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菜鳥到學霸,她用10年把自己“吹”成美國大學客座教授

玻璃、綜合材料、銀箔
攝影:徐徵明
?杜蒙
No1 · 壹 · 杜蒙
—
在中國,人們很少了解過玻璃,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如果你覺得玻璃只能被作為窗戶或日常器皿的話,這位來自北京的85后女孩或許能夠拓展你的想象空間。
杜蒙,玻璃藝術家,現任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的客座教授,也是首位在日本金澤玻璃藝術大賞獲獎的中國人,她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參與重要展覽。
(日本金澤玻璃藝術大賞是全球玻璃藝術領域一個重要獎項,面向全球發掘有潛力的藝術家,被稱為玻璃界的“奧斯卡”)

杜蒙的性格十分內斂,但她的作品卻很有辨識度。她常常將木材、石頭、塑料、茶等各種不同的材料與玻璃相結合,打破了人們以往對玻璃的認知,每一件作品都仿佛來自書中的童話世界,但又能感受到其中蘊含著的力量。

玻璃、茶、石土粉
?杜蒙
作為一名用玻璃來講故事的人,杜蒙總是在琢磨和實踐如何用玻璃去拼接起生活中的那些零散信息和視覺語言,然后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將傳達給他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當觀眾的目光停留在她的作品上的同時,兩者能建立一種特殊的聯系,進行一場無聲的交談,哪怕只有一瞬間。
No2 · 貳 · 始末
—
2006年,杜蒙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在一家裝修公司做平面設計師。2008年,她在美國舊金山的美術館,看到了美國玻璃藝術家Dale Chihuly的展。“那組作品形態很夸張、體量很大,顏色非常鮮艷,五光十色的作品全都被放在透明的玻璃屋頂上面,自然光打下來,房間里都是五彩斑斕的,隨著太陽的移動光還會變化,像是置身夢幻。”

玻璃、銀箔、透明上色
?杜蒙
對于一個第一次看到玻璃藝術的門外漢來說,杜蒙被強烈的震撼了,她對玻璃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玻璃怎么能做成這樣?”“它是怎樣做成這樣的?”“我能不能做?”各式各樣的問題沖擊著杜蒙,最終她決定去羅切斯特學玻璃。

“我在美國待了六年,差一點就放棄了,因為實在太苦了。”由于玻璃最早來源于意大利,所以很多的書籍都是意大利語,這對剛去到美國連英語都還不熟練的杜蒙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她苦笑著回憶到:“有一次做玻璃,好不容易翻了個特別大的模子,灌蠟的時候才發現側面有個縫,滾燙的蠟一瞬間灌進我的手套里,燙得我懷疑人生”。那晚杜蒙哭著跪在地上鏟蠟、打掃,一直到凌晨三點。


面對難以逾越的鴻溝,杜蒙第一次后悔學這個專業。假期回國時,她甚至萌生了退掉返程機票的念頭。“但我又想,如果真退了,將來可能會因為沒有盡全力嘗試而后悔。”就這樣,杜蒙咬牙堅持,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玻璃、石頭、茶、鐵、銀箔
?杜蒙
杜蒙在美國的住處旁有個公園叫高地公園,她經常去散步,堅持每個月從公園撿一塊石頭回來,一年后,她把12塊石頭結合玻璃吹制工藝制作成了《高地回聲》系列作品。2016年,該系列作品獲得了日本金澤國際玻璃藝術大賞優秀獎,這個獎項被稱為是玻璃界的“奧斯卡”。2018年,在全球玻璃界享有盛名的玻璃藝術協會論壇上,杜蒙獲得“新銳藝術家”稱號。在此之前,此稱號幾十年間無中國人獲得。
No3 · 叁 · 作品
—
《一日》





玻璃、茶、石粉土
?杜蒙
《一日》這組作品一共花費了3年時間,展現了杜蒙在美國5年多的生活狀態,五個人像分別是不同階段的自己。從第一樽到第五樽,人像身上的圖案是逐漸消逝的,但長出來的枝枝葉葉卻越來越茂盛。
對杜蒙來說,身上的紋路就像生活中那些慢慢消逝的事物一樣,它們逐漸轉變為寓意著有生命力的枝枝葉葉,在這個過程中,人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生動。
《彼方,此地》



玻璃 綜合材料 織物 銀箔
?杜蒙
玻璃十分脆弱,制作時稍有不慎就會破損,但杜蒙巧妙的運用了這些破損的材料,有一次燒制的時候沒有控制好溫度,玻璃形成了褶皺, 也因此有了《彼方,此地》中鴿子的腦袋。這組作品也是杜蒙真正嘗試把鑄造和吹制兩個方式結合到一起。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高墻與牢籠,這些僅僅是物質化可見的限制,但對于每個身處社會的人來說,還有更多無形的枷鎖。
杜蒙早期作品


玻璃 綜合材料
?杜蒙
初期的杜蒙,做了很多小的人像,他們形象大多都閉著眼睛,低著頭有點不大愿意跟別人說話,每一個小人看上去都很青澀稚嫩,這組作品也是當時杜蒙狀態的一種映射。
《你是否讀出了我的世界》




玻璃、綜合材料、銀箔
?杜蒙
這個系列用到了許多的人造元素,例如塑料假花、假草、假珍珠,這些材料和女孩的胸像結合起來,是杜蒙對剛回國時的狀態表達。“我就覺得很對事情,看上去很真,實際是假的,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生活的環境,周圍的人際關系,各種事情都讓杜蒙陷入了懷疑。
這一系列的作品在上海參展時,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看完后對她媽媽說:“我覺得做這個東西的人她特別不開心。”通過作品傳達并被感知自己的情緒,讓杜蒙很開心。

杜蒙受邀去到了意大利威尼斯的穆拉諾島
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玻璃藝術論壇
也是在那一年她被選為了新銳藝術家
當時演講完的杜蒙在河道邊走
很多人過來說特別喜歡她的作品
那一刻的杜蒙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堅持是值得的
不變初心 方得始終
愿所有人都能堅持自己的路
(部分圖源自網絡,如侵刪)
原標題:《從菜鳥逆襲為學霸,她用10年時間把自己“吹”成美國大學的客座教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