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工智能監控追蹤獲釋罪犯,會帶來什么新的認識?
文/陳根
一般來說,對于從監獄過渡到正常社會的罪犯來說,開始新生活將十分困難。而美國司法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超過80%的州監獄犯人在獲釋后的九年里至少被捕一次。其中近一半的逮捕發生在獲釋后的第一年。
為了幫助這些人,普渡大學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發現風險行為,從而降低已獲釋罪犯的累犯率。
該研究項目將與印第安納州蒂皮卡諾縣的地方當局聯合進行,通過招募250名假釋犯。其中,125人將被納入一個治療組,他們將收到一個手鐲,用于測量健康數據,如壓力和心率,以及一部智能手機,可以收集其他數據,如拍攝的照片和訪問過的地點。人工智能將以檢測到的數據為間隔運行,而不是實時運行。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信息將被用來識別危險行為、壓力情境以及其他行為和生理因素,這些因素與那些有可能重返犯罪行為的人有關。

另外125人作為對照組,觀察比較差異,對照組將不被積極監測。
盡管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確定早期干預的機會,以便更好地幫助這些人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但這項研究的手段受到了其他學者的質疑。
監控技術監督項目的技術總監利茲·奧沙利文指出了她認為研究中的一個根本缺陷。當人們知道自己被跟蹤時,他們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所以監控本身可能會極大地改變被研究對象的行為。
奧沙利文表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人工智能可以通過生物特征來推斷情緒狀態。更重要的是,除非最終目標是為所有未來的假釋犯配備通用的跟蹤設備,否則我不相信這項研究會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侵入性的、完整的監視對犯罪意愿的影響。”
當然,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監測研究究竟會帶來什么新的認識,但研究人員表示,希望通過實驗的反饋最后能夠開發一個系統,讓辦案人員能夠更快地識別出那些似乎走上了導致累犯道路的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