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交通設施|城市內使用寬車道弊大于利
中國的車道寬度,一直采用較寬數值。一二級公路普遍使用的寬度是3.75米。全世界范圍內,這是最寬的車道寬度標準,除中國外,僅有德國個別地方在不限速高速公路使用。美國的最寬車道值是3.6米,新西蘭是3.5米。國際上車輛的寬度標準,最寬是2.5米,加后視鏡約2.7米,這基本是世界各國允許貨車行駛的最小車道寬度值。
中國最初制定城市道路技術標準時,并未系統研究,而是直接大量借鑒公路標準。因此導致城市內很多道路是郊區公路的斷面,交通設施也多偏公路形態,如大型標識桿等。車道也使用了公路技術指標,普遍較寬。哪怕設計速度只有60公里/時的地方,也很多使用3.5米甚至3.75米的車道,以及大的轉彎半徑,理由是有大型車輛轉彎需求,但對到底該用多寬的車道,鮮有持續和充分的研究。這種寬車道,給中國的城市交通帶來了很多弊端。

寬車道的弊端
通常人們想當然,以為寬車道能給司機留出更多空間,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發生頻率。但事實上,很多研究顯示并非如此。且研究還發現,寬車道易導致超速,縮窄車道還可減少事故。來自美國的研究顯示(NCHRP Report 330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treet Width on Urban Arteria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C., 1990,)“更窄的車道可有效用于城市主干道提升項目,以增加額外的空間(窄到3.35米),應對交通擁堵和一些特定事故類型。”美國的主干道車道一般是3.6米寬。
新西蘭也有研究顯示,“針對主干路車道寬度的安全評估發現,除非個別情況,較窄的車道不會增加碰撞頻率。在進行的所有分析中,車道寬度對安全的影響,要么不具統計學意義,要么顯示更窄的車道事故率更低而非更高。幾乎沒有例外。”也就是說,這項研究顯示,更窄的道路死亡率更低。所以,新西蘭一些城市雙向單車道的次干路,單向日流量超過7000輛車,車道寬度到3米,旁邊自行車道寬1.8米,中央隔離區2米,約12米的路寬就夠了。如需路側停車,會在路側拓展2米的停車帶。英國的情況與新西蘭的標準一致。


將車道做寬,會增加行人過街時間,增加車輛左拐彎的距離和時間,增加自行車過街時間,增加車輛從路側進入主車道的時間,這些都導致直行交通流流率下降。寬車道也給駕駛人以提高車速的自信心,更易忽視周邊危險因素。研究顯示,窄車道會使駕駛人降低車速并更謹慎。
從秩序和安全交通講,寬度超過3.6米的車道,會鼓勵駕駛人像使用兩車道那樣使用車道,導致側面碰撞事故增加。相關研究顯示,將車道減到3.6米以下,除非是非常特別的情況,并不會增加碰撞事故。
不同的車道寬度和道路環境,駕駛人反應不同
在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上,駕駛人遇到的道路環境具備一致性,所有車子都向一個方向高速前進,與對向車流之間有安全隔離設施防護,不會開進對向車道。駕駛人之所以覺得安全,也因整條路一般以適應更高行駛速度的技術標準設計施工,完全可用比限速值更高的速度行駛。但行駛速度會受限,限速值是安全閾值。如無限速值,會有人把車速提高到200公里/時以上。德國一些沒有限速的公路上,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路側環境,特別是與路側障礙物間距,是影響車速和車道能力的重要因素。美國的研究發現,車道小于3.05米后,通行能力開始下降。駕駛人會主動降低車速,也許還會為超越騎車人或路側泊車而主動降速。對應更寬的車道,駕駛人傾向于提速。下表展示的是美國的研究,即使車道縮窄到2.7米,只要路側空間夠,仍可達到與3.5米車道、但路側沒有空間的道路一樣的車速。

一言以蔽之,市內道路駕駛環境在快速變化,駕駛人需隨時警惕路側出現的潛在危險因素。這自然導致駕駛人要降低車速。即使按高車速設置車道寬度,車道能力也無法充分發揮。
窄車道的好處
窄車道占地少,為路側美化提供了更多空間(樹木等),為行人步道和自行車道提供了空間,縮短了行人和自行車過街時間,減少了直行交通流被干擾和阻斷的時間,這對減少擁堵有利。
窄車道造價更低,維護也省錢,出現改道或挖鑿需要時,浪費也少。從排水角度講,硬化路面減少,可以有更多地表水被涵養。征地時也可減少成本。
窄車道抑制了車速,會使車間距減少,改善安全的同時,在高流量時段,會提升車道容納能力,也可騰出更多空間給自行車和行人。
新西蘭的實踐
新西蘭1976年頒布強制規定,最小車道寬度為2.5米。因為,交通法要求在沒有超寬許可證的情況下,車子最寬是2.5米。新西蘭大部分雙車道公路,是上下各一條3.25米的車道,加上路外側0.5米寬的路肩,如果考慮到騎車人,會將路肩加寬到1.2米。交通標識距路緣外側0.6米。如果路中間施劃隔離區,至少要1.5米寬,車道寬度則可縮窄到2.5米。所以,6.5米寬的路以及車道,可允許兩輛達到最大合法寬度的車輛(2.5米+0.24米后視鏡)相遇時都保持在車道內。新西蘭國家公路常見寬度有三個規格,7米,8.5米或10米,一般不超過12米。
下表是新西蘭國家公路的技術規格:

道路并非一樣寬,到轉角位置會變寬,因為司機需要空間完成轉彎,特別是對長車而言,也需要給小的判斷錯誤留出空間。
結語
在與了解公路行業人士的交流中,筆者發現,大家普遍覺得改變車道寬度的事難辦,重要原因之一是,覺得好不容易征了地,如果不都占上,會引起爭議和浪費。其實,這是個巨大的誤會。
道路空間,并不都應做成車道。交流如水,車與車之間,車與自行車之間,車與人之間,都需保持距離,有視距的需要,也有談判空間的需要。所以,車道間有標線,上下行車流之間需要隔離區,變換車道需要漸變段和引導區,路側需要路肩和凈區,這些都要占據空間。減少車道,并不必然失去路基寬度。在城市道路中,路側空間不僅是寸土寸金,人的生命保障,也需要依靠更多空間和更低的車速。這一切,都應自縮窄車道寬度起,而不是只喊一句“窄馬路密路網”就能實現的。
(作者官陽系交通從業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