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與洪共存|南方洪水故事:彩虹橋、皮劃艇和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這幾個分開都認得、合在一起令人陌生的詞,已經不由分說,用超大的威力開始詮釋自己。
它不再停留在生澀的報告和抽象的數字里;它裹挾著大氣環流本身的強度,地球表面釋放不出的熱量,四處加劇氣象影響,制造極端天氣;它的作用,使得一些地方旱澇頻發,高溫加劇,它把今夏極圈的氣溫,推上歷史新高。
今年8月24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指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我們在一個播客節目的留言里讀到了一個洪災下的個人經歷,很受觸動。于是我們和三個剛經歷洪水的朋友聊了聊,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1.今年的災情不太一樣
阿呆是婺源本地人,父母在婺源還有數畝水稻,作為自由攝影師,他有多年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的經驗,并聚焦于公益紀實攝影項目,包括重病救助、農業創新、環境議題等。婺源水災過后,阿呆去拍攝了被沖垮剩下橋墩的彩虹橋。
新聞報道中的江西婺源災情是這樣的:7月6日至8日,婺源縣普降大到暴雨。以大鄣山564mm為最大,浙源鄉522mm次之。截至7月13日上午,降雨量達1966毫米,相當于北京3年的降雨量。全縣18個鄉鎮普遍受災。據鄉鎮初步統計,全縣受災人口172180人,緊急轉移66132人,直接經濟損失達32765.45萬元 。2020年7月8日,江西婺源縣清華鎮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廊橋——彩虹橋橋面被洪水淹沒超1米。
以下是阿呆的口述:
我是在洪水退去第二天趕回老家婺源的,附近的彩虹橋——建造于南宋的石木廊橋,第一次被沖斷了。上游大鄣山鄉河邊的村落都被淹了,水淹到1.5米,很多磚瓦房被沖垮。我聽說婺源今年6至7月降水超過北京3年的降水量。

7月9日,也就是彩虹橋被沖垮的次日,航拍彩虹橋。圖片由阿呆提供
我爸57歲了,他說這是淹得最厲害的一次,水面離我家就差一個臺階。我家的稻田也被淹了,水稻是端午前后剛種下去的中稻。以往田地被浸泡半天,水就過去的,可這次水太大太急,裹著泥沙、鵝卵石和沙子進來。以往補種或者扶正就可以,這次不行了,稻子應該是沒有收成了,雖然家里的收入并不靠這幾畝田。
我有很多時間在南昌生活,很多朋友在洪水來時就在南昌。他們跟我說,鄱陽湖和長江的洪峰,導致南昌段贛江水很高。在南昌最大的音樂噴泉附近,江水基本都漫到沿江路。朋友居住的小區發生了內澇,往年從來沒淹過的地方都浸到了;還有朋友在南昌站轉車,記錄了地下隧道里水淹到大腿的景象。

7月7日晚上,通往南昌站的地下隧道。圖片由阿呆提供
對于山區,村里人對洪水的認識是,只要房子還在,只要不絕收,就能挺過去。你可以理解為,山村更像是個海綿系統:婺源這次受災就一天,8號受災,9號就過了,一周之后大家就平復下來了。
房子塌了的人家,需要漫長的緩痛期,用半年或者一年去恢復,這是2017年洪水之后,我也拍攝過的故事。也有朋友是98年洪水受災的,導致整個村子都要遷移,他在棚里住了大半年,去隔壁縣讀小學,經歷了2到3年才安頓下來。家里原先是水泥宅基地,村子搬遷后被改成菜地用了。
現在更大的問題是平原地區,江西省南高北低,贛江是從南嶺往北流,南昌位于鄱陽湖平原,海拔只有20多米,平原一邊是羅霄山脈,一邊是武夷山脈,于是一下雨所有水都聚過來。我不知道,是因為極端天氣還是地勢問題,只要設計稍有不合理,就很容易內澇,尤其是南昌的老城區。
彩虹橋,是當地人的精神的寄托,文化認同。平常是個景點,但是橋沖垮了之后,婺源當地有文化情結的人都去看,去哭。還好橋墩還在,洪水只沖走了木質結構的橋面。
只要橋墩還在,希望就在。
婺源很多人在尋找橋梁主體,村民自發在下游找,找到一塊就送回去。

7月9日,彩虹橋被沖垮的次日,屹立的橋墩。圖片由阿呆提供
相比過去,今年的預警和播報都比較及時。我們當地,從5月份,就進入汛期了,媒體都要準備汛期的報道,政府肯定準備了方案。
2017年,我曾經報道過婺源的洪水,因為上游泄洪,縣城水位上升得很快,半小時漲1米。因為洪水來得太突然了,縣城很多商鋪沒有撤離。而今年這次,大家能從很多途徑接收洪峰播報,微信公眾號都有,提醒服務全面,大家就及時撤離了,所以縣城受災情況沒有2017年嚴重。
只是,人工能預報一些東西,但不是預測所有,每年會出問題的地方、出問題的方式都不同。我們只得去適應,盡量準備得更好。
氣象問題太專業了,我不懂,大概知道是“厄爾尼諾”+“拉尼娜”的影響。我們贛北在下雨的時候,贛南和廣東有些地方比較旱,贛南今年6至7月非常旱,比較異常,比一般伏旱來得早。感覺江西越來越像印度,只有干濕季。
感覺我們正在經歷的這10年,已經和過去20年非常不一樣了。
2.皮劃艇愛好者,請假去救人
平靜的幸福(網名)是樂山本地人,是樂山市嘉州踏浪漂流俱樂部的成員,皮劃艇愛好者,具有水上運動的安全知識和行動能力,有紅十字認可的急救員資格。在洪水發生前,他和俱樂部的伙伴們就準備好小艇和物資準備救援,在洪水到樂山的當天早上,通訊暫時中斷,他和隊友們劃艇出門去幫助社區轉移受災市民。有市民拍下了他在城里做救援的身影,發布在抖音上。
新聞報道中的樂山情況:8月18日樂山大佛腳趾被淹,四川省和樂山市兩級歷史上首次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8月17日,樂山遭遇了罕見的暴雨洪水。18日,青衣江、岷江樂山段都發生了超警超保水位,青衣江夾江水文站洪峰最高水位414.71米,為有歷史記錄最大洪水,洪水重現期百年一遇。岷江五通橋水文站洪峰最高水位345.63米,為1953年建站以來最大洪水。本輪暴雨洪水過程,降雨量大、洪水量級高,樂山市11個縣和樂山高新區全部受災,中心城區的三成區域發生內澇,全市沿江城市和鄉鎮(街道),大量房屋、商鋪、農作物遭到水毀。
以下是“平靜的幸福”的口述:
要我說,我不會說呀,哈哈。本身有能力,這(指水上救援)是我們必須做的呀。
樂山處在三江匯合處,這里有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一直以來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城市。
大佛洗腳,百年一遇,在世的樂山人都沒有遇到過。在老人的說法里,大佛洗腳意味著樂山老城都淹了;據我的觀察,這次樂山城區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面積淹掉了,城里水位最高處,幾乎沒過頭了。而且來洪水時,水勢非常迅猛。
我們俱樂部準備了七八條艇,準備參與救援。民間團體不在政府的統一調度隊伍內,我們就采取就近救援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對接社區工作人員和派出所民警,協助社區轉移房屋被水淹、生活不便的市民。

獨木舟進入被水淹的社區。圖片由平安的幸福提供
對受過專業水上救援任務的我們來說,挑戰不是來自救援難度,而是來自作業強度。如果說難度,我可以在4級白水中穿梭,而在被淹的城區內救助群眾,幾乎就是靜水,沒有任何難度,受災最大的區域也只有2級白水,最多不到3級;但是一整天一直沒有停下來,劃得精疲力盡了。
當時滿街都是需要幫助的人,我能幫助的人很少,可能只有幾十人。
我覺得社區的工作人員和派出所民警,包括基層交警,真的行動力很強,很能吃苦,連夜工作。對暫時回不了家的群眾,還要集中安置。

大家協力幫助社區中的老人轉移。圖片由平安的幸福提供
我出來參與救援時,車上有一個漿板,一艘獨木舟,一個人看情況輪換使用。后來遇到幾位民警,我現場進行獨木舟技巧速成培訓,并將一艘獨木舟交給他們共同參與救援;后來才知道,他們其中一位是派出所的所長。
大家都非常有凝聚力,更讓我覺得我們這些民間的專業水上救援人員,可以去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解決更大的危險。
我覺得,我們可以參與洪水救援的統籌調配,獲得統一的后援保障,能夠在一些更需要技術的救援任務中發揮作用;無論是受培訓的難度級別,還是我們日常練習的頻率,都保障了我們有能力去挑戰更難的救援任務。
還值得一提的是,市民的安全意識的培養。
我覺得這次防災預警雖然做得很好很及時,頭一天晚上就建議居民疏散,也建議停放在低洼地帶的車挪走。但是今年樂山的特殊情況是,大暴雨預警發布了很多次(之前12號有一次較輕的洪水),老鄉們可能心態有點放松,對18號的洪水不夠重視。所以救援時發現,很多市民其實沒轉移,好幾千臺汽車被泡了。

獨木舟在社區中施救。圖片由平安的幸福提供
當我們講安全時,不能只提被動的安全,也要配合主動的安全行動。不能一味等待救援,而沒有自救的知識和能力,至少學會游泳。
皮劃艇運動教會我如何與風險相處:首先是了解并尊重江河,并建立接受與愿意挑戰風險的心態;其次是專業,通過訓練、裝備等來提升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樂山這樣的城市,因為靠著三江,無論從本身優勢還是主動風險防控來說,都應該鼓勵水上運動培訓和人才培養。
我只是個普通人,水上運動愛好者,我是憑借自己對水的敏感和本能。參加救援是我利用我的工作日,要跟單位請假去的。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真的挺開心的。

救援進行中。圖片由平安的幸福提供
3.越來越頻繁的暴雨,普通人能做什么
Crystal(網名)在成都的金融行業工作,2015年搬來成都,過去三年都經歷了暴雨,今年8月15日至16日成都暴雨與內澇發生時,她在成都龍泉驛區。
新聞報道的情況是這樣的:8月15日20時開始,成都龍泉驛區迎來強降雨。數據顯示,本輪降雨量為成都龍泉驛區1980年以來歷史最高值,也是成都市22個區(市)縣最大降雨量。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龍泉驛區積水過膝,車輛受困,驛都大道水深甚至達到了80公分。
以下是Crystal的口述:
我住在成都龍泉驛區,就是受暴雨影響比較大的區域之一,主路被淹,公交停擺。
我工作的公司允許暴雨時申請在家辦公,主要是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避開擁堵,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我有朋友因為暴雨追尾兩次。
可能是因為來自市政府和各種機構宣傳預警,和對市民的安全教育比較充分,大家做了一定的迎災準備。比如,在黃色預警發布時,社區的電瓶車、垃圾箱等就全部被清走,在容易進水的地方放上防洪沙袋。
對市民的安全提醒,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于交通與出行的。一方面是關于私家車的安全信息,包括哪里不適合停車、車被泡了應該怎么處理、雨天駕車安全等;另一方面是關于出行,因為成都是盆地,往外走一點就進入山區,市民周末都喜歡往汶川甘孜阿壩那個方向去玩,所以這次暴雨前,大家就收到短信、本地公號和媒體的提醒,請大家注意暴雨和泥石流、高速封閉等問題,謹慎出行。
政府的預警信息與安全教育,對公司設計更人性的政策也是有推動的,我們公司推出了減少員工風險的合理政策,比如可以在家辦公等。
在市區,暴雨和內澇對個人最大的影響就是車被泡了,我住的小區停車場沒事,但朋友說468商圈(龍泉驛區的一個商圈)的停車場進了水。
越來越多朋友主動買車水險,保險公司也很在意去推廣這款險。于是大家也開始在群里分析各家的車水險,哪些情況不包(賠),什么情況包(賠)的理賠攻略。網上有攻略說,車泡了千萬不要點火!就讓它泡著!不然保險公司就不賠了。
我已經接受了這個季節就是暴雨的季節。我覺得風險更大的不是城市,而是七八十公里以外的山區;城市內澇不是那么兇猛可怕。《哈利波特》如期上映,大雨沒有影響大家去電影院的腳步。在四川,對待發生的一切問題,大家就是很平常心。
但我覺得非常必要的是,學會自救、自保的基本常識。對于我們90后來說,自救應該是這一代或更年輕的人應該具備的常識,不能有問題就只知道打求助。
我也不會在暴雨和內澇時點外賣,不想給外賣小哥增加麻煩。
本來天氣就很極端了,公交都停了,不能出門了,如果還因為送餐慢了投訴外賣小哥,就很不人性,不善意。外賣平臺可以臨時終止服務,為了員工安全考慮,即使給員工買了保險,員工受傷也是公司的損失呀。
我聽本地人說,之前(的暴雨和內澇)沒有那么兇狠,沒有那么極端。而現在,每年七八月,必是暴雨季。我自己也發現,暴雨有變嚴重的趨勢,這可能和氣候變化這樣的長時間變化有關系。
從人對氣候的影響來說,普通人可以做的也很多啊。比如垃圾分類,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我們人口多,這些小事大家一起做,就很重要。比如雞蛋托這樣的紙品,是應該回收的呀,但是一些廢品回收站就不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號“綠色和平行動派”,原文標題為《我和三個經歷了洪水的朋友聊了聊他們的見聞與感受》,經編輯處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