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開發可測試疼痛敏感性方法,將幫助治療疼痛問題
文/陳根
疼痛的敏感性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人往往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對于患者來說,了解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肺部手術是一個特別痛苦的過程,手術后有40%到60%的患者會出現使人虛弱的疼痛。而通過預測哪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這種疼痛,則可以探索其他選擇,例如放療,或確保制定強化康復計劃以通過康復來支持這些患者。
現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牙科學院的科學家成功地證明了一種特別普遍的模式,可以有效地預測一個人的疼痛敏感性,這項新研究已經發表在《大腦皮質》雜志上。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英國伯明翰大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個人對疼痛的主觀敏感性與大腦中特定的電活動模式之間的相關性。而這項新研究通過實驗測試這種腦波模式是否能有效預測健康受試者的疼痛耐受性,進一步推動了先前的研究。
一般假設是通過腦電圖(EEG)測量的α波活動預測人的疼痛耐受性。因此,那些具有較慢α波頻率EEG讀數的人將報告比具有較高α波頻率讀數的人更敏感的疼痛。
新研究通過招募61名健康受試者來檢驗這一假設。整個隊列完成了腦電圖基線測量,然后在八個星期的兩個療程中進行了幾次疼痛測試。一項實驗測試了急性疼痛敏感性,包括暴露于前臂的熱量,而另一項實驗則使用辣椒素制成的乳膏測試了長期的慢性疼痛敏感性,辣椒素是一種使辣椒熱的化學物質。

結果證實了α波活動有效預測個體疼痛敏感性的假設。并且在研究開始時進行的單基線EEG測量在第二次實驗性疼痛期間八周后仍然有效預測疼痛敏感性。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預測措施可能在許多臨床環境中有用。特別重要的是那些對手術后疼痛最敏感的患者經常繼續發展慢性疼痛問題,未來或將用于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的個體疼痛耐受性為患者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療計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