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交通設施|時髦的“車路協同”,到底是什么
“車路協同”,是最近時髦的產業詞匯。但這只是指運輸過程中的一種技術能力和狀態。實現車路協同,是為完成人和貨物的安全高效運輸。換句話說,車路協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本質是交通流控制,即通過車載裝備協助完成對路的識別和互動,并控制車的運行軌跡、速度、間距、避讓等。
說到底,車路協同,實現的是人和路況的互動。

2020年4月下旬,上海中環高速公路,因附近將要進行大樓爆破,正對交通流進行限制。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說到交通流控制,就要說我們國家對交通工程的認識。中國的交通工程學科,主要依靠引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很晚,最近40年,汽車才快速普及到全社會。因此,專家學者面對高速交通流的問題不久,而漢語自古也沒有“交通工程”和“交通控制”的概念。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術語發展滯后,而我們引進時,對一些專業詞匯的理解與翻譯,考慮并不充分,特別是在選字作組合詞組時,出了一些會導致誤解的問題。這大大影響了對技術的理解和社會相應共識的建立。
比如,“交通工程”這個詞,漢語里原本沒有。它是怎么來的?日語漢字是“交通工學”,英語是“traffic engineering”。我們的“交通工程”,正是借鑒了日文和英文的名詞組合。
不過,其中疏忽了對“traffic”的翻譯和理解。在按日語用法直接把“traffic”翻譯為“交通”之前,漢語的“交通”已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如送情報的“交通員”,統管海陸空運輸的“交通部”,戰爭年代的“地下交通站”等。這些說法的內涵和外延深入人心,就模糊了在道路交通工程技術領域里“交通”的特別含義。
英文里也如此?!皌raffic”這個詞最根本的意思,是表示一種流動、交互的狀態。路上沒有車或人流,說“no traffic”,網絡線路上沒有數據,叫“no traffic”,市場上沒有交易,也可以叫“no traffic”。
具體到漢語的“交通控制”,日語漢字是“交通制御”,英語是“traffic control”。首先指的是對某種流體的控制,具體到路上,就是對人和車形成的“traffic”的控制,如果要避免引起歧義,用更準確的語言翻譯,“交通流控制”比“交通控制”更嚴謹。我們國家不知何時開始,把“交通控制”片面理解為“信號燈控制”,進而把“traffic control”理解為“交通組織”。
說回“車路協同”,核心依舊是“交通流控制”,即通過道路上的基礎設施,向不同速度的交通流傳遞控制信息,引導、指示和控制車輛與行人的運動。這種傳遞的本質是信息處理流程。而如何采用基礎設施,就是交通工程的任務。具體說,交通工程師根據道路特征、車輛和人的特征,依據法律法規和經過科學研究建立的技術標準的要求,設置的交通控制設施,英文是“traffic control devices”。在這種工程手段里,標志、標線、信號燈,是最基本的交通流控制設施。所有智能交通手段,都是圍繞這些設施的效率優化而展開。只有這些設施,才能傳遞路權和行駛規則信息,勾勒行駛軌跡和車道,汽車要依靠這些信息完成運動,路上行人和騎車人的流動也需要這些信息建立秩序和規則。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進步,機器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提高,在交通流控制領域,主要改善方向是提高駕駛人提高處理信息的速度和質量,甚至希望有一天能在某些環節糾正乃至替代人,但其本質,依舊是“交通流控制”。就目前發展趨勢看,世界上最主要的汽車企業和智能交通技術的突破,都圍繞這個任務展開。
從電子設備而言,最基本的車路協同技術,就是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這就是車路協同:路上的設施向駕駛人提供了停車信號和時長,車輛停止前進,讓出路權。隨著智能化技術進展,出現了信號燈走廊化、區片化協同系統,可根據車道流量特征數據進行配時優化,從固定配時到智能配時,都是車路協同的基礎環節。

車載輔助駕駛系統的在主要歐美日市場的發展趨勢。引用來源: ADAS Production Forecast Database, March 2018, IHS Markit
車載設備方面,到2023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71%的車都將安裝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即使用車載攝像頭和電腦識別道路標線,一旦發現車輛有偏離車道的趨勢,就自動報警,這也是通過車路協同技術完成交通流控制的典型應用。
所以,車路協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或還需建立共識的未來科技,而是腳踏實地幾十年、一直在發展的領域。
回頭看來路,信號燈和標志標線,已構成了龐大的車路協同技術發展史,不斷優化的標志標線信號燈設置,救人無數,依舊在完善發展。展望未來,以智能識別和通信技術賦能車載自動控制系統為主要途徑的車輛能力優化技術正在蓬勃發展。
在道路交通運輸領域,中國今天的發展方向和節奏選擇,將決定未來五到十年交通運輸效率和安全程度能否有機會趕上世界發達水平。萬丈高樓平地起,信號燈聯網、校時、配時優化,以及標識標線的科學設置,這些基本工作,能否先做起來呢?
(作者官陽系交通從業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