,開啟了大陸青春愛情偶像劇的新實驗。

他鏡頭下,不再是在國外談情說愛的俊男美女,而是一群穿梭在重慶臟巷的“瘋犬”。
“干掉自己”的決心,不也是一種青春。
這次尋寶之旅的“寶藏”,到底是什么?
答案大概清晰了。
正如劇名里說的——
酷得像風,野得像狗。
可能不知為何而跑。
卻永遠面朝天空。

原標題:《連刷三集,這瘋狗有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