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企業的新生之路:東芝怎么辦?
原創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靜說日本
把我們的生活之書,翻到上世紀80年代。你也許已經出生,也許還沒有出生。
中央電視臺播了一個日本的電視廣告,一位清純的日本女孩圍著電視機轉,然后說了這名一句話:“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過去三十多年,酒井法子因為吸毒被迫離開歌壇,而東芝也經歷了爐火烈煉,差一點沉沒。
01/ 東芝的沉淪
2015年,對于東芝來說,是一個厄年。
這一年,東芝被發現做假賬,在過去7年中,利潤多算2248億日元(約148億日元)。消息傳出,東芝股票暴跌,市值縮水40%。
2016年,東芝收購的美國核電企業——西屋電氣(WH),出現了1萬4000億日元(約922億元人民幣)的巨額投資損失,宣告破產。由于債務超過,東京證券交易所將東芝從一部上市(主板)降為二部上市。
東芝像一葉孤舟,漂流在狂風暴雨之中。

東芝創建于1875年,那一年,制作時鐘的田中久重先生在東京的銀座,創設了電信機工廠“田中制造所”,開始了東芝的創業史。
上世紀30年代,東芝就開始開發生產出日本第一號的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在白色家電領域,東芝是日本的鼻祖。上世紀90年代,東芝推出了世界第一臺筆記本電腦。
此外,東芝向半導體、原子爐、重型電機、軍事裝備、醫療設備、鐵路車輛、電梯制造等領域發展,成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電機企業,與日立、三菱電機一起,被稱為“電機御三家”。
但是,就在公司創業140周年之際,東芝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困境,做假賬和美國西屋電氣的破產,使得東芝的經營赤字高達7191億日元(約474億元人民幣),這一赤字不僅是東芝創立以來的最大赤字,也是日本所有企業從來沒有有過的最大赤字。
東芝一下子由英俊王子變成了過街老鼠,一部分股東甚至起訴索賠。

怎么辦?唯一的求生之路,就是砸鍋賣鐵!
2016年,東芝決定將公司最會賺錢的一個事業,出售給佳能公司,那就是醫療設備事業。東芝的P-TCT和核磁共振儀(MRI)是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檢查設備,甚至讓西門子也感到敬佩。成交價格是6655億日元(約440億元人民幣)。
生產傳感器的一部分工廠設備與1000余名員工,以190億日元(約12.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索尼公司。
白色家電事業以514億日元(約3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中國的美的公司。
電視機事業以129億日元(約8.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中國的海信集團。(現在,東芝已重新生產電視機)

療傷需要錢,而咸魚翻身也需要一點本錢。東芝開始面臨新的困難。
2018年,東芝公司指名委員會決定,邀請一位與東芝公司毫不搭界的“外來和尚”出任董事長兼CEO。這個人,就是“車谷暢昭”,60歲。
車谷暢昭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是一位銀行家,曾經擔任三井住友銀行副行長和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英國CVC資本投資機構的日本公司董事長。
03/ 車谷改革
車谷上任之后,做了三件事:
第一,將東芝公司最肥的一塊肉——存儲器事業,賣給了美國貝恩資本公司,獲得了2萬億日元(約132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

第二,清算負資產。車谷制定了一個“5%規則”,如果營業額利益率低于5%的事業,一律撤退。根據這一規則,東芝將英國核電事業予以清算,從海外核電市場撤退。以17億日元(約1.1億元人民幣)的超低價格,將液化氣(LNG)事業出售給法國能源公司TOTAL。將電腦事業以40億日元(約2.64億元人民幣)價格拋售給夏普公司。同時,東芝宣布撤離手機市場。
第三,強化經營基礎。東芝自我資本比例增加到30%,并實現無債經營。為防止經營出現“暴走”,改組公司董事會,12名董事中,10人為獨立董事(其中4人為外國籍)。
經過2年的改革,東芝公司如今的業績到底變得如何?
2020年6月5日,東芝公司發表了2019年度(到2020年3月)的決算報告,雖然遭受了新冠病毒疫情的沖擊,但是,東芝公司的營業利益比2018年度猛增了4倍,達到1305億日元(約86億元人民幣)。
但是,東芝公司的營業額,只是2015年度的一半,僅為3萬4000億日元。
04/ 成為基礎設施服務公司
2020年,對于東芝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份。在過去幾年間,東芝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革。接下來,東芝要實施第二階段的改革。
第二階段的改革,有什么內容?
東芝公司打出了一個口號,叫“社會基礎的東芝”,決定將公司的事業集中在四大領域發展:
第一,以電梯和重離子癌癥治療為核心的“社會基礎設施事業”;
第二,以發電機和節能環保型列車為核心的“新能源事業”;
第三,以人工智能(AI)和電子設備為核心的“半導體事業”;
第四,以GPS技術、大數據和物聯網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術(ICT)事業。
而這四大事業領域的驅動力,是“服務”。東芝將從設備產品提供、基礎設施系統構建、基礎設施服務、數據服務四個方面著手,從過去的“體力世界”走向“網絡世界”,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基礎設施服務公司”,而不再是一家單純的拼體力的“產品制造商”。

東芝能否鳳凰涅槃、重創輝煌?按照車谷的說法,就是東芝公司3萬8000名技術人員,人人都要成為工程師,人人都要成為社會基礎的服務員,只有這樣,東芝才能獲得真正的重生!
期待東芝改革的成功!
延伸閱讀
——————————————
有一本書,推薦給各位一讀:《日本如何轉型創新》
原標題:《日本企業的新生之路:東芝怎么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