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

新基建突入無人區:二十年工程老兵的探索和“在線”的工地

关注
2020-09-19 07:16
浙江
来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号

搞了半輩子的工程土建,郜強始終無法忘記剛入行時參與的那個項目,內昆鐵路。

從內江到昆明,施工路線穿越了極為復雜的地貌,被稱為地質百科全書。這條線路從20世紀初就開始籌劃,期間因工程難度和天價耗資而數次中止,終于在新世紀伊始成功貫通。

那是他第一次意識到基礎設施和科技能帶來的巨大影響。

大山深處的人過著與外界有時差的生活,能看到的報紙是十幾天前運進來的。工地上只有一臺衛星電話,跟家里聯系只能排長隊。交通閉塞讓上好的山貨運不出去,野生天麻外面1000塊一斤,當地只能賣到15塊。

一輩子也沒接觸過外界的鄉親,看到施工的車輛,像見了洪水猛獸般恐懼,會遠遠跑到山坡上躲起來。

鐵路貫通,科技和基礎設施普及改變了當地的隔絕。山貨滯銷、貧窮落后的狀態也徹底成為往事。

郜強期待這樣的改變也能發生在自己干了大半輩子的行業里。

中國被稱作基建狂魔,創造了非常多的世界第一,但大部分時候公眾對這個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施工現場塵土飛揚、砂礫四散、垃圾堆積、泥漿漫溢……

行業與傳統、管理粗放和高流動性且難以有效管理的民工群體劃上了等號。“有些同行總是提心吊膽,因為根本不知道睡醒了睜開眼,公司是不是已經倒閉了”,郜強形容行業的弊病為盲人摸象式決策。

但郜強并不認為這一切無從改變。“我們要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修隧道”,在成都的中鐵隆大廈辦公室里,他對著云計算廠商阿里云全球技術服務部(GTS)工程師暢想即將到來變化時難掩興奮。

郜強的謀劃并非空中樓閣。中鐵隆工程集團與阿里云合作開發的數據中臺和大屏、報表等數字化工具即將上線。郜強希望它能解決困擾行業多年的生產流程信息無法實施感知、傳遞與留存分析,從而影響安全生產和成本管控。

郜強的故事并非孤例。

在距離成都一千多公里的武漢,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萬維天地項目工地上,新的技術手段如數字孿生、5G網絡、智能設備、視頻識別等正在發揮效用。該公司信息化管理部經理萬會龍對數字技術的規劃遠不止如此。

BIM與無人機拍照相結合的項目進度分析。

他期望通過企業內部管理和項目生產流程能被數字化,提升管理效率。在他的設想中,它將會是企業內部知識管理和創新發生之地。

在大多數人尚未察覺之處,變化正在發生。舊有的基礎設施正全面擁抱新的基礎設施。80后的房建企業高管與70后的工程建設老兵都試圖在一些亙古已有的場景里點燃新火花。而在他們身后,90后的年輕人們已為新技術帶來的行業圖景躍躍欲試。

這是一個有關遠見、堅持、勇氣和夢想的故事。在徹底的行業變革到來之前,新舊基礎設施融合的戰事中場,創新者們正在穿越無人區。

01工地上多了“新玩法”

“區塊鏈不就跟打麻將差不多嘛”,郜強喜歡跟人聊天,也經常語出驚人。他理著干練的短寸頭,白色的短袖襯衫搭配西褲,講話風趣,帶著四川人特有的隨和,看不出一點企業高管的架子。

“共創”、“產品思維”、“數據中臺”之類的詞匯頻繁出現在他口中,與他所處的行業和環境形成了奇妙的錯位感。

郜強(右二)通過移動端BlM和GⅠS系統呈現的工程建筑模型,指揮施工生產部署。

郜強是工程基建承包商中鐵隆工程集團里常務副總經理。1997年,他進了工程土建行業,此后的二十多年正值中國城市化進程狂飆突進期,郜強在中鐵隆見證了基建行業和公司的迅猛發展,也深諳行業的共同困境與弊端。

在中鐵隆的辦公區,能見到貼滿了“安全質量第一,效益第二”、“人品第一,能力第二”等充滿濃厚的傳統企業氣息的橫幅。距離該公司總部大廈約11公里,成都市的地鐵19號線西溫段就由中鐵隆承建。

施工現場,你能看到有關傳統基建行業里的所有元素:穿著工服帶著安全帽的成群的工人穿梭在工地上;大片的鋼材被切割焊接,鐵屑和火花四濺;大型器械設備運行發出巨大的轟鳴……這是典型的工地施工場景,也符合所有人對基建行業的想象。

工人在工地上施工。

但在一些角落里,變化也在發生。

就在地鐵19號線西溫段工地上,進入工地已經需要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這既對應到出入人員的身份核對查證,還能監測工地范圍內從業者的行為規范。例如,沒有帶口罩或安全帽時系統會自動發出提示音,要求規范作業。

核心施工環節里,對盾構機的智能數據管控已成氣候,他們的盾構大腦已經投入使用。工程的技術負責人蔣坤是個94年的小年輕,安全帽遮不住他臉上被烈日暴曬留下的痕跡。

蔣坤跟了好幾個項目,對工程項目流程已能信手拈來。對盾構機作業流程的實時數據采集解決了生產流程數據的實時傳輸問題,能有效防止不規范作業帶來的工程事故,掌控進度,從而保障項目順利進行。

中鐵隆和郜強更大的數字野心來自他們與阿里云合作建設的數據中臺。

它把從盾構管理大腦、設備管理大腦、物資管理平臺、勞務綜合管控平臺、智慧工地等自動采集回的業務數據自動、真實、及時、有效地傳遞回系統。通過對設定目標和實際數據的比對,能實現對業務信息強掌控,實時糾偏。

“過去是是事后總結,找后悔藥吃,現在一有問題馬上就知道” 數據的生成自動真實及時有效,數據的傳遞、應用也變得智能,郜強認為這是數據中臺最大的魅力。

技術在工地上發生的改變不止在中鐵隆。

萬會龍在探索數字化在建造企業里的應用場景。

“建房能分為若干個模塊。在工地干了半輩子的工人們最懂具體環節如何降本增效。他們能通過數字工具把每個模塊的最優選項反饋到系統。最優解組合在一起,建房子就有了非常優化的一套知識,每天都在優化。”中建三局一公司數字管理部總經理萬會龍期望建房子的方式能發生改變。

萬會龍是個八零后,愛笑,聊天時喜歡引用工程里的各種案例作類比。業務上的指標和數據信手拈來,對業務數字化的前景侃侃而談,也對技術給企業帶來的改變充滿期待。

他們來自工地,現在還是行業里的少數分子。

02 經驗的藝術

阿里云GTS的工程師聽說過一個段子。同樣的項目,新人或者管理能力一般的人做會虧損一個億,有經驗懂門道的老鳥做,搖身一變就能盈利。

這里面的竅門太多了,卻都分布在很細枝末節的地方。比如地底下挖出的建筑廢料,新人想到的解決方案是要租場地存放后回埋。老手卻知道這里面的點——被處理過的建筑廢料里能篩出大量石子,它們都能加工成路基,轉手就是一大筆錢。

動輒幾十萬平方米的建筑體量,數以百噸計的鋼筋、水泥和數以百計的人員調度,其中還牽涉到安全生產、成本控制等多重因素。如何管好手中的項目,是每一個行業管理者的痛點。

郜強會一遍又一遍巡視自己的領地。在他負責項目時,郜強的下屬們總能看到他每天早晨五點起床開始巡視工地的身影。到晚上十二點多睡覺前,他又會再出現在工地上。

下屬們看不到的是,郜強每天躺在床上還要反芻一遍當天的工作安排。一整套動作下來,他要到一點多才能入睡。

數字化正在基礎設施行業應用。

萬會龍的做法則是實時推演。他在腦子里有一張大地圖,那張地圖以北京為中心,形成了三個弧形圈。最小的圈是香河、天津、廊坊一帶;第二個圈從石家莊開始到青島、濟南;第三個圈最大,最北端到了哈爾濱,西邊到了蘭州,東邊到威海。這是他前幾年負責項目的城市分布圖,根據工程進展不斷更新。

同時管那么多項目,人的能力是有上限的。郜強感慨,從前搞土建一輩子可能就做兩個項目,但現在一個項目至多一兩年。這與行業的擴張速度分不開。

一組數據顯示,以城市軌道為例,2000 年之前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總里程僅為 146 公里。至2018年底,中國地鐵以 5013 公里的總運營里程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地鐵總里程35.26%。

所有入場玩家和從業者都在高強度和高壓力下工作,郜強和萬會龍的焦慮正是中國基建行業起飛,基建承包商規模快速擴張的注腳。

坐著火箭往上飛的行業里,經驗也被速注入的新鮮血液迅速稀釋。在極短的時間里,一家公司的營收從十億飆五十億,公司規模也從300人膨脹到1000人,不懂的人比老鳥還多。

在郜強在北京負責中鐵隆的項目管理時下過一個略顯奇怪的命令:員工晚上在工地上不能跑。

“一跑就是急事,工地上的急事一般都是大事”,他解釋了緣由。這個命令指向的是基建行業管理者憑人力似乎永遠難以解決的困境——管理者并不能掌控工地上的細節,也不知道下一刻是否就有因不規范操作和擅離職守導致的重大意外。

如何消除不確定性?如何解決行業的系統性問題?工程老兵們苦苦掙扎。

03 不能把身家性命綁在別人褲腰帶上

“你不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綁在在別人的褲腰帶上”。郜強和萬會龍們被逼上了“梁山”。

郜強十年前就開始摸索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以消除不確定性。

復雜的場景和高度的不確定性逼著他往前走。他還記得地鐵14號線復雜周邊環境時的束手無策。地下施工進度在東三環的某個立交橋旁停了下來。施工點距離東三環的一個立交橋不到一米,另一邊挨著某個國家部委的員工宿舍樓。

地下工程的施工深度要挖到七八層樓房高。地下管線還得保證暢通,污水管、雨水管、天然氣管道等功能不受影響,地面地基不能發生一絲沉降。

盾構機施工現場。

施工方案最終以一個小發明解決了問題。郜強找來了航天三院,合作開發了一個工具,利用光纖的高靈敏度,感知施工環境的實時地面沉降。

郜強還特意去煤礦行業學習經驗,在工人的頭盔上安了芯片,既能實時了解項目的施工進展,也能在危險發生時準確定位工人位置方便營救。這在北京嘗試成了中鐵隆工程能力的勛章,成了行業的標桿案例。

萬會龍所在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也在探索超越經驗的管理方法。2010年,萬會龍受命主導編制一套項目的標準作業流程。

“造房子的流程都有分解,每個環節要放多少人,這個流程里都會有總結”,他一點點完成了企業知識資產的初步積累,這套標準完成后,經驗并不豐富的行業新兵也能保障項目正常運轉。萬會龍實現了個人在職場上的跨越發展,那一年他連升三級。

創新讓實干家們嘗到了甜頭,但信息分散且滯后的問題依然困擾著行業。管理依然缺乏有效抓手,應對越來越多樣的業務需求時而頗感局促。

“在海外也有項目,招標、結算和成本體系都跟國內不一樣。”重新搭一個系統也行,但建完項目可能也結束了,基本難以做到實時合規管控。

能否有一套對業務進行整體把握,基于全盤實時信息作感知、匯總和分析反饋的機制呢?

去年五月,郜強在一個偶然的場所聽說阿里云的數據中臺,眼前一亮,馬上決定要跟互聯網公司的工程師們聊聊。這一聊就是三四個月,雙方摩擦碰撞了多輪,都在探索彼此能做些什么。九月底,中鐵隆和阿里巴巴開啟合作,阿里云GTS的工程師們駐扎到了中鐵隆。

有人去中鐵隆辦公室比回公司還多,為的是把準企業的需求。“沒有現成的方案,是在跟公司一輪又一輪的深度調研里熟悉業務,發現問題,提供方案。” 阿里云GTS技術服務工程師半塵說,只有深度了解業務流,才能從業務出發解決問題。

今年四月,他們提交了方案,五月實現了初步上線。一些結果超出了郜強的預期,“自動生成的數據,不用手動去填,避免了誤差,用不著那么多‘表哥表姐’們了”,郜強用詞很時髦。

萬會龍則是被上司通知來負責數字化新業務的,“我老板讓我干這個,我死活不肯來”,他開玩笑地說。只是在與阿里云的工程師們磨合方案到動情時,他會收起時常掛在臉上的笑容,“這個事難,但總要有人來承擔”。

在看上去最為笨重的行業,風暴聲已到耳邊。

04 只有拼命才能被看到

萬會龍沒有告訴朋友自己換了個行當,他習慣有了結果再對外界反饋。

數字化業務對萬會龍而言依然是個不小的挑戰。數據中臺要打通從前封閉且不耦合的數據,牽一發動全身。焦慮肉眼可見地存在,萬會龍多了個新習慣,走步。

每天起床后,繞著辦公區走半個小時,睡前再走半個小時。這是解壓和放松的時刻,也是他梳理思路的方式,“我走路步數比去年起碼多了40%”。

他給自己設定了時間節點,“8月份我們要從圍墻內走到圍墻外”,為了完成目標,團隊所有人在武漢的工程基建公司里過上了北上廣深的生活節奏。

他的壓力阿里云GTS的工程師們也看在眼里。項目里工程師們因此也過上了晝夜兼程的生活。所有人住進了武漢郊區的酒店里閉關,在疫情期間,他們也沒有停止開發。

高科技手段越來越深入到一線施工現場。

對新技術提供方而言,他們只能用成果和事實來打消來自另一個陣營的憂慮。

中鐵隆的方案在五月初步上線,此前和阿里云合作時的質疑郜強已經聽不到了。“當時有人跟我說為什么要找個互聯網公司搞合作嘛”,郜強說。

對萬會龍和郜強而言,創新從來不是擺設。

郜強認為,更好的方案、更低的成本、更準時的工期、更規范的生產流程是基建行業能提供給客戶更好的服務。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必須拼命才能被看到,我們做數字化是為了生存,必須做得比人家好,成本比人家低。否則客戶憑什么選你?”

他還在公司的人事組織上為創新開路,“思想跟不上,只能換掉,讓更適合的人來。” 郜強充滿了緊迫感,他有一個理念,中鐵隆創新走了第一步,但不能只有第一步。

而萬會龍認為,通過數字管理,數字預測工具的運用,在面對業主方時能以清晰的成本結構提供更好的服務。

“以后我們工作的場景可能是這樣的——客戶列出自己要求和成本,我們就能立刻給出ABC三種不同的套餐。這是計算機算出來的,成本結構清晰,客戶看了會很明晰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萬會龍認為這套數字化企業知識資產會是企業對客戶提供服務的一部分。

“只要真有用,根本不需要什么推廣,大家都搶著用。”萬維天地項目的工程負責人杜仲十分看好技術在行業未來的應用前景。

一項統計顯示,所有信息和通信技術支出的50%以上將用于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在新舊基建行業的融合里,參與方都不約而同意識到,通過科技手段,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才是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源泉。

05 結語

建房修路,這些亙古已有的場景從來不在時代的聚光燈下。

對新基礎設施提供者如云計算廠商而言,挑戰并不小。疫情是一場壓力測試,但只有在這樣極限挑戰里經受住挑戰,才能稱作真正的基礎設施。

而到最終,一切要靠業績和成果說話,只有讓技術真正走進業務,在角落里探索的先行者才會變成行業里的大多數。

這是個萬億級市場,云計算廠商們正躍躍欲試。

創新從來不是單一的因果鏈條。兩種基礎設施的鏈接和融合也如同人類探索新知的每一步一樣,挺進了無人區。好在,創新者們從未停下步伐。(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1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百家乐官网网络公式| 百家乐官网娱乐全讯网| 百家乐皇室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哪里有百家乐代理| 大发888为什么进不去| 哪里有百家乐投注网| 百家乐官网注册下注平台| 博彩网站排名| 狮威百家乐娱乐场| 赌博百家乐官网技巧| 德州扑克辅助软件| 新花园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棋牌辅助| A8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波音网址| 大发888网址怎么找| 百家乐娱乐网开户| 娱乐城百家乐规则| 澳门百家乐官网赌博技巧| 六合彩网站| 新锦江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做生意怎样看风水| 连环百家乐官网怎么玩| 百家乐官网澳门路规则| 惠水县| 大发888加速器| 大发888八大胜博彩| 大发888手机| 二八杠游戏平台| 太阳城王子酒店| 百家乐赢退输进有哪些| 百家乐注码投注论坛| 属兔魔羯女在哪个方位做生意| 24山辅星水法分阴阳| 百家乐的必赢术| 百家乐一直下注庄家| 百家乐投注综合分析法| 百家乐干洗店| 百家乐赌博公司| 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官网网| 7人百家乐官网中号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