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湖守堤人
48歲的鄧昌銀兩鬢斑白,是老水利人,守了長湖大堤27年。
“只要下幾天暴雨,長湖大堤的壓力就很大。”每年一到汛期,鄧昌銀就要到長湖邊駐守,就算沒有大洪水,也要守上半個月。
受暴雨天氣影響,今年長湖水位一度突破歷史記錄。洪水來勢洶洶,守堤不容松懈。鄧昌銀估計,今年要守大堤一個半月以上了。
7月12日,在處置一處險情時,鄧昌銀直冒虛汗,有人讓他去休息,鄧昌銀卻說,“把險情處理完了,再去醫(yī)院打針”。
長湖是湖北第三大湖泊,位于荊州、荊門、潛江三市交界處,最大庫容約7億立方米。其中,荊州市紀南文旅區(qū)紀南鎮(zhèn)境內(nèi)的長湖大堤有14余公里,鄧昌銀就是這段大堤的守堤人之一。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了解到,為了守住這段大堤,除了117名干部、幾十名突擊隊隊員,紀南鎮(zhèn)15個村723名村民也化身“守堤大軍”,按幾十米一個人的布置,24小時在大堤上蹲守。
他們身后,是村民們辛苦經(jīng)營的數(shù)千畝農(nóng)田和魚塘。

目前,長湖水位略有回落,但馬上又有新的降雨,守堤的村民們說做好了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
今年汛期,7位村民曾不顧自身危險,在夜色下冒著暴雨下湖,浸泡在湖里作業(yè)兩個小時,成功處置了一處約200米脫坡的險情。年過五旬的女村干部病了,為了不耽誤白天的守堤,每天早上五點去村衛(wèi)生院打針,輸液一個小時后就去大堤。一名村民為了守堤,誤了自家魚塘的搶險,被妻子反問,“為了守堤,家里都不顧了?”
7月16日,澎湃新聞采訪了5位守堤人,記錄下他們的守堤故事。
鄧昌銀,48歲,紀南鎮(zhèn)水利站工程技術(shù)人員
“把險情處理完了,再去醫(yī)院打針”
鄧昌銀在紀南鎮(zhèn)水利站工作了27年,他說,當?shù)氐姆姥垂ぷ髦饕鞘亻L湖大堤。
在鄧昌銀看來,要守這段長湖大堤,并不容易,比如大堤的路面沒有硬化,防汛通道不暢,物資不好運進來;大堤陡峭,容易脫坡、散浸等;大堤內(nèi)側(cè)魚塘多,風吹浪打,對大堤有破壞作用。

鄧昌銀是名老水利人,守了長湖大堤27年。他估計,今年要守長湖大堤一個半月左右。
“每年都要守堤,(區(qū)別)只是水勢的大小問題。”鄧昌銀記得,自他工作以來,長湖大堤一共經(jīng)歷了三次大的洪水。如2016年的洪水很急,水位上漲快,創(chuàng)下了當時最高的歷史水位——33.46米,鄧昌銀和村民在長湖大堤守了一個月。
守堤,有一套成熟的人員安排機制。今年7月2日18時,長湖水位達到設(shè)防水位32米,當?shù)卣R上安排守堤人“上一線”,約200米大堤安排一個人蹲守。5日10時,水位突破警戒水位32.5米,得加人,約100米安排一個人,這叫“上二線”;6日21時,水位到了保證水位33米,要“上三線”,約50米安排一個人。
鄧昌銀表示,從設(shè)防水位到保證水位,大堤的風險逐步增加,不僅要增加人,還要提高巡查頻率。目前,14余公里的長湖大堤,除了干部、突擊隊,還由15個村723名村民分段守護,共發(fā)現(xiàn)處置了脫坡、散浸等24處險情。
守堤也有一些小竅門,如漲水時,重點看背水面;退水時,轉(zhuǎn)而重點觀察迎水面。一旦發(fā)生脫坡、散浸等情況,要立即上報。
7月12日上午,大堤一處發(fā)生脫坡,鄧昌銀趕去做技術(shù)指導(dǎo),并調(diào)配車輛。當時下著暴雨,鄧昌銀覺得有點不舒服。紀南鎮(zhèn)黨委副書記王寧回憶,他看見鄧昌銀冒虛汗,讓鄧昌銀去休息,但鄧昌銀說,“把險情處理完了,再去醫(yī)院打針”。
鄧昌銀回憶,當時大堤有險情,必須及時處理,覺得自己還能堅持,也不放心走。經(jīng)過四五個小時的搶險后,險情終于被排除,他便回村里輸液去了,醫(yī)生跟他說,可能是因為淋雨,有點感冒發(fā)燒。
“這是很平常的事。”鄧昌銀表示,他防汛20多年,這是他的職責所在。
長湖水位在7月12日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水位33.57米后,便回落,至16日,水位已降為33.23米左右。紀南文旅區(qū)管委會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正常情況下,長湖的水會往洪湖排,但洪湖水位也一直處于高位,因此很難排出去。自13日8時開始,江漢運河開始為長湖撇洪,效果很明顯,長湖水位隨之降了很多。
今后幾天,荊州地區(qū)將有強降雨,估計長湖水位會再次增長。“形勢還是嚴峻,準備打持久戰(zhàn)。”鄧昌銀估計,今年,大家要在長湖大堤守一個半月了。
董斌,53歲,董場村村民
“為了守堤,家里都不顧了?”
董場村負責守1500米的長湖大堤,有75名村民上陣,董斌是其中之一。

董斌和村民發(fā)現(xiàn)大堤出現(xiàn)長約30米的口子,經(jīng)過一天搶修才排除險情
7月6日,董斌接到電話,沒有猶豫,主動前來守堤。董斌說,大家都是主動報名,沒有強迫或攤派。他們對守堤也不陌生,2016年的洪水來得快,長湖水位上漲快,董場村最多時有100多村民參與守堤。
守堤多采用兩班制,分為白班和晚班,一個班12小時。七八個村民為一個小組,半個小時要巡查一次,主要檢查大堤是否有異樣,若有問題,要立即上報。
董斌守白班,若遇到晚班有人有事,他也會頂上。7月10日,董斌頂上晚班,當晚9點多,他們發(fā)現(xiàn)大堤背面開了長約30米的口子,馬上上報。打樁、填石、蓋彩條布……經(jīng)過約一天的搶險,這處險情才被排除。
事后,這處險情受到了“重點照顧”,共安排了4個人在一旁蹲守。
自2000年開始,董斌在臨近長湖的勝利垸養(yǎng)魚。勝利垸地勢低,長湖水位一旦上漲,這里的魚塘便遭到威脅。也就是說,保護長湖大堤也是在保護這些魚塘。董斌說,董場村不少村民在此養(yǎng)魚,像他家養(yǎng)魚幾十畝,至今已投入40萬元。
7月8日,雨下得很大,水位一路攀升。為防止魚塘的水位過高,村民們用水泵抽魚塘里的水,往長湖里排。因雨勢太大,水泵抽水也解決不了問題,“大片魚塘幾乎連成了一片”。
當日下午,有人提醒董斌,讓他趕快去魚塘自救,但當時他在守堤,也想著水位應(yīng)該不會一下子漲上來,就沒有去,誰知魚塘被淹了。完成一天的守堤后,晚上回家,董斌才得知情況,趕緊買漁網(wǎng)、鋼管等材料,并請人在魚塘周圍布置了圍網(wǎng)。
“魚會跑一些,但不知道跑了多少。”董斌表示,像他這樣,為了守堤,耽誤自家魚塘自救的村民還有很多。

當?shù)貪O民在臨近長湖的勝利垸養(yǎng)魚,因水位上漲,部分漁民們在魚塘邊搭建的簡易房屋被淹了
根據(jù)規(guī)定,守堤人若要離開,必須報告、請假。因這事,妻子還怪董斌,反問:“為了守堤,家里都不顧了?”為了安慰妻子,董斌說,“沒有太大的影響”。
胡順香,女,53歲,官坪村黨支部副書記
早上五點去輸液,然后趕去守大堤
因官坪村村黨支部書記前陣子被免職,組織村民防汛守大堤的重擔落在了胡順香的身上。

53歲胡順香在觀察大堤背面一處滲水點,若滲出的水變混了,需要立即上報
官坪村出30人,負責一段600米的長湖大堤。他們分為兩班,每班15人,考慮到女性留宿不方便,胡順香負責白班。
除雜草是守堤的工作之一,把雜草除干凈,有利于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隱患。胡順香說,早在6月28日,他們就組織了12名村民來長湖大堤除草,“草有半人高,連著除了4天”。
正常情況下,胡順香的作息很規(guī)律,早上六點起,晚上十點睡,中午還能睡會午覺。但一進入防汛守堤,她的作息就亂了。
白班的時間為早上8點到晚上7點。胡順香不放心,她每天六點到大堤,晚上9點才回家。到家后,她還會打電話給夜班的守堤村民,問問情況,并交待他們要穿救生衣等。直到晚上12點左右,她才能睡下。
7月14日下午,一向身體很好的胡順香覺得全身沒勁,有點暈。她去村衛(wèi)生院看病,村醫(yī)跟她說,可能是壓力太大了,輸液治療。
守堤,不能松懈,胡順香選擇堅守崗位。15日,她凌晨4點15分起床,洗好衣服、煮好飯后,5點左右去喊村醫(yī)起床,幫她輸液。一次要輸2瓶,得花一個小時,6點左右她就出現(xiàn)在大堤上。
16日,胡順香再一次重復(fù)了這樣的作息。她看上去有些疲憊,并感慨說,2016年,自己守了一個月的大堤,一直住在大堤上,沒想到過了4年,身體就差了很多。
7月6日,村民在大堤背面發(fā)現(xiàn)一處地方滲水,專家前來觀看后表示,這是清水漏洞,如果滲出來的水是清水的就沒事,但如果是渾的就有問題,要立即報告。
之后,胡順香特意安排了一名村民,24小時守著這處滲水點。胡順香說,她每天到大堤上來,都要先去這處滲水點觀察,看滲出來的還是不是清水。
魯后財,58歲,九店村委副主任
為了排險,晚上冒雨下湖作業(yè)2小時
九店村守堤38人,負責一段750米的長湖大堤。魯后財2016年也守過長湖大堤,他說今年洪水的特點是,水位漲得沒2016年快,但下雨的時間長,水位高度超過了2016年。
7月10日20時許,村民發(fā)現(xiàn),所負責的大堤迎水面發(fā)生了長約200米的脫坡,立即上報。指揮部來了人,由于當時大風大雨,又是晚上,來不及回填加固。
險情不能擱置,為了防止雨水沖刷,發(fā)生進一步滑坡,必須在這個坡面蓋上彩條布。于是,當晚九店村守大堤的19人全部上陣,一同搶險。一位參與搶險的村民說,“當時狂風暴雨,人都站不穩(wěn)。”
很快,一個棘手問題出現(xiàn)了,要蓋好彩條布,必須有人下到長湖去,用石頭壓緊水底下的彩條布。沒有多想,包括魯后財在內(nèi)的7位村民主動下了水。

為了搶險,魯后財和6名同村村民曾在夜色下冒著暴雨,下到長湖里面作業(yè)兩小時
“(我們)在水邊長大,會一點水性,但不擅長游泳。”魯后財說,政府給守堤人都發(fā)了救生衣,他們7人下到在離岸約三米遠的水域,湖水很深,腳無法碰到湖底,靠救生衣漂浮在水面作業(yè)。
為了安全,下水的7人挨得很近,一起搬石頭壓緊下端的彩條布,剩下的12人就在岸上作業(yè)。一處壓好了,大家慢慢向另一側(cè)移,就這樣整個200米的彩條布,他們在水里用了兩個小時才壓好。
整個搶險過程花了3小時,直到晚上11點多才結(jié)束。“當時我們沒有想那么多,在我們心中,這不是太危險的事。”魯后財表示,家人知道了這事,還是挺擔心的。
姜保梅,女,48歲,牌坊村村民
和丈夫一起守堤,理解守堤人的辛苦
姜保梅是守堤人中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她來自牌坊村,該村一共派出33人,守一段650米的長湖大堤。
姜保梅對洪水的記憶來自1998年,當時她已婚已育。她記得,當年,荊州公安縣預(yù)分洪區(qū)的村民被轉(zhuǎn)移安置,有幾十人被安置到牌坊村的小學(xué)內(nèi)居住,大人、小孩都有。由于轉(zhuǎn)移比較急,村民們沒有帶什么東西,缺衣少食。
“(他們)舍小家,保大家。”姜保梅同情他們,和同村村民一起,給這些轉(zhuǎn)移過來的村民送菜、送衣服。
姜保梅說,牌坊村的地勢較高,1998年發(fā)洪水時,沒有遭受什么損失。
身高170厘米的姜保梅做事干練,燒得一手好菜,在村民之間有口皆碑。于是,這次守長湖大堤,姜保梅也來了,她主要負責后勤,買菜做飯,剩下時間也會巡堤。

姜保梅和丈夫一起守堤,她廚藝好,主要負責給村民們做飯
守堤人的吃飯問題,要么一起訂盒飯,要么村里組織人做飯。紀南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表示,相關(guān)餐費由政府承擔。
姜保梅說,他們早上一般吃面,中午、晚飯吃飯,兩葷兩素外加一個湯,伙食還可以。
姜保梅的丈夫也是一名守堤人,夫妻倆一同守堤。姜保梅表示,她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家中也無老人,沒有后顧之憂。自7月5日前來守堤,她一共回了兩次家,都是為了帶換洗衣服等必需品。
“很樂意能參與到守堤,更能體會到守堤的辛苦。”姜保梅說。
為解決守堤人住宿問題,當?shù)卣R時征用了漁民們在大堤附近蓋的簡易房屋,讓守堤村民在此休息。這些房屋條件有限,面積小,多數(shù)村民晚上直接打地鋪。
2016年,村民守堤時,每人每天有70-80元的補助。紀南鎮(zhèn)政府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守堤村民應(yīng)該也有補貼,可能是每人每天100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