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發生在中國家庭中的食源性疾病
2015年WHO總部發布的全球首份食源性疾病全面估算報告中,稱每年10個人當中幾乎就有1人因吃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并導致42萬人死亡;其中五歲以下兒童處于特高風險,每年有超過12萬名兒童死于食源性疾病。

美國疾控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約有4800萬人患有食源性疾病,其中12.8萬人入院治療,3000人死亡。歷史上,我國也發生過多次食源性疾病爆發的慘劇。有研究表明:中國平均每年也有近 5 萬人因食物中毒受到損害。前日,針對“523位居民食用從萬尾海域撿來的榴蓮后出現不適癥狀”一事,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查明前述事件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同時,我國夏秋季節食用蘑菇中毒事件高發。這讓我們不得不對發生在中國家庭中的食源性疾病加強防范與關注。
去年發表于《中國公共衛生》的一項研究通過分析2010-2016年的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對我國家庭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了研究。數據顯示:中國 2010 — 2016年共發生家庭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 5197起,累計發病29 210例,平均每年發病數約為4173例;死亡780例,病死率為 2.7 %。
從食源性疾病暴發季節上來看,中國家庭食源性疾病多發生在 5 ~10 月。如下熱力圖所示:

不同一級致病因素導致發病數來看,菌類的致病數在2010-2016年持續增加。化學性污染、有毒動植物致病數也呈現增加態勢。2010 ~2013 年生物性污染是最主要的一級致病因素,2014 ~2016 年以菌類居首位。下圖所示:

中國 2010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前7位致病微生物依次為沙門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蠟樣芽胞桿菌、大腸埃希菌和肉毒毒素。下圖所示:

其中,副溶血弧菌是在廣西引起“523位居民食用從萬尾海域撿來的榴蓮后出現不適癥狀”的致病菌。
菌類和肉類是引發食源性疾病事件中占比最多的兩類食品。數據顯示:2010-2016年,我國食源性疾病事件中,菌類食品所致發病數逐年增多,肉類和多種食品所致發病數逐年下降。

食物從獲取、加工到入口中間要經歷多個環節,這些環節都可能引發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出現。2010 — 2014 年以多環節所致發病數為最多,2015 — 2016 年以誤食誤用所致發病數為最多。在引發家庭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中,因誤食誤用導致的比例持續增加。

家庭作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發生場所,關乎到每個居民的健康安全。最新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數據尚未披露,過往幾年數據所顯示的嚴重性和最近發生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食品安全問題足以讓我們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大力倡導節約糧食的今天,安全飲食、防范食源性疾病同樣任重道遠。
——————————
數據來源及參考文獻:
廣西疾控查明“523人撿食榴蓮中毒”: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https://www.sohu.com/a/416045885_260616
張晶, 李薇薇, 楊淑香, 郭云昌, & 付萍. (2019). 中國2010—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中國公共衛生(10).
估算全球食源性疾病負擔 https://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foodborne-diseases/ferg/zh/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