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豆一談戀愛,我的房子就塌了”丨明星是否該公開戀情?
原創 奕斐 奕斐有話說

有一派以楊天真(國內金牌經濟人)為代表,她在接受采訪時表態:我反對所有的戀情公開化,而且對戀情本身也沒有好處。另一派則以張雨綺為代表,她則認為明星應該公開戀情。還說:“談戀愛不就是要幸福嗎?你不在陽光下吻我,我干嘛要生死白頭。有些朋友就是干得漂亮!”
另一派則以張雨綺為代表。她則認為明星應該公開戀情,還說:“談戀愛不就是要幸福嗎?你不在陽光下吻我,我干嘛要生死白頭。有些朋友就是干得漂亮!”張雨綺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很鮮明:我們明星也是人,談戀愛就是要光明正大。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兩個問題:
明星到底能不能夠公開戀情?
2.我們作為普通人,我們的愛情要不要公開給別人看?
其實這是兩個不太一樣的話題,但是放在一起討論還蠻有意思的。
在我開始做追星研究之前真的不能理解,為什么明星就不能公開戀情呢?
明星也是人,TA也要結婚生子,TA也有正常需求。為什么做了明星以后,TA就沒有這個權利去公布戀愛和結婚呢?
我一直認為大眾對明星的這個期待是有問題的。
我覺得年輕人怎么就這么瘋狂?你們喜歡一個明星,怎么連他談戀愛的權利都不給了呢?
但是做完研究以后我的想法變得更復雜了。
我在研究的時候遇到一個特別熟悉飯圈文化的訪談對象。他告訴我其實明星里面是有區分的。
有些明星,TA就是明星。TA有一技之長,會演戲或者會唱歌,人們不會對他的戀愛狀況有要求。
對于那些不能談戀愛的明星往往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身份:TA是偶像、愛豆,或者叫流量明星。這樣的群體一般是以團體的身份出現,或者是通過選秀出現。
最近幾年流量明星出道的方式也會比較不一樣,所以明星的分類主要是看他經濟收入來源。如果收入主要來源于粉絲,很可能就會是流量明星,那TA就不再擁有“談戀愛的權利”。
這個訪談對象告訴我說,當明星是以演技聞名的時候可能粉絲購買的是TA的產品,是TA的演技,TA的這個電影。但對于流量明星來說,很多時候粉絲購買的就是TA的這個人設,明星的人設。
粉絲為你去氪金,為你去做很多的事情,本質意義上都是對你這個人去買單。而流量明星常常有個很重要的人設叫“男友人設”。
你給我提供一個幻想的世界,你是我的感情寄托,你承載了我追星的這個夢想。所以我愿意為你花錢,花的是我這個夢想的錢。
既然流量明星是從這個角度來獲得經濟收益,TA就應該有愛豆的自覺——不應該破壞我的幻想。
所以粉絲經常有句話說,“愛豆一談戀愛,我的房子就塌了”。
這個“房子塌了”就是粉絲的幻想被破滅了。因為在這種時候粉絲會有被背叛的感覺,覺得TA沒有盡到愛豆的義務。愛豆不能既掙我的錢,又來「玩弄」我的感情。
對于這個體系,我內心里面會打個問號:這個邊界到底在哪里?這里面其實是非常有爭議的。
我在訪談的時候還遇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個案是關于H姓的男流量明星。
他被實錘有女友了。但是粉絲們說我既然知道也就算了,我也不覺得一定要反對。但當這位明星公開宣布了這件事,粉絲就特別生氣,覺得這位明星沒有做愛豆的自覺。
那個“飯圈達人”跟我聊了很多他的心路歷程,我真的是覺得特別同情她,那感覺跟失戀也差不了太多。
雖然有時候外人不進入這個圈子會覺得很奇怪,但是從社會學角度講,這個背后就是商業文化、資本主義文化對于情感世界的一個進入。
表面上我們討論的是一個公共戀情權利的問題,但實際上背后講的是商業的運作機制跟契約關系。
這幾年來,我們在研究領域有幾個新的詞匯,比如說“情感勞動”。我很喜歡的學者Eva Illoiz,她最近新寫的一本書《作為商品的情感》其實都在討論這個話題。
過去我們是以勞力作為付出,但是今天情感越來越成為一種勞動并且是能得到收益。
這本書里提到一個度假村的服務的例子。這個度假村提供的就是微笑服務,只為給旅客一個溫暖的家的感覺,這些就是情感勞動。所以這個度假村的收費很高。游客購買的是那種愉悅的感情。
在消費主義的這個體系下情感是可以被商品化的,資本在制造新的情感。情感的購買的存在也意味著“情感提供”本身的這個存在。

這種情感勞動我們怎么去看待它,怎么去討論它,甚至我們是不是要對這種消費文化有警覺這是我們社會學一直在做討論的。
這里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好或不好,我一直講社會學不做那么多價值判斷。但是我們把這個事實復原過來,這一點對我們去理解現象是很重要的。
我個人不完全關心流量明星、愛豆到底能不能談戀愛。我更關心的是情感勞動、情感產品它的邊界到底在哪里。我更關心的是什么樣的情感是不可出售的,什么樣的情感是可出售的。出售的情感里面到底有沒有真實的成分,這才是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話題。
跟這個問題有些相關性但又截然不同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普通人談戀愛能不能夠公開化?
我在做研究的時候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變化。我是七零后,在大學談戀愛的時候就覺得公開表白是一個特別浪漫的事情。一個男生這個用蠟燭擺了個心形向某個女生告白,我們都會覺得好浪漫啊,會覺得特別的美。
后來我和學生們分享了這個事,他們就覺得這個不是件好的事情。他們覺得為什么你不經我同意就把我的私人生活放到了公共領域?你這是在強迫我必須要接受你的告白,是在用道德綁架我。

所以普通人的戀愛要不要公開,背后涉及的就是私人生活跟公共空間之間到底是有什么樣的關系。
我們撇開這種告白的事例,我們來討論假設真的我們談戀愛了,到底能不能公開,要不要公開?
其實“公開戀情“這個問題跟愛不愛而緊密相連,這個公開的程度其實跟我們的安全感是有連接的。
公開有幾個方式:一個是在朋友圈公開,一個是在親朋好友之間公開,還有一個就是我帶上個標志物向熟或者不熟的人公開表示,我是處于戀愛關系中的。
在這個過程中,它是另外一個話題。首先,在我講愛情課的時候反復強調社會學的愛情里有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三角理論。愛情由三條邊構成:親密關系、性喚醒以及吸引力,還一條很重要的邊叫承諾或者叫維持關系的決心。
公布感情其實是承諾的一個內容,短期關系如何向別人承諾說我是跟你有這個關系的。除了私底下的告白以外,向公眾的公開也是承諾的一種。
在維持長期關系里面也是向大家公開說,我已經有了確定的關系,我們是愿意長久的走下去。所以很多的人對于對方不愿意公開這個戀情,心里會有嘀咕的。

有的人會強烈地覺得這就是我的私人問題,沒有必要告知公眾,兩個人好就可以了,這也是一種邏輯體系。你可能需要告訴對方,這個對我的安全感很重要??纯此饺诉吔绨踩兄g,我們能怎么妥協?
在這個問題上我排除掉了那些真的就是想跟別人搞曖昧,談戀愛就不是很認真的,他真的就不想告訴別人。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分開來談。
因為這種情況的一種可能性就是他真的是「渣男」,喜歡很多女生。第二種我們能想要問的是,我怎么經過時間的累積,讓他覺得我真的是他唯一的那個可選擇的人。那到了水到渠成的時候,TA是不是愿意公開,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在確定關系以后你又會發現要不要在朋友圈里、公共場合秀恩愛就不是承諾的問題了。這跟穩定情感在今天成為一種稀缺資源緊密相連。
當我們秀恩愛的時候其實是因為穩定的情感在今天的社會特別不容易,它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所以我們會有驕傲的一面,有炫耀的一面。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有秀恩愛的權利。我個人經常被抨擊在秀恩愛,尤其在朋友圈。有時候我和我老公吵了一架,發了個朋友圈,人家都覺得我秀恩愛。
對我來講朋友圈就是我私人的空間,你有權利不看,或者你是可以屏蔽掉我。我每年會把我的朋友圈都打印出來,這就是我的微信記錄。這是我的公私邊界,我并不覺得朋友圈是我的完全公共的一個空間,這是我私人的空間。
今年的七夕節我們在微博上也秀了一把恩愛,這事其實是刻意為之。
因為這幾年來我做大量的研究,我發現很多人是很幸福的。可是我們的媒體給到我們的概念:愛情是不長久的,沒有幸福的婚姻。當你心里沒有這個美好,你就很難去實現這個美好。所以我反倒是鼓勵大家更多的去秀恩愛。
我專門一條微博希望大家告訴我他們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樣的?有很多人留言告訴我他們的幸福故事,我覺得這些故事常常是非常能打動我的。
我們也有些研究也的確證明了,網絡上公開地展示愛意的行為對于增進情侶關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也是有影響的。從我個人角度來講,展示你的美好生活還是有積極正面的意義的。
希望大家不要那么的討厭秀恩愛這個行為,尤其在今天穩定的情侶關系如此變成稀缺資源的時候,它還是有它的價值所在的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