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導資金做多而不是唱多
7月24日當周,A股上證綜指、深圳成指、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下跌0.54%、1.37%和1.30%,新問世的科創50指數下跌3.75%。同期,受疫情延續和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影響,外圍市場主要股市也出現普跌。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0.76%和1.33%;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2.65%,法國CAC40指數下跌2.23%。
從周度跌幅來看,A股的下跌并不算超預期,但7月24日的放量大陰線,完全覆蓋了7月20日的反彈,形成了較為悲觀的技術性下跌破位走勢,盡管只要再來一根大陽線就可以改變圖形的技術性含義,但還是對市場預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從個股統計來看,7月24日當周,有123只個股跌幅超過10%,其中,有26只個股跌幅超過15%,有8只個股跌幅超過20%。對指數造成拖累的主要是前期漲幅較大的券商、軍工和芯片板塊。前期的人氣股如光大證券、南京公用等的跌停,也嚴重打擊了市場熱度。
7月24日當周的下跌,其實既然市場因素的作用,也有非市場因素的影響。
首先,特朗普政府無下限的挑釁,是近兩年來全球經濟金融動蕩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科創板減持潮帶來的沖擊。科創板上市一周年,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都實現了大幅上漲,多家公司上市以來的股價漲幅更是都超過了100%。7月23日,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7月24日收盤后,又有多家科創板公司的減持公告也來了,其中天宜上佳兩名股東擬減持比例上限更是高達11.3%。本來減持是一種市場行為,這種行為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以前A股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思維定式,使得投資者對減持的理解更偏負面。這也是監管機構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在震蕩行情下,這樣的漲跌幅度,并不值得特別關注。但目前問題的關鍵是,各類媒體、報告都在瘋狂地吹捧A股,毫無敬畏市場之心。如果大漲,那市場還在底部,如果大跌,那么現在就是最好的進場時機。這種久違的唱多,還是多少讓筆者有些擔憂。
一輪牛市的形成,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各個方面的配合的。牛市和牛股的形成機理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市場看成一只個股。基本面、政策面、題材風口、資金面缺一不可。就A股來說,政策面是沒有問題的,監管不斷地引導資金入市,比如近期的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比如高層鼓勵資管公司大力發行偏股型基金,比如放松外資投資限制,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資金面更不是問題,疫情沖擊下的貨幣環境極為寬松。基本面上,整體A股的股指在橫向的全球范圍和縱向的歷史水平看,都處于較低的位置。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如果不能引發市場投資者的共鳴,再積極的因素,也不會必然導致牛市。我們更要認識到,只要有一個方面出了問題,那牛市就很可能終結,或者節奏被拖延。縱觀全球歷史走勢,有太多的因素可以結束牛市,如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如政策因素尤其是貨幣環境收緊,如信用危險爆發,如全球發生大的災難,如海外市場風險偏好嚴重收縮,這些都會導致行情的結束。
資本市場總對短期的反應過度,而對長期的反應不足。尤其在今年,疫情、地緣政治沖突、貿易摩擦、美國大選等等因素,都會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擾動。
當然,現在增量資金還在進場,A股的市場機制還在不斷完善,市場氛圍還沒有消退冷卻。這種時候,可能監管層通過發聲進行市場預期管理的效果可能會略打折扣,因為唱多的聲音太多,而做多的資金卻在猶豫,畢竟指數已經開始有走弱的跡象。如果能夠讓一部分長期投資的資金快速入市托起指數,那么延續市場走牛預期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對于中國投資者而言,可投資的大類資產并不多,房地產嚴控基調被宏觀決策層反復提及,已經沒有投機的價值。A股可能是唯一經過政府“認證”的投資標的,但筆者在此也提醒,市場運行不會以誰的意志為轉移的,變化才是永遠不變的,判斷一定要根據影響因素的變化而隨時修正,切不能一根筋走到底。
(作者郭強為某大型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