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載人龍飛船成功返航,中國的SpaceX在哪里?
在太空旅行2個多月后,SpaceX載人龍飛船把兩名美國宇航員送回了地球。
據新華網報道,北京時間8月3日2時48分,龍飛船落入佛羅里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圓滿完成了人類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在人類航天史上,目前只有俄羅斯(包括前蘇聯)、美國和中國有能力完成載人航天。
2014年11月,國務院在《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中首次釋放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民營航天領域的信號。5年多過去,中國民營航天發展到哪一步了?
民營火箭多在研制階段,目前發射成功了1次
2019年7月25日13時,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為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實現了一大突破。
雙曲線一號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300千克,已經接近國有航天科技集團的捷龍一號。但與SpaceX的獵鷹系列火箭相比,卻不在一個量級。

目前中國大部分的民營火箭企業基本上都采取“先固后液,固小液大”的路線。艾瑞咨詢在報告中指出,這樣的發展路線主要來自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根據商業衛星的載荷,優先開發質量低的衛星可以縮短研制周期,更適合固體火箭發射;其次是根據研制難度,直接研制液體火箭的研發周期太長(獵鷹9號在SpaceX成立11年后才完成商業任務);最后是站在融資的角度,固體火箭產品能夠更快投入市場,有利于企業融資。
頭部民營航天企業基本都融到了B輪
與航天科研費時費力相比,中國民營航天賽道的資本站隊卻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分產業來看,衛星發射、衛星制造以及衛星通信產業都有民營企業完成了B輪融資。
衛星發射產業相較其他產業更受資本青睞,頭部民營企業獲得了更多輪次的融資。如被資本市場看好的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12月獲得了碧桂園創投的5億元C輪融資,總體融資也達到了近20億。

根據億歐科創的分析,目前中國民營火箭企業已經從比拼固體火箭,轉向比拼研制液體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將成為企業間的下一個主戰場。而民營衛星產業雖然包含遙感、科研、通信等多個領域,但市場一直由國家隊主導。例如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近年來已進入高密度的發射期。
因此,一些民營衛星企業選擇了差異化競爭的道路。天儀研究院CEO楊峰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強調,公司不會參與政府部門的衛星招標,但在科研衛星市場仍有參與政府部門訂單的機會,主要原因是科研衛星造價不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