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今日舉行首發儀式
9月23日上午,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主題出版圖書、寧波市文化創新團隊項目《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舉行首發儀式。

《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古村落保護第一人”馮驥才擔任顧問,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三度得主周靜書擔任主編。20多位寧波本土作者組成主創團隊,深入寧波1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歷時三年田野調查、兩年編輯,才得以完稿出版。

主編周靜書現場發言,"中國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文化財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把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好,就是守護住中華民族的鄉愁?!?/p>
五年間,面對浩如煙海的民間文化珍藏,周靜書與團隊全體人員下沉到民間去,深入田野間,深挖細掘,逐一記錄梳理,精心搜集,細心整理民間文化中各種民俗事象,不僅遍訪村中的長住居民,更是對遷居到鄰村、城鎮,甚至遠走他鄉的村民也進行追蹤調查采錄,盡可能全面、真實、客觀、準確,形成系統科學的文獻檔案資料。
《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為何選擇在寧波出版社出版?寧波出版社總編輯袁志堅給出答案,因為強烈的責任感。
去冬今春疫情期間,為提升作品質量,寧波出版社與全體主創人員積極配合,在村落里,在工作室里,補拍圖片,補充調查,修正資料。寧波出版社從總編到責任編輯,多次召開大小編輯會,嚴格規范,細致編校。在《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后,寧波出版社與全體主創人員更是不遺余力,為了提升排版印刷要求,特別邀請馮驥才先生親自點撥,改進設計,只為將這項宏大的藝術創作工程做到盡善盡美。馮驥才先生還專門為本書題寫了書名。

寧波市評論家協會主席南志剛現場評價《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留住記憶,守望鄉愁,傳承擔當。”

18個傳統村落獲贈圖書

寧波市檔案館、寧波市圖書館、天一閣博物館等單位獲贈圖書

《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的創編特色
對照全國的標準,對體例進行創新提升。既保留了全國的立檔調查規范,又突破了體例,拓展了民間文化的內涵,使之更加全面、系統、具體,具有文化檔案的特性。建立科學完備的傳統村落檔案,使傳統村落的文檔成為記錄完整的地域建筑史、民情生存史和傳統文化史的資料,從而為今后傳統村落研究、保護和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
開創全國“一村一書”先河,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傳統村落都具有它獨特的個性,這與它的自然環境、生活族群的歷史變遷有密切的關系。每個傳統村落的獨特民間信仰、民間風俗,以及民間傳說、歌謠、諺語、謎語、老話、生產技藝等,組成了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卷。它既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的共性,又體現一鄉一村的個性。《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對寧波市第一至第三批1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進行了科學、全面的立檔調查,內容涉及村落風貌、自然資源、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鄉賢名士等,并以地方文獻和村民口述相結合的方式,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各村落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和傳說故事。
《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的價值意義
民間文化的精華扎根于傳統村落里,只有搶救保護好民間文化,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才能達到科學完美的目標。只有保護利用好民間文化,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傳統村落的美麗鄉村建設科學發展。
寧波現有2556個行政村,有保護發展價值的傳統村落150-200個,約占百分之五左右。其中國家級28個,省市級50多個,全國大部分縣只有2-3個。這18部《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能為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和民間文化傳承,提供有力支撐。為寧波文化強市建設展示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同時能推動更多珍貴的傳統村落進行搶救性立檔調查,以守護鄉村的文化靈魂,延續鄉土的文化血脈,強盛城市的文化根基,為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新貢獻。
來源:綜合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