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硫磺八角”成本低,但國人的健康并不廉價
近日,“硫磺八角”引發了不小的關注。每年8月,全國各地批發商都會趕到廣西南寧市三塘鎮采購八角。這里的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是當地最大的八角交易市場,一天出貨量高達300噸。
而據媒體報道,這個龐大的交易量背后,卻有著一個公開的秘密:八角市場正在被違規的“硫磺八角”吞噬。長期以來,為了縮短工時、降低成本,大部分商家都使用硫磺熏制八角。據檢測,這種八角的二氧化硫超原標準16倍。
從媒體調查可知,“硫磺八角”在高峰市場的份額可不小。一名謝姓老板坦言,如今的高峰市場90%都是硫磺果。而整個廣西的八角產量有多大呢?據報道,早在2005年,廣西的八角產量就占世界產量的90%以上,年產值近10億元。準確統計恐怕已經不可能,但作為中國飲食常見輔料的八角,這些年,不知不覺讓我們吃下多少硫磺?這實在令人細思極恐。
引發全網關注的“硫磺八角”,事實上還有很多細節值得關注。比如有經銷商透露,“(硫磺熏制)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可見是個“傳統工藝”,持續有年了,若非有媒體曝光,公眾至今仍蒙在鼓里;也有經銷商透露,“檢查的時候市場會提前通知,這些‘硫磺八角’打包放到倉庫不擺出來,直接拿足干的八角給他們抽檢”,在這樣的監管之下,不違規才是咄咄怪事。
然而,從現狀看,要解決“硫磺八角”這個難題也確實不容易,因為現在對八角添加劑的標準與規章,仍不清晰。
比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關于彎曲乳桿菌等24種“三新食品”的公告》(2019年第2號)其附件顯示,香辛料及粉(僅限八角)被納入硫磺的使用范圍,且最大使用量為0.15g/kg;在八角國標《GB/T 7652-2006 八角》中的衛生指標——“八角中二氧化硫殘留量”又為“應小于30mg/kg”;而現行八角國家標準中,沒有標注八角關于二氧化硫的判定限值。可見,“二氧化硫”能不能檢出、有沒有限值、限值是多少,本身就相互矛盾,這就為生產商與執法部門帶來了混亂。
更意外的是,據國家林草局八角肉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開祥的說法,熏制八角對人體的損害程度需要考量其硫磺的用量大小,目前沒有嚴格的數據和指標支撐其危害程度。可以想見,在這樣的認知語境中,如果“硫磺八角”的危害都不清楚,生產商面對可以極大降低成本的硫磺熏制工藝,會作何選擇?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八角標準及地方性政策的制定,當地已經列入考慮范圍之內。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八角硫磺定性與定量的問題,那么無論怎樣雷霆手段的“整治”,最終可能都會因為合規性錯亂,導致無功而返。
食品安全無小事。“硫磺八角”確實成本更低,但國人的健康并不廉價,對于“硫磺八角”,應該有個明確的說法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