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走讀城市|下揚州⑧:古城里的琴聲和棋局

王峰
2020-09-04 16:58
來源:澎湃新聞
? 城市漫步 >
字號

作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四藝”,琴、棋、書、畫一直流傳至今,但中國沒有哪座城市如揚州,不僅留下了帶有地方印記的琴曲、棋譜,如《廣陵散》《桃花泉弈譜》,同時誕生過廣陵琴派、揚州八怪畫派等地方性藝術流派。

古琴演奏《廣陵散》,演奏者龔一先生。  音頻來源喜馬拉雅FM

《桃花泉弈譜》書影。  本文作者供圖

談及中國古代的琴、棋、書、畫,其中琴指的是七弦琴,近代以來,為區分它與鋼琴等西洋樂器的不同,人們通常將其稱為古琴。揚州古琴史源遠流長,從漢魏絕響的《廣陵散》,到盛唐岐王宅里的揚州琴聲,從始創于清朝初期的廣陵琴派,到民國初年創立的廣陵琴社,古琴在揚州曾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遺憾的是,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揚州城內幾乎難尋一張完整可彈的古琴,而能演奏者更是屈指可數。

但有意思的是,20世紀80年代揚州開始繼承光大廣陵琴派時,意外地發展出了古箏。從1980年揚州成立古琴古箏研究小組,到1982年創辦全國第一個青少年古琴古箏培訓班,再到1984年廣陵琴社復社,下設古琴、古箏等組,廣陵散雖未斷絕,古箏卻在揚州悄然走上了產學研的道路。那時,在揚州經常能看到少兒古箏合奏,多則上百人,少則數十人。就在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揚州還創下了2008人同時演奏古箏的吉尼斯紀錄。后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先后在揚州設立古箏考級點,每年有千人以上能取得八級證書。2000年,揚州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古箏藝術之鄉”。

曹華先生在史公祠撫琴。  本文作者供圖

如今,揚州古琴隨著一股復興之風也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我的一位好友中年開始學琴,因此我有幸認識了他的老師曹華先生。曹華是地道的揚州人,家傳昆曲,自幼愛吹笛,得廣陵琴派第十代傳人胡蘭女士親炙。在揚州古琴界,他是位低調人物,很少露面于媒體。梅花嶺畔的史公祠在民國時期曾是廣陵琴社主要的活動場所。2009年春天,江澤民到訪史公祠,曹華表演了古琴、笛和簫,現場氣氛頗像一次雅集,讓觀眾聽得如癡如醉。而他不僅奏得一手好琴,在斫琴工藝上也頗有造詣,制作的仿斷紋古琴幾乎可以亂真。

史公祠內廣陵琴社舊址。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徐常遇等人開創廣陵琴派時,燦若繁星的圍棋國手們開始向揚州聚集。中國古代圍棋在清一代最盛,從黃龍士到周小松,整個清朝的圍棋史怎么也繞不開揚州。施襄夏與范西屏是“座子棋”的巔峰人物,二人都是海寧人,年齡相仿,都曾旅居揚州,先后在這里寫下了經典著作《弈理指歸》和《桃花泉弈譜》,分別得到了兩淮鹽運使盧見曾與兩淮巡鹽御史高恒出資刊行。

桃花泉是揚州鹽院內一口古井,《桃花泉弈譜》以此命名,曾在揚州做過兩淮巡鹽御史的曹寅就寫過一首題為《桃花泉(并序)》的詩。隨著20世紀末新華中學(揚州鹽院舊址)搬遷,這口古井湮沒在新建的住宅樓和商務樓的地基之下。瘦西湖上的五亭橋是高恒興建,我兒時曾想,高御史是不是依照圍棋四個座子的星位與天元,而設計了五亭橋的布局呢?

相比圍棋,象棋在揚州民間的參與度更高。民國以后,揚州掀起了一股追捧象棋的熱潮,城內遍布棋室和棋攤,以教場一帶最為熱鬧。

東關街疏理道有座“張宅”,主人張毓英專門辟出棋室,為民間的棋賽提供場地,并且他還承擔了外埠棋手在揚州的吃住,因此人送美號“棋孟嘗”。1924年,張毓英將精彩對局編印成《象棋萃鯖》,遍贈海內同好。這是中國象棋最早的實戰棋譜選輯,而在此之前流傳的棋譜多是殘局或排局。

民國時期,中國象棋界先后有“維揚三杰”王浩然、周煥文、張錦榮和“揚州三劍客”周德裕、竇國柱、朱劍秋馳騁大江南北。其中,周德裕曾一度代表了20世紀30年代國內的最高水平,有過“七省棋王”之譽。太平洋戰爭前,周德裕旅居香港,為中國華南地區及東南亞的棋藝傳播做出了貢獻。以至于后來梁羽生在香港《大公報》的《三劍樓隨筆》專欄撰寫了《縱談南北棋壇》一文稱,揚州是當時中國象棋水準最高的城市。

1957年的春天,老棋王謝俠遜率江浙高手從上海到揚州來切磋棋藝,張毓英在富春茶社致歡迎辭時稱,這是“五虎下揚州”。“五虎”中竇國柱與朱劍秋雖當時已移居上海,卻是曾經的“揚州三劍客”中僅存的二人,于是代表家鄉出戰。那場棋賽備受關注,南京、鎮江、泰州、南通等地都組織了觀摩團。

竇國柱師從老三杰之一的周煥文,稱周德裕為大師兄,是一代棋王胡榮華的啟蒙老師。竇國柱20歲時承父業打理左衛街的九如齋,店鋪舊址位于如今廣陵路的市副食品商店。后因沉湎棋事,將茶食店轉讓,過上了“仗藝走天涯”的生活,直至1956年,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揚州三劍客”中,朱劍秋年齡最小、出道較晚、享壽最長的棋手。77歲時,他曾榮獲“象棋大師”的稱號。竇、朱二老都是“雙槍將”,棋壇把圍棋、象棋棋技俱佳者稱為“雙槍將”。朱劍秋回揚時與揚州最高水平的姚偉鼎下圍棋,互有勝負,而竇國柱圍棋水平則在朱之上。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揚州城親友、鄰居、同事、同學閑下來聚在一起都喜歡殺上幾盤象棋。我在街頭還常能見到江湖藝人擺的殘局,也曾到體育館現場觀摩過大師云集的“棋星賽”。雖然,那個時候揚州本地已沒有了名震全國的棋壇高手,但民間棋風仍盛,后來這股熱潮衰退應該起于八十年代中后期。

與民眾熱衷象棋的情況迥然不同,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揚州城內下圍棋的人數不會超過百人。

1984年秋,第四屆圍棋“國手戰”在揚州的個園舉行,游客與棋迷可以買票進園,隔窗觀戰。正是那次比賽,8歲的常昊在揚州西園賓館第一次遇到了恩師——人稱“聶旋風”的聶衛平。不久后,中日圍棋擂臺賽拉開戰幕,由于聶衛平在前三屆的神勇表現,談圍棋、看圍棋、學圍棋、下圍棋之風瞬間席卷了華夏大地,也風靡了古城揚州,圍棋在揚州從此不再是小眾運動。

多年前去世的姚偉鼎先生曾稱霸揚州棋壇近30年,因長期在政府任職,大家都習慣地稱他為“姚主任”,他是揚州第一位圍棋業余六段棋手。我上中學時,有幸在小秦淮河畔的棋室里同他下過讓子棋。姚主任的女婿邵震中先生是江蘇省內第一位九段,現任江蘇棋院院長。20世紀7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機會,少年時代的邵震中遇到了下放的姚主任,于是姚主任成了他的恩師,也成了他的伯樂,最后還成了他的岳父。

傅兆裕老師晚年在家以棋自娛。  本文作者供圖

我自幼沉迷象棋,小學四年級時,教我數學的傅兆裕老師想教我下圍棋,被我拒絕了。多年以后,我愛上了圍棋,一位棋友告訴我,傅老師當年也曾是揚州棋壇的風云人物。于是,我興沖沖地跑到廣陵路的傅老師家求教,下了盤讓子棋后,老師說“學遲了”。就這樣,象棋和圍棋我都沒學好。傅老師還會彈手風琴,教過我們音樂。他退休后,好多年每到臘月,便在家門口擺個桌子寫福字和春聯,無償贈與路人。

琴、棋、書、畫如今早已從舊式文士階層走向了普羅大眾。現在的揚州城里遍布各種琴社、棋室,但多為培訓機構,少有雅集之地,也就談不上真正的“知音”與“手談”了。然而,我以為揚州的文脈之所以能綿延不絕,不單是有看得見的技藝繁榮,更得益于那看不見的文化積淀。在這座小城里,像傅老師、曹先生這樣“隱于市”的人還有很多,正是他們默默賡續著這座古城的風雅之脈。

(本文作者王峰系揚州本地民俗和文史愛好者)

 

“走讀城市”專欄關注私人記憶里的城市舊貌和當下鮮活的城市新顏。每期專題將圍繞一座城或某一個城市切面展開講述。

    責任編輯:康寧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庄家的胜率| 大发888娱乐游戏账号| 长乐坊娱乐城| 澳门百家乐是怎样赌| 最大的百家乐官网网站| 同乐城百家乐娱乐城| 沙龙百家乐官网娱乐场| 澳门顶级赌场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庄闲客户端| 博彩百家乐官网软件| 万龙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威尼斯人娱乐城 104| 试玩百家乐官网帐| 百乐坊娱乐场| 全讯网体育| 网上百家乐平台下载| 百家乐官网有无规律可循| 李雷雷百家乐的奥妙| 百家乐游戏机压法| 兴化市| 怎样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电子百家乐官网规则| 百家乐官网桌布| 百家乐官网庄闲机率分析| 东明县| 赌场里的美少年| 桐庐棋牌世界| 什么是百家乐平注法| 百家乐官网桌套装| 网上百家乐官网赌博出| 百家乐官网客户端软件| 百家乐官网打庄技巧| 百家乐网| 大发888在线官方| 百家乐玩揽法大全| 线上百家乐官网试玩| 申扎县| 美乐门娱乐| 大连棋牌网| bet365苹果| 德州扑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