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堂琴趣丨私享藝術


宋 佚名 深堂琴趣圖 絹本設色 23.6x24.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印。鈐收藏印 “儀周珍藏”一方。
此圖描寫山齋數楹,蔥樹掩映,一人于堂中撫琴,二鶴在琴聲中閑步。遠山一帶,巨壑空茫。建筑用筆粗渾,輕刻畫,重意境,形象概括,細部脫略簡化而不失準確真實。整幅畫面清新明凈的情境賦予作為繪畫主體的建筑含蓄而富于想象的空間依托,使之具有了詩一般和諧渾融的意境。
此圖畫巨石、綠樹環抱雅齋,朱梁綠柱的廳堂中,一白衣秀士端坐操琴,童子侍立一旁,平臺上雙鶴聞樂起舞,山間回蕩著裊裊琴聲,畫面充滿了文雅幽清的氣息。

《深堂琴趣圖》,僅僅不盈尺幅的小紈扇,卻能妙寫建筑和琴聲,境界布局非凡。從畫中偏于左半一角的構局,也可體味馬遠“馬一角”構圖的情趣。從中甚至可以精微體驗宋畫中的庭院風水之妙。


宋代人非常善于營造庭院空間,妙解風水構局,將人與繪畫、建筑、庭院、山水自然融為一體,臻于華美典雅的藝術境界。這在宋詩、宋詞和宋畫中留有許多經典的范例。如從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中可以領略庭院四季風水之妙,那是山間水涯,芳草長堤邊令人流連忘返的時空流轉;而《深堂琴趣圖》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表現庭院建筑與音樂,與山水之間妙契的又一杰作。
建筑與音樂,在中國詩詞中有許多經典迷人的篇章,但在繪畫中表現,很不容易。音樂,求其意境,要有共鳴、幽遠方妙。


《深堂琴趣圖》,以華堂獨坐一人彈古琴,琴音發越,與環境融為一體,畫出來了。深堂內置大屏風,窗牖俱緊關,而正門卻大開,琴音反逼更傳于堂外。門外山石對立,樹木高聳掩映,留出大半天空,正好一條石鋪甬道小徑,接門由直而轉折向右,石徑上又正好有雙鶴,其一白鶴聞琴音而起舞,可感受音樂之魅力。庭石上又有青松一株,遙承琴聲,而成風如松。環境與音樂布局協和生發,絕無滯礙。


主人彈琴,恰好面東,而門對南,空間方位甚為有序。如換其他任一方位,均與環境建筑內部空間不調,從而破壞全幅的空間氣勢,頓失音樂之美。設若彈琴者(主人)的方位是對著門南向坐,則氣正好對沖;如背門北向坐,則琴聲成死寂,更無悠揚的意味可說;如側身向西坐,則又太塞太背,與畫中大半天空相背,氣局又成僵局。所以,只有畫中所示的側坐向東最為佳妙,否則都會破壞畫中的音樂美,有妨氣局琴音的流走。


這些看似細微之處,正可見宋人對畫中空間風水的深刻認知。畫中的空間,虛實掩映,向背分合,無一閑筆,皆為音樂而生而設,都為氣韻琴音所宜。可見《深堂琴趣圖》雖小幅紈頁,位置經營卻極為空靈精湛,空間境界妙造天地,琴韻幽深,上遏行云,其中風水之意境,流美千古。
——摘自丁羲元著《藝術風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