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揚海外的“中華料理”竟然被群嘲了?這鍋BBC得背
原創 蘿卜禿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蛋炒飯,
是一道常見的“中華料理”。
我雖不敢拍著胸脯說,
每個亞洲人都會做……
但至少,
每個亞洲人都會吃吧?
作為一名“中華料理”王者預備選手,
我萬萬沒料到,
竟然有一天,
自己主動打開了BBC,
跟英國人學做蛋炒飯???
近日,
BBC一檔美食欄目中,
主持人Hersha制作了一道“中華料理”——
蛋炒飯!
(來源:騰訊視頻)
沒錯!
大概就是因為這道”簡單“的蛋炒飯,
團 氣 結 壞 了全世界愛吃蛋炒飯的——
亞洲人、拉丁美洲人以及加勒比人……

看完視頻,
亞洲網友們紛紛表示:
“嗯,有被冒犯到……”

看到這里,
你的困惑可能僅僅在于
歪果仁為啥就不能好好利用他們的手指頭呢?
“煮飯到底要放多少水?”
這……
難道不是用小學生的手指頭都能回答的問題嗎?
為什么還要用咖啡杯呢?

繼續往后看……
慢慢地,
你會發現……
至此,
僅僅是逼瘋所有亞洲人的開始……
更多的災難現場,
還在后面……

真的是因為大米淀粉太多,
所以才黏黏的嗎?
是你忘了淘米的原因吧,
小姐姐?
接下來,
小姐姐的一頓騷操作——
“煮飯不洗米”、
“煮稀了的飯用濾網過濾”、
“米飯用涼水沖洗”、
“生炒姜蒜放進蛋炒飯”
……


各路亞洲網友“摩拳擦掌”:
“這……是魔鬼啊!”


小編耐心讀完“憤怒”網友的評論,
認真地分析了此次BBC主持之所以踩雷的原因!
歸根結底,
是因為……
她犯了以下“蛋炒飯大忌”:
1. 不用隔夜飯
2. 煮飯不洗米
3. 煮飯水太多
4. 米飯用涼水沖洗
5. 煮飯不用電飯煲
6. 油放太多
(未完待續……)

講道理,大米無論是用來煮粥還是做米飯,在烹調前都應該要進行淘洗。這是因為大米表面可能有的灰塵和蟲子附著,所以在蒸煮前應當清洗干凈。
但由于大米淘洗會造成營養素的損失,所以應盡量減少洗米的次數。搓洗的次數越多、洗的水溫越高或在水中泡的時間越長,營養素的損失就會越多[1]。其中,維生素B1損失率40%~60%,維生素B2和尼克酸損失率為23%~25%,碳水化合物為2%,無機鹽為70%。
表1:大米營養成分

這其實與主持人Hersha“洗飯”的做法有些類似,這么一來,大米中的營養物質就很容易流失!當然,更重要的是,誰愿意吃這種黏糊糊、夾生蛋炒飯呢?

小貼士:
洗米時輕柔淘洗1~2次就好;
不建議用熱水和流動的水淘洗,因為這樣也會引起大米表層的營養素流失,用冷水漂洗一下就好。
蛋炒飯,用油不宜太多
在這段BBC視頻中,Hersha在烹制這一碗“簡單”的蛋炒飯過程中倒入了不少的食用油。
對此YouTube上網友感嘆道“天哪,就這致死量,要被媽媽罵了”……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2]推薦,一般人群在日常飲食中應盡量少油少鹽。目前我國居民烹調油攝入量普遍過多,而過多的脂肪和動物脂肪攝入會增加肥胖,反式脂肪酸增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在日常飲食中,大家應減少烹調油和動物脂肪用量,每天烹調油攝入量為25-30g。
畢竟只是一碗小小的蛋炒飯而已,沒必要放那么多油哦!
好了,聊到這里,大家對此次BBC出的蛋炒飯教程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參考來源:
[1]. 李揚.大米烹飪[J].農產品加工,2010(05):30.
[2].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丨蘿卜禿
本文審核 | 主治醫生 徐乃佳
責任編輯丨Amelia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原標題:《名揚海外的“中華料理”竟然被群嘲了?這鍋BBC得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