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元視角|歐洲因新冠疫情封城,被惡意傳播的私密照數量猛增

2020年5月14日,Emma Holten在哥本哈根接受采訪。 圖為視頻截圖,Martha Holeyman攝
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封城,歐洲地區惡意傳播私密照的數量猛增,女性權益組織指出,他們觀察到網絡上有關女性和女孩私密信息的發帖數量明顯有所增長。
這些未經當事人同意被發布在網絡上的露骨照片,通常是伴侶或前伴侶的惡意行為,封城期間他們被困家中,有了更多的上網時間。
湯森路透基金會采訪了29歲的丹麥活動家Emma Holten,她在青少年時期曾遭遇過被人惡意傳播其私密照。在采訪中,我們與她聊了聊如何在封城狀態下給予這類受害者幫助,為什么疫情會帶來這種變化以及她如何面對數年來的暴力和羞辱。
對話Emma Holten
湯森路透基金會:當時發生了什么?
Emma Holten:十六歲時,我用電子郵件給當時的男朋友發了幾張自己的私密照。四年后,也就是2011年,有陌生人黑進了我的郵箱,偷走了那些照片和我的私人信息,并且將它們發布在網上——同時對方附上了一段鼓勵人們去騷擾我的留言。而當我意識到發生了什么的時候,那些照片已經被傳播得到處都是了。自此之后,我面對著永無寧日的威脅和騷擾。
湯森路透基金會:你知道還有誰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Emma Holten:我只知道像Paris Hilton這樣的名人遇到過這種事,沒有聽說過像我這樣的普通人遇到過。我拍那些照片時,壓根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存在什么風險,也完全不知道這類犯罪行為有多常見和它將給當事人帶來多大的傷害。
湯森路透基金會:一開始,你有什么反應呢?
Emma Holten:從小到大,我都以為丹麥是一個性別公平的國家,但是這件事的發生讓我突然間發現自己處于非常糟糕的狀況里。我當時感到非常震驚。我試著向警方報案,但是他們說被曝光的照片并沒有很糟——雖然確實違法——但是處理這件事太花費時間。這是我在這件事后經歷的第二次打擊,顯而易見這似乎在說我不配在自己的國家享受應有的公民權利。我感到自己被拋棄了,勢單力薄。
湯森路透基金會:事情發生時,你有沒有選擇告訴家人?
Emma Holten:最初,我想保密。但很快,我就意識到這種想法有多天真——向受害者的至親發送照片才是重頭戲。保密是不可能的,因為加害者就是想要摧毀你的生活。
湯森路透基金會:那時,有人站出來表示支持你嗎?
Emma Holten:有一些人支持我,但也有一些人因此開始對我“另眼相看”。我總能感覺到,有一種厭惡感籠罩著我,人們擔心會觸及到,所以避而不見。事實上,當你奪走了一個人的安全感,你就奪走了一切。在這件事發生之前,我算得上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但是突然間,我要面對從未有過的憎恨以及厭惡,我的安全感也因此被摧毀了,我也變得不再天真無畏。
湯森路透基金會:你為什么會決定自己去處理這一切?
Emma Holten:一直到2014年,我始終生活在恐懼感之中,整整三年都過得十分焦慮,整天胡思亂想。然而也是在那段時間,我成為了一名女權主義者。如果你每天醒來,認為這一切只是針對你的,會感到壓根沒法從床上爬起來。所以我開始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這和我們的文化如何對待女性息息相關——這不僅是針對個人。
湯森路透基金會:“自愿項目”(The Consent Project)是如何開始的呢?
Emma Holten:那時,我有了一個想法,主動把裸體照片公開發布到網上——在自愿的前提下——以表明女性的身體本身并非會帶來危險。攝影師Cecilie B?dker拍攝了這些驚艷的照片,“自愿項目”也就這樣誕生了。我從來沒有因為人們看過我的胸部而感到不高興——私密照被惡意傳播事件困擾我的問題在于我不能夠自己選擇。我覺得,現在我主動發布這些照片是為了嘗試開啟對話,希望能夠讓人們關注到為什么這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裸體意味著什么以及誰才對這些照片擁有決定權。
湯森路透基金會:你有得到什么幫助嗎?
Emma Holten:這個項目幫助我重新確認了我的直覺判斷是正確的——自己選擇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身體和在非自愿的情況下被迫展示是完全不同的。現在,我感覺到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并非是無意義的,而項目的意義也已經超過了我個人的訴求。
湯森路透基金會:你覺得為什么在新冠疫情封城的情況之下,惡意傳播私密照的事件會出現大幅增長呢?
Emma Holten:網絡暴力是靠孤立受害者才發展起來的。在封城期間,就算是獲得來自親朋好友的支持都會變得困難——不用說取得更廣泛社會的支持了。如果你想要虐待某人,確保他們不能和愛他們的人斷絕了聯系是必要條件。
湯森路透基金會:封城狀態下,應如何幫助受害者?
Emma Holten:封城狀態下,相關提供援助的熱線電話應該配備充足的人員,另外還應該向受害者提供在線服務,許多受害者很年輕,也許不習慣用電話交流。同時,在一些本國案例中,我們發現很多網絡暴力的加害者正是受害者的伴侶,這意味著受害者也許仍和加害者待在一起。她們需要有女性庇護所能夠暫時接納她們。

Emma Holten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座公園內。 圖片由Emma Holten提供
湯森路透基金會:你覺得這次疫情會不會提高人們對這類事件的關注度?
Emma Holten:疫情迫使我們對與自身情況迥異的很多事產生了同理心。封城狀態下,被惡意傳播私密照的受害者出現增長令人感到痛心,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機會,讓人們團結在一起來推動社會變革。
湯森路透基金會:一旦封城解除了,這一切是不是又會被人們遺忘呢?
Emma Holten:如果像封城這樣的極端處境能使人們開始關注到那些在家中也身處險境的人,這種領悟會讓人忘不掉。我希望我們能夠開始了解家暴等犯罪行為和網絡性暴力之間如何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湯森路透基金會:對抗惡意傳播私密照,如今我們取得了什么成果嗎?
Emma Holten:從2011年到現在,情況變化很大。當時,你需要從零開始解釋一切,包括一開始為什么要拍那些照片。而現在,受害者們已經發展出一整套專用詞匯,比如“蕩婦羞辱”(slut-shaming)、“受害者有罪論”(victim-blaming)等等。只是,警方的技術力量仍然不夠有效應對此類事件和包括社交媒體公司在內的一系列相關機構,可以說我們才剛開始對局面有所掌握。
湯森路透基金會:你有什么想對那些對此不屑一顧的人說嗎?
Emma Holten:我的模樣、身份、姓名,所有這些都被偷走了,并被用來編造成一個謊言供他人娛樂。他們完全不會在意,我也是一個有著希望、恐懼和夢想的活生生的人。任何一個曾經歷過這一切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
湯森路透基金會:你會對其他受害者說些什么?
Emma Holten:這不是針對你個人的,它可以發生或者已經發生在你之前成千上萬的女性身上。作為社會問題,我們可以去解決它,但受害者不應該獨自戰斗——她們需要所有人的支持。因此,并不是受害者需要作出改變,而是社會中的所有人。
(本文作者Sophie Davies供職于湯森路透基金會,此報道原文發布于https://news.trust.org/,經授權翻譯發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