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據解讀A股上市公司違法成本,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原創 時代數據君 時代數據
證監會的63份罰單,將上市公司的違法成本暴露無遺。
據時代數據統計,截至9月23日,今年已有59家A股上市公司收到證監會的6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或事先告知書,其中有28份涉及相關當事人市場禁入處罰。在這59家公司中,54家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5家公司涉嫌違規交易。
在54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中,有32家公司為ST股,占比為62.75%,存在退市風險;另有5家公司已于今年先后退市,分別為樂視退、千山退、天寶退、盛運退以及退市保千。
經時代數據梳理發現,6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或事先告知書的當事人除59家上市公司外,還有6家非上市公司(包括重組標的公司)以及567名上市公司董監高,累計罰沒金額達3.85億元,其中董監高罰沒1.12億元。
互聯網公司受處罰最多
據時代數據統計,在這59家公司中,互聯網公司最多,達到7家,分別是樂視退(300104)、愷英網絡(002517)、*ST富控(600634)、ST凱瑞(002072)、*ST長動(000835)、*ST工新(600701)、*ST天娛(002354)。
緊隨其后是來自材料行業、工業機械行業、醫藥制造行業的公司,均有6家。其中就包括去年爆雷的*ST康得(康得新,002450)、千山退(千山藥機,300216)、ST康美(康美藥業,600518)。
曾經的“白馬股”康得新一度被公認是新材料行業的龍頭,其主要客戶是奔馳、寶馬、蘋果、三星、五糧液這類的國內外巨頭。然而,就在2019年初,手握150億現金的康得新突然還不起15億的短債。對此,經證監會查明,其銀行存款余額涉嫌虛假記載。
在造假的道路上,真的是一山還有一山高。去年4月底,康美藥業自曝會計差錯,造成貨幣資金虛增了近300億,是康得新的兩倍。與這兩家公司不同的是,千山藥機年報虛增凈利潤,連續4年凈利潤實際為負;其董事長去年還曾怒懟股民,稱股民買股票就是賭博,引起輿論嘩然。

時代數據對這63份罰單的違法違規事項進行梳理后發現,因違法違規事項中含有“年報虛假記載”、“違規擔保”、“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或“違規占用資金”而受罰的公司數量均在10家以上。這四個違法違規事項也是這些上市公司受到行政處罰的主要原因。
具體來看,受罰上市公司中“年報虛假記載”的最多,達到26家,有18家被證監會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在這26家公司中,有19家公司涉嫌在定期報告中虛增了營收和凈利潤,占比73.1%;有3家公司涉嫌“虛減凈利潤”;有2家公司涉嫌“虛增貨幣資金”;有1家公司涉嫌“虛增存貨”;另有1家公司涉嫌“虛減負債”。
以此同時,受罰上市公司中“違規擔保”的有19家,其中15家被證監會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受罰上市公司中“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的有14家,其中8家被證監會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受罰上市公司中“違規占用資金”的有12家,其中4家被證監會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
時代數據還發現,*ST工新(600701)、新綸科技(002341)、*ST凱迪(000939)、*ST尤夫(002427)4家公司同時觸犯了上述四大違法違規事項其中的三項以及上。以*ST工新(600701)為例,除四項全部觸犯外,還涉嫌“未及時披露股權凍結”,最終被證監會擬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其直接負責人員也被證監會頂格處以30萬元罰款,并處終身市場禁入。
此外,“未披露重大訴訟、仲裁”、“未及時披露債務違約”、“短線交易”、“重組標的財務造假”、“未按時披露定期報告”等違法違規事項也是引發監管層對上市公司處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直以來,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以及董事會秘書都是上市公司的核心職位。在63份行政處罰中,除5家涉嫌違規交易的公司外,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以及董事會秘書基本都是重點處罰的對象。
據時代數據統計,在54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中,分別有51家公司的董事長、46家公司的總經理、42家公司的財務總監、38家公司的董事會秘書受到了處罰,上市公司核心職位人員累計人數達到171人,占受罰上市公司董監高總數的30.16%。
時代數據發現,在這171位上市公司核心職位人員中,有47人在公司中身兼數職,這也為其違法違規操作提供了便利。其中,同時兼任董事長、總經理、董事會秘書3個職位的有5人,包括3位實控人;同時兼任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有18人,包括5位實控人;同時兼任財務總監和董事會秘書的有4人,包括1位實控人;同時兼任總經理和財務總監的有2人;另有1人同時兼任董事長和董事會秘書。

盡管,近年來監管層對上市公司監管力度持續加強,但對于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其違法違規成本依然太低。
據2005年《證券法》第193條所述,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受到的頂格處罰是警告以及60萬元的罰款,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受到的頂格處罰是警告以及30萬元的罰款。
然而,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通過“年報虛假記載”、“違規擔保”、“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違規占用資金”等任何任意一項獲得的額外收益遠在60萬元之上。
以千山退(千山藥機,300216)為例,千山藥機2015年和2016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虛增營收和凈利潤,避免了公司過早因為連續虧損而被終止上市;同時,在2015年,公司股價一路高漲至76.12元,公司市值一度達到280億元,到了2017年,公司實控人之一、第一大股東劉祥華已經所有股權質押,一舉套現約13億元,至今仍未解押。
在眾多受罰上市公司中,這也并非個案。定期財報通常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總有部分公司通過粉飾財報,虛增或者虛減直接影響公司業績的會計項目,達到以假亂真、欺騙監管層、吸引投資者,最終實現股價上漲、市值大增、減持套現的目的。
在這一點上,獐子島(002069)玩得爐火純青,通過“扇貝跑了”、“扇貝找到了”、“扇貝受災”等橋段造成業績巨虧后又驚奇扭虧的假象,試圖欺騙監管層,吸引投資者。但是,最終,獐子島(002069)也僅是被處以警告及60萬元的處罰;其董事長、總經理吳厚剛則被處以警告和30萬元的處罰,外加終身市場禁入。吳厚剛也是為數不多被證監會采取終身市場禁入的人員之一。
據時代數據統計,在這59家公司中,處罰力度最大的是樂視退(樂視網,300104),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處以警告及60萬元的處罰,同時因欺詐發行被處以2.4億元罰款。但是,涉嫌欺詐發行的公司少之又少,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占比大多數,多數公司接受處罰的線還在頂格處罰的60萬元之下。
除樂視網外,今年也只有*ST輔仁(600781)、*ST新光(002147)、*ST凱迪(000939)、ST毅達(600610)4家公司因為多次違法違規而受到了兩次處罰,累計罰沒金額在60萬元之上,但未超過120萬元。

從董監高罰金方面來看,罰金在3萬元的最多,達到157人,其平均年薪約為28.45萬元;罰金在5萬元的位于次席,有113人,其平均年薪約為40.59萬元;罰金在10萬元的位于第三,有58人,其平均年薪約為48萬元。如此來看,大多數董監高的違法違規成本也處于較低水平。


編輯 | 張照
設計 | 蔡展
原標題:《數據解讀A股上市公司違法成本:567位董監高平均被罰不足20萬,僅21人終身市場禁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