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理問答| 書展回來,我和兒子大吵了一通
父母知道閱讀的好處,可是孩子領略不到,或者父母知道哪些書對孩子成長更好,可是孩子卻不感興趣,這樣的事情很常見,也很正常。

問題:
兒子7歲,馬上要讀小學二年級了。我希望孩子能夠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畢竟,小時候讀的好書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及未來的眼界。昨天書展開幕,我帶他去逛。名家的書他一個都不要看,全鉆在什么植物大戰僵尸、什么爆笑漫畫里出不來。我買了一些出版社推薦的好書回家,他看也不要看,扔在書架上,說都太難看。我一個沒忍住,找了個茬跟他大吵了一通。后來他自己去玩iPad了,我氣得急火攻心,又罵了他一通。請問,我做錯了什么嗎?
回答:
看到你的來信,我眼前浮出一幅畫面,很想在你和孩子大吵一通的時候,帶著笑意輕輕拍拍你的后背:“消消氣,親生的,是親生的?!?/p>
父母知道閱讀的好處,可是孩子領略不到,或者父母知道哪些書對孩子成長更好,可是孩子卻不感興趣,這樣的事情是很尋常的,或者說是非常正常的。
雖然出版社、童書作家、閱讀推廣人總是告訴父母,要讓孩子讀好書,可是,讀書真的是一個私人的事情。
你有沒有過類似的體驗,跟風買了大家都推薦的一本書,帶著一顆朝圣的心打開,卻怎么也領略不到這本書的吸引力?我要不要在這個時候讀書,我要讀哪一本書,跟閱讀的人此時此刻的需要、感受已經以往的積累、未來的計劃有關。哪怕所有人都說好,我也可能無法真心地愛上它。愛不上就愛不上吧,或許是沒有緣分,或許是緣分沒到。
其實,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和某一本書的緣分沒有到,或者和某一類書根本就沒有緣分,孩子的人生并不會因此就無法到達某一個高度,或者無法進入某一個深度。
閱讀的確是好事情,但是那些總是在呼吁家長重視閱讀的人,他們的立場和邏輯,是不是也可以去推敲一下呢?
我想,孩子可以真實地表達自己對書是感興趣的或者不感興趣的,這才是更珍貴的地方。他清楚自己的感受,他可以自己去選擇喜歡的,這說明你和他的關系還不錯,他可以做他自己,不會擔心如果不迎合你就會失去你的愛。
我倒是有一個想法,別帶孩子逛書展了,就你自己一個人去逛,去看看你想讀什么書,買下來。這個暑假還有半個月,孩子在玩iPad的時候,你別搭理他,你就安安心心地讀你喜歡的書。
看看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會發生什么變化,你會發生什么變化?歡迎你反饋給我。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你可以將困惑和痛苦寫信至郵箱yinlin@thepaper.cn,200字以上,描述最困擾你的一個或兩個點,越具體越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