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吹“彩虹屁”不靠譜,聰明的家長都用這4招夸孩子
“寶貝真棒!”
“真聰明!”
家長們可能早已對自己的孩子做出無數次類似的表揚。
一直以來,鼓勵和表揚在家庭教育中被大力提倡。贊揚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許多父母對此都深信不疑。
不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表揚也需有方。過度的夸獎,不走心的夸獎都會讓結果適得其反。

美國克拉克大學心理學教授Grolnick博士表示,一味夸獎孩子成果,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將大部分的注意力轉移到完成一件事所得到的成果中,進而忽視了自己為此付出努力的過程。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因擔心自己的表現而感到焦慮。可能會質疑自己的能力和父母的愛,產生“如果我做不成這件事,我就是個笨孩子,爸媽可能不會愛我了”的心理。也有可能會為了一味滿足自己的父母而去做一件事,不再享受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樂趣。
因此,家長們明白如何正確表揚孩子也尤為重要。以下是一些父母可以參考的表揚方法: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的心理學教授Dweck博士表示,如果父母一味表揚孩子的成果,孩子會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感到壓力,這些壓力會進一步轉化為恐慌和焦慮。長此以往,孩子會因為怕讓父母失望,而懼怕新的挑戰。
這類表揚會讓孩子在做一件事時,純粹因受到父母表揚、讓父母滿意而感到快樂,而非因為自己享受其中的過程而感到愉悅。所以,家長應更多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才能給孩子帶來信心和挑戰的勇氣。
Dweck博士1988年的一項研究就表明了這一道理。

在這項研究中,參與實驗的孩子被分成兩組。在完成研究人員布置的數學題后,第一組孩子被告知,他們完成任務,是因為他們很聰明。而第二組孩子被告知,他們完成任務,是因為他們付出的努力。
在隨后布置的新任務中,比起第一組的孩子,第二組被肯定了自身努力的孩子更愿意去嘗試更具挑戰性的任務。
研究人員表示,先前的表揚肯定了第二組孩子的努力,給了他們完成任務的自信,所以他們更樂于享受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樂于接受更多的挑戰。

家長的表揚更需要關注孩子具體的進步和努力。比如,當孩子在畫一幅畫的時候,父母無需在孩子涂色過程中就發表評論,可以等到作品完成之后,表揚其中的過程,“我看到你在紫色旁邊涂上了棕色。這可真有趣!”
父母也可以詢問孩子,讓他們自己闡述畫畫的過程,并對其中的步驟進行贊賞。
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會自己詢問自己類似的問題,以此激發探究能力和好奇心。

家長千萬不要在表揚時,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起了比較。比如,在孩子學游泳時夸獎,“哇,你的朋友們都嚇得發抖的時候,你主動跳到了水中!”類似于此的夸獎會營造不必要的競爭。
專家也表示,此類表揚并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事實上,家長空洞的不走心的表揚,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尤其是自信心比較弱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為了激勵他們,會做出夸張的贊賞,比如“你的畫畫得可真好看,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好看的!”。但在無形當中,此類的表揚給孩子設立了一個難以達到的高標準,自信心弱的孩子在覺得難以達到這一標準的時候,會很快失去動力。

其實,家長可以試著描述出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用適當的表情和語氣來講述即可,不必過分夸張,“哇,你用自己的卡車在沙灘里挖了一個洞呀!”這樣的描述能夠向孩子傳達你的關注,也不會在無形間給他設立一個難以達到的標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