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抑云”,缺的是梗嗎?
原創 燃財經工作室 燃財經

作者 | 孟亞娜
編輯 | 金玙璠
“到點了,上號。”
“網抑云時間,兄弟們給我哭。”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此話一出,就知道是“老網抑云”了。突然間,網易云被許多網友戲稱為“網抑云”,段子越來越多。抖音上“網抑云”標簽的話題下,視頻播放量達到了4.6億次,B站關于“網抑云”的創作視頻也多了起來,最高的一則視頻播放量達到675.1萬,遠高于該UP主平日其他視頻。

網抑云何來?有人將“網抑云”這個梗解釋為,網易云音樂評論區中存在較多抑郁情緒發言,甚至被稱為“人均抑郁癥”現象。

針對“網抑云”現象,8月3日,網易云音樂做出回應:已推出“云村評論治愈計劃”,邀請心理專家、萬名心理專業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萬名樂評達人組成云村樂評團發起樂評征集大賽;同時升級《云村公約》治理虛假編造內容,規范樂評禮儀,為真正有需要的用戶提供專業幫助。兩天后,網易云上線了 “抱抱”彩蛋功能,用戶在任意歌曲評論區都可以通過兩個手指捏合的方式,去“抱抱”其他用戶的評論。
官方抓住“網抑云”的梗,要把它變成網愈云,但網易云音樂作為一家音樂流媒體平臺,有梗就行了嗎?
“網抑云時間到”
每到凌晨十二點,“網抑云”時間到,便有很多網友在網易云音樂上有感而發。
有網友將網易云音樂的評論區歸結為三大派系,失戀交流、考研失敗、癡漢幻想。幾乎每一首音樂下面都有人愛而不得,正在經歷失業或分手,離婚、酗酒、遭遇車禍或癌癥,生活負債累累,甚至自殺失敗等等。

音樂和文學作品本身自帶創作者的情感,容易引發出情感共鳴,一些網友在音樂評論區內抒發真實感受順理成章。在網易云音樂運行初期,它的評論區被網友贊為是最治愈的地方,有網友稱通過網易云音樂評論區尋找安慰、緩解壓力,結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這種情緒在我們聽歌的時候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引起共鳴。”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燕園心理咨詢總監朱曉輝認為,網易云音樂評論區出現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它成了人們傾訴的樹洞。

一些用戶開始惡搞,模仿起了一些抑郁患者的話術。“溫柔嗎?半條命換的” “有的人八歲埋了,八十歲才死。”網易云音樂評論區內充斥著各種喪文學段子。這種惡搞的行為,多數是由于網友對抑郁癥患者的不理解,認為他們不過是在無病呻吟。
很多杜撰的抑郁故事,將整個評論區帶向了“人均抑郁”的怪象中。而其中也不乏刻意“賣慘”的行為,朱曉輝稱,“賣慘”本身是心理學上“因病受益”概念的延伸,即利用別人對弱者的同情謀求自身利益。
“網抑云”還被當成了博眼球的方式。在短視頻平臺上,一些博主通過搬運網抑云語錄快速獲取流量和用戶。在抖音平臺上搜索網易云音樂,除了官方授權賬號外,還有一些取名為“網易云文案”“網易云熱評”的賬號,他們的內容多數是將網易云音樂熱評剪輯成了一段視頻,靠文案吸收粉絲后,再做進一步商業化行為,例如推歌、在購物車里掛取商品鏈接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博主掛取的商品和音樂并無太大關系。

靠“社交”出圈
一款音樂產品是怎么活成情感樹洞的呢?
在網易云音樂成立的2013年,丁磊給它的定位就是“可以隨時聽音樂,隨時和他人分享音樂”。因此,在這款產品中,用戶體驗和社會化分享是它與其他音樂播放平臺最大的差異。
它最早的一次出圈,要從地鐵營銷說起。2017年網易云音樂在杭州地鐵1號線印制了5000條點贊數量最高的音樂評論。
假如生活出賣了我,我希望是論斤賣
你的眼睛很美,不適合流淚
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樣子
許多人駐足在網易云音樂評論的廣告下,拍照分享,那是網易云音樂的輝煌時刻。網易云音樂愛好者搭建了天然的社交環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愿意在這里分享自己的情緒。據Questmoblie《Z世代洞察報告》和Mob研究院《Z世代大學生圖鑒》發布的數據顯示,網易云音樂以最高活躍用戶占比和高TGI(用戶偏好度)成為95后年輕人最喜愛的音樂App。
除線下營銷外,網易云在產品端也處處強化音樂+社交的模式。
2019年8月,網易云音樂開始重點打造云村社區板塊,并稱其為“最重要戰略”,以期打造UGC內容生態。彼時,網易云音樂CEO朱一聞稱,“云村社區承載的是網易云音樂未來的差異化,或者說我們以前有很大的差異化,現在想把差異化放大。”

來源/網易云音樂APP
在2019年6月因涉嫌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經歷了一次歷時一個月的下架風波后,再次回歸的網易云音樂上線了全新的”云村社區“,分為“廣場”和“關注”兩個選項,“廣場”包括了云村熱評墻、官方活動及Mlog流展示,“關注“中有好友推薦、動態發布和視頻創作發布功能,能體現出網易云音樂用PGC模式生產專業內容,通過UGC模式激勵普通用戶的原創性內容生產和個性化表達,以提升用戶粘性。
在社交屬性的推動下,網易云音樂保持了一定增速,據了解,網易云音樂上次披露用戶數是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當時網易云音樂的總用戶數已經突破了8億,同比增長了50%,且網易云音樂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大漲135%。
但問題是,對于絕大多數用戶而言,音樂流媒體平臺的核心不在于“社區”,而在于曲庫。這也是如今“網抑云”一梗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
難越版權大山
“一開始用的是QQ音樂,后來因為想聽的翻唱版本在QQ音樂沒有,就轉去了網易云。后來發現,很多歌曲在網易云是沒有版權的,于是又轉回到了QQ音樂。” 一位知乎網友匿名評論道。
在線音樂戰場上,版權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擁有更多的歌曲版權,就意味著享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是絕對的頭部玩家。
2017年8月,這兩家因為版權問題“打”起來了,網易云音樂上很多歌手的音樂突然間“變灰”了。原來是網易云音樂因為和騰訊音樂沒有就版權轉授權問題達成一致,歌曲被迫下架了。
這場版權之爭在5個月后,最終在國家版權局的調和下,老對手紛紛“冰釋前嫌”,騰訊音樂、阿里音樂以及網易云音樂三方達成轉授權協議,相互開放了99%的版權資源。
但經歷了多次大量歌曲無法播放的事件,不少網易云音樂用戶因此流失到了騰訊音樂或阿里音樂旗下的平臺。
而且,即便是“99%以上的獨家版權互授”,騰訊音樂也不可能把花錢買來的版權免費共享出來。
騰訊音樂集團(TME)的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用戶人數高達4270萬人,同比增長50.4%;在線音樂服務的ARPPU(平均付費用戶收入)同比增長13.3%;總營收達63.1億人民幣(約合8.91億美元),同比增長10%。
而2020年Q1網易財報中,并未披露網易云音樂的具體數據,只是一句“報告期內網易云音樂凈收入保持同比增長,付費會員數不斷增加”帶過。
這兩家就曾因為周杰倫的版權問題,有過摩擦。
2018年4月1日,網易云音樂在周杰倫版權到期的情況下,將其上百首歌曲以“合集”的形式打包售賣,涉及違約行為。此后,周杰倫的版權方杰威爾音樂和騰訊音樂達成共識,暫停了與網易云音樂的轉授權合作。2019年,此案件最終審理判決,網易云音樂等關聯公司被判決侵權,并賠償騰訊音樂經濟損失及制止侵權的合理開支共計85萬元。
至此,網易云音樂失去了周杰倫歌曲的版權。有業內人士稱,失去了頂流周杰倫的版權,相當于失去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而騰訊音樂就成了周杰倫音樂版權在流媒體領域的獨家享有者,先后獨家發布了《說好不哭》和《Mojito》,為騰訊音樂帶來了極為可觀的流量和收入。

目前國內在線音樂領域里,騰訊音樂占據半壁江山。根據TME官網顯示,目前TME與國內外知名唱片公司均取得了戰略合作關系,且獲得了超過3000萬首曲目的授權,與索尼音樂娛樂公司、環球音樂集團、華納音樂集團、英皇娛樂集團、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等音樂廠牌達成了主發行及授權協議。
相比之下,網易云音樂雖然一直在通過不斷購買版權來擴充實力,但仍然沒有足夠亮眼的版權出現。
2019年以來,網易云音樂先后拿下了吉卜力工作室、滾石唱片、華納版權(WCM)、少城時代等四家重磅版權合作。此外,網易云音樂也已將《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嗨唱轉起來》、《聲臨其境》第三季國內多部熱門綜藝的音樂作品版權收入囊中。
近日,更是被傳出即將與環球音樂簽約的消息。環球音樂為世界規模最大的唱片公司,以接近30%的市場份額領先于索尼音娛和華納音樂。消息人士稱,在今年5月聽說了網易云音樂與環球音樂(UMG)進行版權合作談判的消息,但具體合作細節尚不清楚。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簽約并非獨家版權合作形式。
2017年5月,騰訊音樂集團(TME)獲得了為期3年的環球音樂獨家曲庫內容和轉授權許可,以及全球知名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但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3月,騰訊音樂宣布由騰訊控股牽頭的財團已完成收購環球音樂10%股權的交易。
也就是說,網易云音樂與環球音樂的合作,某種程度上是向騰訊購買版權。
在線音樂,終究是A和B的戰爭
“為什么網易云音樂版權那么少還是有很多人在用?”這是一位知乎網友提問,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好奇。
在版權上一直缺少底氣的網易云音樂在用戶數據上表現如何呢?

一份易觀千帆的報告顯示,從月活用戶數來看,騰訊音樂系(包括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是絕對的頭部。
易觀報告顯示,2019年12月,音頻娛樂行業月活規模達到84493萬人,同比增長12.5%,而移動音樂領域月活規模為67249.3萬人,同比增長7%。在整體用戶增速減緩情況下,騰訊音樂集團(TME)實現了14.4%的月活規模增長,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加起來規模達到了58256.6萬人。
而網易云音樂則位列第四,月活為9049萬人。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的月活僅為1351.8萬人,位列第六。從用戶方面看,能與騰訊音樂抗衡的也就只有網易云音樂了。
過去幾年,阿里音樂在行業內的存在感越來越弱。2013年收購蝦米音樂之后,阿里宣布成立音樂事業部,隨后收購了天天動聽音樂播放器,但由于管理層判斷和決策的因素,天天動聽的用戶逐漸流失,蝦米音樂的市場份額也不斷下滑。
在阿里大文娛自身所有音樂產品發展低迷的情況下,阿里選擇了以資本注入的方式,綁定網易云音樂。

來源 / 天眼查App
據天眼查App顯示,網易云音樂最新一輪融資是在2019年9月,投資方為阿里巴巴、云鋒基金。融資完成后,網易云音樂估值達到70億美元。阿里占股比例約10%,但扶持意圖明顯。
近日阿里“88VIP會員節”前夕,網易云音樂與阿里88VIP達成戰略合作。阿里88VIP中出現了網易云音樂全年黑膠VIP會員的權益項。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音樂權益項需要用戶在蝦米音樂VIP和網易云音樂VIP之間二選一,而老用戶享有一次選擇更換為網易云音樂黑膠VIP年卡權益的機會,蝦米VIP權益將會被回收。

有業內人士稱,此舉從某種程度上也表明了阿里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的深度綁定,而在88VIP節之前宣布達成合作,也足以顯示出網易云音樂“獻禮"的誠意。這也被解讀為,網易云音樂在阿里音樂陣中的地位不輸蝦米,三家的戰爭變成了“A”和“B”的戰爭,在線音樂領域掀起了一輪巨頭之間新的較量。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你在網易云音樂寫過評論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評論。
原標題:《“網抑云”,缺的是梗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