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原創 李銀河

前段時間,在網上有名人抨擊現在的年輕男演員越來越娘了,有人來問我怎么看待這個現象。其實這種對于“男不男、女不女”的討論是一種被我稱為“中性化焦慮”的社會焦慮癥。
這段時間,不僅有前面提到的對那些男演員形象很娘的焦慮,還有很多人驚呼:中國出現了男孩危機,說年輕男孩越來越娘,缺乏男子氣概,有人把世界杯球星的陽剛之氣與中國當紅男星的陰柔之氣做對比,大聲疾呼要培養男子漢,辦很多學習班訓練營,要男孩在那里學習怎么才能變成男子漢。
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傳統社會大多對男女兩性的氣質做出嚴格區分,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經常被認為是兩種對立的氣質,比如:男人應該陽剛,女人應該陰柔;男人應該瀟灑,女人應該婉約;男人負責在外征戰,女人負責在家做飯…
甚至對外表都有對應的不同要求,比如:男人應該高大威猛,女人應該嬌小柔弱……如果一一列舉,這個對比還可以無限延伸下去。

圖片來源于人民日報海外網(侵刪)
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是天然合理的嗎?如果男人和女人偏離了這種刻板印象就應當焦慮嗎?
01 什么是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有很多表現,我只挑出其中最典型的五種來介紹一下:
第一對概念是感性和理性。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天生是富于感性的,男性天生是富于理性的。女人只是長大的孩子,她們一生就糾纏在感情之中,愛慕虛榮,卻沒有實在的理性或者理智。而男性則是理性的、想問題是有邏輯的。偉大的科學家都是男性,而女人一生的主業就是不斷地戀愛,結婚,生孩子。
第二對概念是自然和文化。英文這兩個字有相同的詞尾:nature和culture。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性更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女性更接近肉體,男性更接近靈魂;女性更接近物質,男性更接近精神。
第三個刻板印象是把哺育性同女性聯系在一起,認為由于女性的生育和哺乳活動,使她們更愿意從事養育性的職業,也更勝任這樣的職業,比如護士、幼兒園阿姨、小學老師;而男人則更適合當醫生和大學老師。
第四個刻板印象是攻擊性的問題。男人更有攻擊性,所以能當領導,女人更柔順,更服從,所以適合做輔助男人的工作。
第五個刻板印象是關于公領域與私領域的劃分,公領域是男人的領地;私領域是女人呆的地方。男人掙錢養家,女人相夫教子,做家庭婦女。

圖片來源于影片《水滸傳》
02 性別刻板印象不會一成不變
性別刻板印象并不是天生如此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不是我們非遵循不可的規矩,也不必一旦不符合規定就像犯了錯誤,就要焦慮,就要糾偏,就一定要重新回到刻板印象的軌道上來,就一定要按照刻板印象來塑造標準的男人和女人。
由于這一整套關于兩性氣質的刻板印象并不是由男女兩性的生理決定的,而完全是由文化和社會建構起來的,所以它會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而改變。
比如在歐洲中世紀,如果一個女人不穿裙子而穿長褲,那就不像個女人了,是完全違背女性氣質的著裝,在一些國家女人穿長褲甚至犯法。但今天如果有人說女人穿長褲就喪失了女人味,所有的人都會覺得這是非常荒謬非常可笑的說法。
還有個例子,過去大家認為只有女孩子才可以化妝,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男演員也會通過不同的妝容打造不同的舞臺風格,男性化妝品也賣得很火,人們也不再認為,男人化妝就是喪失男子氣概,就是“娘娘腔”。
再舉個例子:性別刻板印象中一向認為女人感性,擅長藝術,但缺乏邏輯思維的能力。有人甚至認為,女人的思維沒有連續性,是"在邏輯上神志不清的"。在20世紀初的歐洲,大學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有一次,有個人在德國的一所大學的校董會上提出招收女生的建議,結果引起哄堂大笑,所有人都覺得這太過匪夷所思了。女人?上大學?后來的事實證明,女生完全可以上大學,甚至有些專業還要降低男生的錄取分數線,因為女生分數太高了,不降低男生的分數線就招不來男生了。目前發達國家大學女生比例都占到一半,中國也從80年代的30%發展到目前的逼近50%。
性別刻板印象在生活中簡直無處不在,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過這樣的感觸。男孩子小時候的玩具應該是玩具車、玩具槍、機器人,如果一個男孩子想玩洋娃娃、過家家就會被大人制止。大家甚至會覺得一個男孩子想學舞蹈是不正常的,想打籃球才是正常的。不少女孩子在念書的時候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女生適合學文,男生適合學理。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性別刻板印象。
我哥哥的女兒14歲考進清華,上的是應用數學系。她有一位女同學,是昆明來的,聽我這個侄女說:那個女孩跟她說,每次她往數學課的課堂里一坐,就心花怒放,興奮得不得了,幸福得不得了,她根本就是個數學天才嘛。這是多么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啊。這也證明,那個刻板印象其實沒有什么道理啊。

圖片來源于影片《名姝》
03 性別刻板是對人性的壓迫
我想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性別刻板印象是對豐富多彩的人性的壓迫,不但是對女性的壓迫,也是對男性的壓迫。
我想告訴大家,性別刻板印象的直接后果是:使人們誤以為某種性別就必須是某種樣子的,如果一個男人不是這個樣子的,他就不是男子漢;如果一個女人不是這個樣子的,她就沒有女人味了,就不像個女人了。這給許多人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和痛苦。
由于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天然更接近家庭,她孕育生命,給孩子喂奶,哺育孩子,所以她最適合的角色是待在家里帶孩子,做家務, 而男性更適合賺錢養家。

圖片來源于頭條新聞微博(侵刪)
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在需要有一個人全職照顧孩子的時候,出現的往往是全職媽媽而不是全職爸爸。如果一對夫妻妻子收入比較高或者丈夫更擅長帶孩子,也很少會有男人選擇做全職爸爸。因為全職爸爸會被認為是“吃軟飯”、“沒出息”,遭到眾人的鄙視。
現在,已經出現了違反性別刻板印象的現象,舉個例子,新西蘭的總理杰辛達在任期懷孕生女,而她的丈夫克拉克作為全職爸爸照顧家庭,支持她的工作,而她的丈夫也并不以自己地位比妻子弱為恥。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有句最有代表性的性別刻板印象的話是這么說的:“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通過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按照這種說法,女人的全部世界就是談個戀愛嫁個人,在家里開展婆媳斗爭,或者在后宮斗來斗去,男人在外面攻城略地,建功立業。
在職場上,性別刻板印象直接表現為對女性的壓迫。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領導能力、決策能力不如男性,女性根本不適合做領導。婦聯的一個調查顯示,相當大比例的中國女性自己也都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領導,這種刻板印象已經融入了女性的血液之中,壓抑了女性的才能。大家都知道女性在職場上會遇到玻璃天花板——看著還有上升的空間,可就是升不上去。
性別刻板印象不僅壓迫女性,也壓迫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表現為告訴你,你不適合這個事業,你不適合當科學家,你不適合當領導。對男性的壓迫是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你一定要成功,你要是不成功,你就不是個男人。比如說大家都要求結婚時男方買房,潛臺詞就是男性應該掙更多錢、事業應該更成功,不然你就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你連老婆也娶不上。
如果一個男性天性并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他就會承受巨大的輿論壓迫和內心折磨。比如說他的個性碰巧是感性超過理性的,或者他事業上不大成功,那么他所承受的壓力就特別大,這就是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的壓迫,使他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而自信地生活。
因此,我們應當認識到,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兩性的壓迫,無論男人女人都應當設法擺脫這種壓迫,爭取過上自由的生活,使每一人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實現。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在性別刻板印象上的正確觀點是:
拒絕把男女兩性的氣質截然對立起來的作法,強調男女這兩種性別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穩定化,每個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不應該用一個固定的模子去塑造男人和女人。
在當今世界,性別刻板印象已經顯得越來越過時,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現象大量涌現。我們應當克服傳統的中性化焦慮,為社會性別氣質規范的多元化感到歡欣鼓舞,希望聽到我這個講演的男人和女人,不要按照那一套僵硬的性別刻板印象去約束、去規訓或者去塑造自己的個性和人生。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坦然地做自己,讓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暢,就按照自己的本來面貌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度過一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